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数学思维培养的不二法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m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偏重书本知识、运算技能和推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除了零碎的知识,学生的记忆中留下的还有什么呢?这显然违背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初衷。开展丰富多彩、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外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意义深远。
  近年来,我和我校几位数学老师围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等方法,调查了解广大学生对参与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态度和想法,并开展多种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如数学讲座、数学游戏、数学故事会、编辑出版数学小报、举办数学文艺会等,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培养能力,收到了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活动课上,我拎着一捆测绳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本课目标:测定旗杆高多少米。
  开始测量旗杆的高度了,我有意站到旗杆影子附近,想暗示一下。谁料想几个学生一嘀咕,竟直接把测绳的一端系在升旗绳上,三下两下升到旗杆顶端,再把余下的测绳按在根部,测出旗杆高7.8米。我暗自钦佩不已,感叹学生的想象力真是惊人。为了将学生们一军,我手朝操场边的小松树一指,临时增加了一个任务:“测出这棵松树的高度。”松树上面没有定滑轮和绳子,这下看你们怎么办?我悠闲地欣赏着远处的美景,心想:“这下够你们忙一阵儿的。”谁知稍不留神,男生F拽着测绳的一端,眨眼间爬上了松树!学生G在旁指挥:“再向上去一点,马上要到中点了,嗯,差不多了!”学生H在下面读取数据:“2.8米,再乘2,松树高5.6米。”我怕F有什么闪失,忙叫旁边两个学生把他接应下来。
  偶尔一抬头,只见几个女生已经上到了一旁的二楼走廊,一个个眯着眼,瞄着松树的树梢,先在外墙瓷砖上做好记号,再从上面垂下测绳到地面,也量出树高约5.6米。
  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没完全达到目的。回到教室,我说:“我们从课本上学来的计量单位都是国际通用的,而在生活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都会有其特定的计量单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寻找能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而不能等、靠、要。就刚才测量松树的高度,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来吗?”
  “老师,我可以借来电工专用的脚爬,攀上旁边那根高一点的电线杆,用测绳量出它的高度。”学生I说。
  “那也太不安全了!”学生D说。
  “老师,我想到了两种方法。一是坐直升机悬停在树顶,二是站在消防车的云梯上,垂下测绳就能量出松树高多少米。”学生J说。
  “方法不错,可是费用好像高了点。”
  “找来一根长一点的竹竿,竖起来靠近松树,看好树梢水平于竹竿的位置,再把竹竿放倒测量一下就行了。”学生K说。
  “树梢太柔弱了,吃不消一个人的重量。我会找来一只小猴子,把测绳系在小猴子身上,让小猴爬上树梢。”学生L说。
  “我想找来一根长线,系在一只氢气球上,把氢气球升上树梢,然后只要量一下线的长度就行了。”学生E秀外慧中,测量方法都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
  “你们自下而上,各显神通,真不简单。”我稍微停顿了一下,环视一周,“这些方法都是直接测量,能否间接算出松树的高度呢?”
  “老师,我想在松树旁立一根米尺,同时量出米尺和松树的影长,再利用倍数关系计算出松树的高度。”学生M说。终于有人讲出了我期待已久的方法,我暗自松了口气。
  “如果是阴雨天,地上找不到影子怎么办?”N反问了一句。
  “是啊,地上找不到影子怎么办?”这个问题我也没认真想过。
  “老师,如果是阴雨天,我会用粉笔在树根以上一米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照相机把松树拍下来,再从照片上量出松树的树高及做记号地方的高度,就可以计算出松树的实际高度了。”学生D说。
  “你真是太棒啦!”我向D伸出了大拇指,走上前去握住他的手,真诚地说:“这个方法我根本没想到,谢谢你!”(学生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这堂课学生们的活跃程度令我和所有观摩老师始料未及,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参与的主动性令我们击节叹赏。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如行云流水,似天马行空、纵横捭阖,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独辟蹊径,真是匪夷所思,让我叹服。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的发展是那么的自然清新,远没有成人的窠臼。
  有效开展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对数学教育的理解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数学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在内容上相辅相成,在功能上相互补充,若能注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必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得以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基本信息  书名:《文学体验三十讲》  作者:苗炜  ISBN:978-7-5404-9843-6  装帧: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定价:58元  开本:32开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月  《文学体验三十讲》是一本颇具分量的文学读物。作家苗炜借此书,传递了这样的旨趣:品鉴文学经典可以正襟危坐,也可以从容闲适,关键是领会其思想精髓。  不同于学究式讲解文学经典,苗炜心目
“角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角和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是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前半节课主要通过找角、指角、摸角、描角、认识角、画角、判断角、数角等一系列活动来完成第一个教学重点——认识角;后半节课是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大难点。我修改过多次,也试上过多次,觉得要突破这个难点,可真不简单。在突破教学难点上,回想起磨课与闪光挂牌课的两次教学过程,真有唐代诗人王维在《终南别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会说了,可促进会听、会看、会想、会动手操作。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    从接班第一节课的师生相互介绍,训练说话就开始了。课堂上,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起立,大声说出自己的姓名、今年几岁,再用一两句话说说新学年自己学好数学的打算。教师从中发现说得好的,当即表扬:“某某同学发言,姿势端正,态度自然,语句完整。如
“在网上就能复诊取药,太方便了,以后就不用费时费力往北京跑了。”日前,家住山西的何先生第一次体验互联网诊疗,在完成线上缴费后,3天内快递员把药品和发票送到他的家中。  早在今年6月1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在微信小程序“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上开通了“线上复诊、处方开具、送药到家”的一站式互联网诊疗服务。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在微信小程序的基础上新增了“京医通”微信平台的“远程视频复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学情境如何创设、学习方式如何选择这本无可厚非,但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课堂教学的低效问题尤为突出。究其根源,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对教材文本的准确解读,“失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凭经验,游离于教材之外    案例:“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1.联想练习:①一堆煤,用去3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介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以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但在实际运用时容易走进情境创设、运用的误区。下面结合“圆的认识”两个教学案例,谈谈我对情境运用的一些体会。  案例一:“圆的认识”导入  师:有6位同学按这样的队形(如图1)往中间的篮筐里投球,看谁投中的次数多。这样的队形你们认识吗?    生
15岁的小蕊(化名)最近连吃两顿米饭就会有烧心的感觉。由于小蕊父亲在喝粥、吃米饭后也会出现同样的表现,母亲担心女儿遗传了父亲的“胃酸反流”。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郅敏主任医师表示,老百姓俗称的“胃酸反流”,也就是胃食管反流病并不会遗传。她提醒,确诊该病后需要进行规范的治疗,同时饮食上要有所讲究。烧心、反流是两大症状  通俗地说,胃食管反流病就是胃酸倒灌损伤食管黏膜。患者通常出现两大主要症状,
“一一列举”策略是苏教版五(上)中安排的策略主题学习内容。所谓“一一列举”,是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在一次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中,一位教师另辟蹊径,对教学素材进行重组,展开了如下教学。  教学片断:  1.出示第一个教学情境:如果让三个同学排成一队,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举,有的用数字表示,有的用符号表示。教师乘机揭示数学就是用符
数学模型一般是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如何有效的构建数学模型呢?前段时间,笔者有幸在“温州市小学特级教师大讲台” 活动中聆听了特级教师谢作长教学“植树问题”一课。谢老师引领学生利用一一对应思想理解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现与大家浅谈自己的所思所悟。  一、以“树”造“型”——精选学习
至于广告中宣传真菌多糖的神奇疗效(诸如提高免疫力,保护肝脏等),具体的药理大多仍不明确,其发挥作用也是在纯提取物的条件下测定的。靠吃蘑菇来治病,恐怕也不是靠谱的事情。  蘑菇味道鲜美,但味道跟营养是两回事。鲜蘑菇中80%以上都是水,蛋白质含量通常不会超过5%,这一点所有的蘑菇都一样。蘑菇中的脂肪含量很低,但烹饪时为了保证口感往往会加入大量油脂,减肥食用需注意。广告宣传蘑菇具有的神奇疗效,具体药理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