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893932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对建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必要性、设定依据进行分析,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并探讨建立该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旨在为更好地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程资源;评价体系
  
  一、 建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有效的反馈系统。国内对于体育课程资源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停留在宏观的评价上,采用定性的评价方式为主,未能更进一步采用量化的指标来评价与考察,这在评价的过程中形成评价的片面性、重复性。因此,应建立体育课程资源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指标具体化,并且采用一定的量化指标加以定量评价,使各学校在开发的过程中给以及时的反馈,根据评价的结果找出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
  2. 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实际上是给学校体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灵活地编排教学内容,其实质是实现目标的一致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及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二、中学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与利用效率设置原则
  
  1. 全面性与针对性原则。即评价所设置的各项指标应该反映体育课程资源内容的各方面。由于所存在的内容项目较多,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应该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要能从多层次、多角度反映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定性评价是指在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过程中,不应该过于注重对结果的探讨,同时应该注重过程评价的探讨,便于各学校之间相互借鉴;在对结果的探讨过程中又要通过一定的数据来显示,这样能够使评价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3.经济性与实用性原则。构建评价体系要考虑到各学校的实际,要保证取得必要的数据资料和取得这些资料的成本尽可能低,同时要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三、体育课程资源内容划分与评价指标的设定依据
  
  对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主要是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内容分类、开发利用现状、开发途径、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为了便于从总体上评价各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状况,本文是将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内容划分为体育器材、场馆设施、运动项目、人力资源、媒体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六大类,根据这些内容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然后按一定的误差确定优、良、中,较差、差作为评价等级(见下表),该表只适用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的相对评价,旨在使各学校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行相互借鉴,更好的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表
  
       A1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合理利用(0.3)
  体育器材 A2能灵活运用,发挥一物多用功能(0.2)
  A(0.15) A3课外能为师生提供活动条件(0.2)
       A4能与校外进行交流或提供有偿服务等(0.1)
       A5器材的管理、保养与维护合理(0.2)
       B1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达到合理利用要求(0.4)
  场馆设施 B2 布局合理,开放时间安排恰当 (0.1)
       B(0.2) B3 进行场馆设施的多功能开发(0.2)
       B4 能对外开放交流,提供有偿服务(0.1)
       B5管理与维护合理、科学(0.2)
       C1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开展各类基本项目活动(0.5
  运动项目 C2自编自创新的内容,有一定的健身娱乐性(0.1)
  C(0.15) C3新兴运动项目的引进与改良(0.1)
       C4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改良(0.1)
       C5民族、民间传统资源的开发(0.1)
       C6运动项目开展内容丰富、规划合理(0.1)
       D1 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职称结构(0.3)
  人力资源 D2 师生比例,教师年龄结构(0.2)
  D(0.3) D3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活动情况(0.2)
       D4 学生整体的体育能力、水平(0.1)
       D5 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发展(0.1)
       D6 不同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0.1)
       E1 校内电教仪器设备的利用(0.4)
  媒体资源 E2 图书馆与阅览室的书刊开放、周转(0.3)
   E(0.05)E3 学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0.3)
       F1参与社区体育活动 (0.3)
  社区体育资源F2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 (0.2)
  F(0.09)F3参与俱乐部活动(0.1)
       F4利用社区体育设施(0.4)
       G1根据不同的气候天气、气候开展活动(0.3)
  自然地理资源G2 利用校外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开展活动(0.4)
        G(0..06)
        G3编排的活动内容安全、科学(0.3)
  评价量表说明:
  1.在评价过程中,对各栏目进行等级打分,相对应的等级系数乘以加权系数为各指标的的加权分,累积32个指标的加权分为最后得分,满分为100分;
  2.在评估过程中,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值,为某所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最后得分
  3.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评价的最后得分计分方法:
     6     5     6     6     3     4     3
  S=0.3∑aiAi 0.2∑biBi 0.15∑ciCi 0.3∑diDi 0.05∑eiEi 0.09∑fiFi 0.06∑giGi
    i=1    i=1    i=1   i=1    i=1     i=1    i=1
   与体育教学工作评估、学生体质与体能评价、教学评价相比,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评价在国内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实际操作面临的问题还很多,特别是学校的类型、学校所处的环境、办学条件,因此还难以拿出统一的评分标准,但是通过本评价体系,对于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以下的促进作用:
  1.能够使学校行政主管部门从宏观上进行管理,通过评价,主管部门可以了解本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高低,为学校的经费投资提供依据。
  2.各学校之间的在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过程中可以进行相互的参考与借鉴,找出存在的差异,取长补短,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更好的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提供捷径。
  3.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实际操作评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够促使其更好的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为当前的体育教学服务。
  国内对于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有大量的文献研究,而对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文主要的研究的是建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臧连明.高校体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J].体育学刊. 2001(7).
  [2]季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
  [3]张玉田.学校体育评价[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将银杏早实丰产的技术措施进行组合试验,旨在研究探讨银杏最佳技术措施组合运用方式,并进行推广,为天保工程区的农民寻找一条脱离木材之后的致富门路.
11月2日,国内首次针对家长群体开展的科学素质调查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家长科学素质整体情况良好,其中北京、上海两地的家长科学素质指数分列一、二位,67.8%的家长认为科学家是对社会贡献最大的职业。  据了解,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与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联合开展的我国8省市家长科学素质调查覆盖了包括山西、北京、辽宁、上海、湖北、广东、四川、陕西等全国7个地区的8个省市,主要针对我国6~15岁处于
问题情境作为"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是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数学材料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发展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问题
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了长江大学61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学习的焦虑度和自信心,并就焦虑和自信对语言水平的预测力做了相应研究和探讨。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