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有序推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qi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一列举”策略是苏教版五(上)中安排的策略主题学习内容。所谓“一一列举”,是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在一次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中,一位教师另辟蹊径,对教学素材进行重组,展开了如下教学。
  教学片断:
  1.出示第一个教学情境:如果让三个同学排成一队,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举,有的用数字表示,有的用符号表示。教师乘机揭示数学就是用符号表示成的科学,并追问:列举时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重复、遗漏)那该如何避免呢?从而很自然地让学生发现列举要“有序”。
  2.出示第二个教学情境:给三个同学拍照片,可以拍单人照,也可以拍两人照或三人照,能拍多少种不同的照片?(调换顺序算一种)
  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可以先分类,再一一列举。(形成字母表示的列举和表格列举图)
  3.出示第三个教学情境:教师向学生介绍公安部门刑侦破案过程中所采用的人像组合法后,出示如下信息。
  眼睛:丹凤眼、三角眼、眯缝眼
  鼻子:蒜头鼻、朝天鼻、鹰钩鼻
  问: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
  4.出示第四个教学情境:王大叔用18根l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读题后让学生明确,要想知道共有几种围法,首先必须通过周长求得长加宽的和。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小棒摆一摆,自主列举出长与宽的几种可能,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最后,引导学生探索当周长一定时,长、宽与面积之间有怎样的规律。
  ……
  教学思考:
  从教材的编排看,“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充分凸显了苏教版教材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思考。事实上,从“策略”的角度组织解决问题的教学,有助于改变过去应用题教学中机械模仿、重复训练的弊端。那么,“一一列举”策略的教学价值在哪里呢?教学中又该以什么为重点,有效展开教学呢?
  1.“一一列举”策略的教学价值在哪里?
  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面对复杂的问题情境,而事情的发生又有着多种可能,这时候就需要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我们在组织一次大型活动的时候,就要将需要做的事进行一一列举,然后有序的安排。所以说,“一一列举”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也是最为有效的策略之一。列举策略的教学价值在于,不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列举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更让学生学会有序思考,增强分析问题的有序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一一列举策略。
  2.巧设情境铺垫,唤醒已有认知经验。
  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编排特点是,在四年级前初步渗透策略于教学内容之中,而集中展开策略的教学则在四到六年级分六个单元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促使学生较为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策略。如在学习一一列举策略前,学生已经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这个策略,因此在进行集中教学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探究一一列举策略的内涵,学会有序思考。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安排了“三个同学排一队有几种排法”“给三个同学拍照有几种拍法”“三种眼睛和三种鼻子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三个问题情境,目的就在于唤醒学生对列举的已有认知经验,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晰一一列举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必须有序列举,这为后续的策略学习作了强有力的经验支撑。
  3.淡化列举形式,注重列举实质。
  由于教材中的一一列举策略主要是借助表格呈现的,因此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列举策略就只能通过表格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列表只是一一列举策略中的一种具体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更不能误以为一一列举就等于列表。因此,笔者以为,本课的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增进学生对列举本质的理解和内化。如上述案例中,在解决问题情境四时,教师并没有刻意地要求学生用表格来列举,而是让学生自主列举,然后将列举的内容画成表格,这样的教学更凸显列举的实质。同时,为了让学生在列举时能更深入地理解列举策略的实质,教师引导学生对列举的过程进行了数学思考。如: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怎样才能做到有序?这样,学生在列举策略的学习进程中一直伴随着数学思考,自然对列举策略的理解更为深刻,更能感悟列举策略的实质,感受列举策略的价值。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轻负高质”的课堂呼唤能当堂完成高效的作业,而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独立作业的时间就更少了。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设计针对性强的作业。那如何设计出有效的作业呢?通过长期的实践,我总结出了“取舍、变式、整合、诱错”的设计思路。  一、要学会取舍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复杂、容量大的课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一般数量关系都比较复杂,加之其中的数据也大多是符合生活实际的
[教学片断]这是一节数学练习课,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小强和伙伴们买了10瓶汽水,店主告诉他们,喝完后用3个空汽水瓶可以再换1瓶汽水。问:若不再多花钱,小强他们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汽水?  师:下面我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看看这道题该怎样做,你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思路。  (两分钟后,学生纷纷举起了手)  师:这么快都算出来了?你们的答案是多少?  生:14瓶。  师:谁来说说你是
874万名2020届高校毕业生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就业季。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经受磨炼、收获成长;在确立择业观、就业观的过程中,规划人生、树立理想。  2020年8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就业季,放飞奋斗的梦想》一文,记录了几名毕业生的故事,其中就有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0届博士毕业生王硕的身影。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乘风破浪”的浙大人。海洋
基本信息  书名:《文学体验三十讲》  作者:苗炜  ISBN:978-7-5404-9843-6  装帧: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定价:58元  开本:32开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月  《文学体验三十讲》是一本颇具分量的文学读物。作家苗炜借此书,传递了这样的旨趣:品鉴文学经典可以正襟危坐,也可以从容闲适,关键是领会其思想精髓。  不同于学究式讲解文学经典,苗炜心目
“角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角和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是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前半节课主要通过找角、指角、摸角、描角、认识角、画角、判断角、数角等一系列活动来完成第一个教学重点——认识角;后半节课是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大难点。我修改过多次,也试上过多次,觉得要突破这个难点,可真不简单。在突破教学难点上,回想起磨课与闪光挂牌课的两次教学过程,真有唐代诗人王维在《终南别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会说了,可促进会听、会看、会想、会动手操作。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    从接班第一节课的师生相互介绍,训练说话就开始了。课堂上,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起立,大声说出自己的姓名、今年几岁,再用一两句话说说新学年自己学好数学的打算。教师从中发现说得好的,当即表扬:“某某同学发言,姿势端正,态度自然,语句完整。如
“在网上就能复诊取药,太方便了,以后就不用费时费力往北京跑了。”日前,家住山西的何先生第一次体验互联网诊疗,在完成线上缴费后,3天内快递员把药品和发票送到他的家中。  早在今年6月1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在微信小程序“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上开通了“线上复诊、处方开具、送药到家”的一站式互联网诊疗服务。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在微信小程序的基础上新增了“京医通”微信平台的“远程视频复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学情境如何创设、学习方式如何选择这本无可厚非,但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课堂教学的低效问题尤为突出。究其根源,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对教材文本的准确解读,“失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凭经验,游离于教材之外    案例:“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1.联想练习:①一堆煤,用去3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介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以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但在实际运用时容易走进情境创设、运用的误区。下面结合“圆的认识”两个教学案例,谈谈我对情境运用的一些体会。  案例一:“圆的认识”导入  师:有6位同学按这样的队形(如图1)往中间的篮筐里投球,看谁投中的次数多。这样的队形你们认识吗?    生
15岁的小蕊(化名)最近连吃两顿米饭就会有烧心的感觉。由于小蕊父亲在喝粥、吃米饭后也会出现同样的表现,母亲担心女儿遗传了父亲的“胃酸反流”。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郅敏主任医师表示,老百姓俗称的“胃酸反流”,也就是胃食管反流病并不会遗传。她提醒,确诊该病后需要进行规范的治疗,同时饮食上要有所讲究。烧心、反流是两大症状  通俗地说,胃食管反流病就是胃酸倒灌损伤食管黏膜。患者通常出现两大主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