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进行文化操纵的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nu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操纵是美国的“攻心”之术,其目标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今年2月以来,中东地区伊斯兰国家相继爆发“茉莉花革命”,虽然具体情况有所差别,但这次“茉莉花革命”与以前苏东剧变时发生的“天鹅绒革命”、独联体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异曲同工,都是美国通过文化操纵发动软战争,攻掠全球战略要地。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文化操纵的本质
  人生活在一个由文化赋予意义的世界中,必须通过文化这个中介来理解外部世界。文化给人指出行动的方向,规定人们行动的方式。因此,即使面对同样的外部世界,文化不同,世界的意义也不同,人们的行为也自然会不同。文化操纵因此成为可能。
  美国的文化操纵是通过文化渗透,颠覆一个国家原有的文化核心,树立美国所制定的文化核心,从而改变整个社会的文化观念,进而使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决策符合美国利益,却对该国自身有害。美国人约瑟夫·奈曾经提出“软力量”(soft power),这种力量能够“使得他者期望你所期望的目标”,这是对文化操纵比较委婉的表述。人们常说的“和平演变”、“颜色革命”都是这样一个过程。
  美国所实施的文化操纵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隐秘性,让被操纵者意识不到操纵者和操纵过程的存在,从而按照美国的利益决策,但是,还要让他们觉得是按照自身的利益进行决策。正如1950年7月1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文件所说,最有效的宣传就是“宣传对象按照你指定的方向走,而他却以为这个方向是他自己选定的”。这一点看起来不可思议,实际上没有任何玄妙之处。商品营销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口号,“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就是通过心理操纵让你主动购买对你毫无实际意义的东西。美国的商品广告、政治选举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操纵,美国在这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技术。
  为了隐蔽操纵的过程,美国在文化操纵中都实行“政府隐身”的策略。就是美国政府不出面,而是成立一些外围基金会,如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政府把资金打入这些基金会账户,再来资助他们看中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组织,传播美国的文化观念。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斯托纳·桑德斯在研究文化冷战时发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以这样的方式投巨资操纵了一个名为“文化自由同盟”的组织。该组织网罗了一些国际知名学者,在35个国家设有办事处,雇佣数百名工作人员,用几十种语言出版20多种有影响的刊物,举办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但是,除核心成员外,该组织绝大多数成员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被中情局操纵的。一些著名的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都曾参与这个过程。
  文化操纵的手法
  美国文化操纵的实施主要由文化渗透——街头政治——成立亲美政府这样几个阶段组成。
  1 文化渗透。在这一阶段,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让美国的价值观念广泛传播并被逐渐接受。其核心理念是极其简化的“自由一独裁”的话语模式,即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点,而社会主义国家(或反美国家)是独裁专制的。这些国家最终都要实行美国的制度,回归人间正道。这些文化观念的传播主要有三种渠道。第一种是通过大众传媒大规模、长期地、覆盖式宣传。一方面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揭露当地政府所谓的“黑暗面”。今天,互联网成为美国文化渗透的新形式。第二种是文化商品输出。在二次大战之前,美国就已经把文化商品输出与国家地缘战略相结合,向拉美地区输出文化产品。二战之后,这种手法更加成熟,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文化产品在全球传播美国的文化观念,冲击着其他国家的文化。第三种是培养知识分子代理人。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拉美地区的“芝加哥男孩”。二战后,美国政府实行“凯恩斯主义”,而崇尚自由市场经济的芝加哥学派备受冷落。但是,为了美国资本的利益,从1956年开始,美国政府付钱让智利学生在芝加哥大学学习经济学,之后这一计划扩充到整个拉美地区。这些学生成为狂热的自由市场主义者,被称为“芝加哥男孩”。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精英,而拉美地区也成为“新自由主义”的重灾区。
  2 街头政治发难。在人们接受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后,美国就会利用目标国国内矛盾,启动蜂拥战术,发动街头政治。所谓“蜂拥战术”就是像密集的蜜蜂一样发起进攻。美国学者威廉·恩道尔指出,“蜂拥战术”经过美国智囊库兰德公司长期研究,是一种通过利用大众的亢奋情绪打击敌对国家的手段。最初,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等组织以公益旗号出面,在目标国家成立外围组织,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中,培养选民政治积极分子。随后,利用该国出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鼓动青年学生上街示威游行,冲击、占领政府机构。与此同时,西方著名媒体就会“准确”地出现在现场,拍摄高举“民主”旗帜的民众“自发”地反抗“独裁”政府的画面。然后,经过精心选择、甚至拼贴的照片、视频就会出现在这些著名媒体的网站上,瞬间传遍世界。最后,该国政府面对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进退两难,直到下台。
  3 亲美政权上台。认同美国价值观念的反对派上台组建政府,美国和西方国家迅速给予承认。这些新领导人往往缺乏管理社会的经验,对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建设管理能力不足。他们借社会问题上台,但往往面临着由社会动荡所造成的更大的社会问题。新领导人只能求助美国援助来维持政权。而美国就此会对该国政治经济体制提出苛刻的变革条件,把该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新政府只能成为美国的傀儡。
  文化操纵的后果:美国受益、政客上台、百姓遭殃
  被美国利用文化操纵所攻击的国家,或者是其遏制的目标,或者是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处于枢纽位置。文化操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美国的战略目标,扩张了其势力范围。但是,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却不是自由、民主和繁荣,而是国内的混乱和动荡。当年爆发“颜色革命”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都是如此。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指出,乌克兰是一个战略枢纽,“丢掉了乌克兰及其5200多万斯拉夫人,莫斯科任何重建欧亚帝国的图谋均有可能使俄罗斯陷入与在民族和宗教方面已经觉醒的非斯拉夫人的冲突中”。美国通过“橙色革命”扶植亲美政权控制了乌克兰,一方面遏制俄罗斯向中欧、西欧迈进的脚步,另一方面又把俄罗斯与东欧的斯拉夫国家隔开。格鲁吉亚是里海和黑海石油管道的枢纽。阿塞拜疆等里海周围的几个国家虽然独立,但是,由于它们向欧洲输出石油还要依赖前苏联时期的输油管道,里海的石油命脉攥在俄罗斯手里。因此,美国和西欧积极开辟一条新的石油管道,这就是“巴库一底比利斯一杰伊汉”(BTC)输油管线。这条线路绕开了俄罗斯,从阿塞拜疆经格鲁吉亚到达土耳其。2002年,这条管线正式开工。而2003年,格鲁吉亚即爆发“颜色革命”,曾经游学美国的反对派人士萨卡什维利上台。美国借此控制了未来的石油走廊。
  美国以低廉的代价实现了地缘政治目标。但是,当地人民却付出了惨重代价。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之后,反对派领导人之间内斗不止,社会上贪腐成风。到了2009年,曾经是前苏联最富裕的乌克兰,经济萎缩了15%,货币急剧贬值,债务缠身,国家陷于动荡和混乱之中。在格鲁吉亚,萨卡什维利上台后,虽然许愿进行经济改革和政治民主,但实际上却是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加剧,就业率降低。而萨卡什维利的贪腐程度比之前任有过之无不及。2007年,高喊民主上台的萨卡什维利却用暴力镇压群众游行。2008年,萨卡什维利政府轻易地挑起与俄罗斯的军事冲突,不仅军事惨败,甚至领土完整都要成问题了。满怀激情高呼“民主”的民众,无不经历了从满怀希望到极度失望的过程。
  今天,世界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紧密的整体,各个国家的利益休戚相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邻为壑,以邻为敌,损人以利己的行为,只能在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中不断地制造混乱。这不仅损害别国,最终也会损害自身。只有各个国家之间遵循互利、平等、协作的原则,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才真正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
  (责任编辑:冯静)
其他文献
写 黄 公 望  坐于湖亭之中  远远地看山  看了三年 未动一笔  一座山水蒼茫、繁华落尽、墨色淋漓的浑厚大山。已  了然于胸  再写黄公望  骑一头牛  出了西门 从此便不知所踪  登封:少林寺  焚一炷香  这是规矩  觉悟是另外的事  若入得门来  日夜聆听焚音  山门外的石头 亦能生出一种智慧  宝鸡:法门寺  芸芸众生  默默叩问  佛闭口不语  人间的疾苦  在大千世界里奔走的人  
前几天,我的一位老病号王师傅打来电话问我,他经常半夜因为呼吸困难而醒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师傅今年64岁,患高血压病有很多年了,近半年以来,他上楼、上坡或干体力活时感到有些胸闷、气急,休息后就明显好转。不过,晚上睡着后有好几次从睡眠中憋醒,感到胸闷,气喘不过来,坐起后数分钟逐渐缓解。王师傅想知道,他这种夜里突然发作的“憋气”症状是否与高血压病有关,又该怎么办呢?  根据王师傅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
我患鼻炎多年,最近听朋友说,用盐水洗鼻可以治疗鼻炎,我试了几次,觉得很难受。请问,盐水洗鼻真的可以治疗鼻炎吗?  江苏南京 李 明  临床上,鼻炎的治疗要根据鼻炎的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使用高渗的海盐生理盐水洗鼻,可以清除鼻内的致敏原、细菌、病毒和脓鼻涕,使鼻腔干净清爽,以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但为了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必须注意盐水的浓度,不能过高,应接近生理盐水的浓度(0.9%)
周园园,女,1989年出生于黑龙江,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作品见于《诗刊》《草堂》《星星》《芳草》《福建文学》《山花》等刊。现居天津。  忽 然  忽然回忆起那年夏天,我们去伊斯坦布尔  途中,我们在某一处码头短暂地停留  另外九个人坐上一艘船,驶向海中央  要去看那里隐蔽的清白的大瀑布  我們不为所动。在码头喝起当地的果汁与冰   咖啡  我们也开始了另一种游戏,当把里拉交给老   板又  
打嗝又称“呃逆”,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尴尬,虽说这算不上是病,但却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不适和麻烦。其实,要止住打嗝,一般并不需要药物,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嚼咽辛辣物 用1—3瓣大蒜(或一根葱白、一两个尖椒),嚼烂,慢慢咽下,经1—3分钟即可止住打嗝。  解咽法 用干净筷子(或消毒棉签)轻触患者咽后壁,当恶心欲吐时,取出筷子,让其闭嘴咽一下口水,接着再触咽后壁一
如果把“非虚构”近十年来在中国从方兴未艾到成为一种流行写作概念的这段时间,与其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诞生和壮大的过程相比,就会发现这两段“历史背景”里有着相似的因素: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文化的繁荣,社会的结构性变革让人们不再满足于呆板、单调的文化生活,“非虚构”作为一种新鲜的写作方式,打破新闻领域的刻板,“跨界”进入文学领域,由商业力量加持,形成一个可以推广和贩售的概念。  可以说,“非虚构”从诞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教育理念。语文教育首先应该是情感教育。基于言语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情感教育最独特之处,也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情感教育所独具的优势。“言语是记录人生体验的心灵符号。无论你愿意与否,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言语记录心灵,要么是文本的,要么是话语的”,①具体生动的言语形式为语文情感教育提供了特殊的物质条件;语文教学中所培养的学生言语能力是发展学生情感能力的核心基础;而在语文
刘太白的中篇《到沙龙去》从一起死亡事件说起。  襄南网文学板块的版主冯大椿,和文学板块的长期资助人、新画面广告公司的财务总监丁梅,两个人一起死在了一栋平房里。冯大椿和丁梅并不是夫妻,但他们俩却一起养育了一个漂亮的女儿。两个人究竟是什么关系?是自杀还是他杀?如果是他杀,是情杀吗?  小说采取了第一人称叙事,以“我”的经历和见闻,试图揭开死亡背后的种种疑云。以死亡为由头,抛出多重角度叙事,有些读者或许
一说露水镇你准会一笑,脸上没笑心里也是笑了。  露水镇这个名字容易叫人想到露水夫妻。露水夫妻这个词带着某种特殊的暧昧,人们会心照不宣地感兴趣。  这死气沉沉的露水镇,真的需要这样的刺激来振奋一下。人们沉浸在安静得几乎窒息的生活氛围里,渴望有那么一股生气,哪怕那生气是邪气是歪气,也总比被庸常淹没要好。  人们会心一笑,还有另外的含义。这个心照不宣的词似乎跟露水镇上的皮影艺人老寇有著某种关联。  露水
刘翠婵,福建霞浦人。作品散见于《福建文学》《读者》《南方人物周刊》《福建日报》《厦门日报》等。《嵛山岛:瓷器一样的时光》获第21届福建省优秀文学奖,入选《福建文艺创作60年选·散文》。《故乡草》刊于《福建文学》,被《读者》转摘,入选《2011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散文诗《望乡》《葵花的慰藉》《看不见的蝴蝶》入选《闽派诗歌·散文诗卷》。散文《远远的台湾近近的台湾》入选《北京文学》新中国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