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促进高中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研究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e_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高中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规律。新课改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列为化学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培养学生的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建立化学认知模型,这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思维导图构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内涵,并以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化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引言: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列为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展现物质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由于高中化学知识点涉及内容比较广,并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高中化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培养环节,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便捷性,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1.思维导图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概述
  1.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最开始应用在特殊教育领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传入到我国,主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者想法,利用线条、颜色、图形以及关键词,将各个中心词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结合人类认知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模仿人脑学习方式,缩短文字数量,便于人的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主要由中心主题、关键词、线条、颜色、图片五部分构成。中心主题属于整个思维导图的中心地位,并在中心主题基础上延伸二级主题、三级主题等;关键词主要用来表示中心主题的分支,突出思维导图的层次性;线条是从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向下一级关键词的延伸,有助于各级关键词的梳理,线条粗细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选择;色彩主要用来区分思维导图不同分支,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图片可以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带来感官上的刺激[1]。
  1.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逐渐发展并解决化学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关键素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从化学角度認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和水平。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要求学生具备初步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与化学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并根据已有的证据和结论明确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模型描述化学现象,并预测物质与变化的结果,根据物质变化的信息建立模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素养是要求学生根据证据对问题进行假设、推理、验证以及建立模型的过程。化学模型是根据化学知识构建,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抽象知识,揭示化学客观科学规律。
  2.基于思维导图促进高中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策略
  2.1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教学思路
  根据高中化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要求,利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所学知识提出疑问,然后带着疑问去分析问题、收集相关证据,最后提出假设,最后进行推理论证。化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特点,构建化学模型,并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2]。
  2.2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方案
  本文以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这一课时为例,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教学设计。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中的变换与应用,数学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物质的量化学计算是高中化学计算的核心内容,通过第一节课程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含义,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的关系,气体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浓度换算关系,并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但是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常用质量解答问题,化学计算题物质成分复杂,质量解题方式增加了学生的计算难度。
  2.3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导入】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和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物质的量应用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上课前,教师将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陈述在黑板,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标出各个物质之间化学计量数、粒子数和物质的量之比。分析教师列出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相关的物理量找出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Na+2H2O=2NaOH+H2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2 2 1
  粒子数之比 2 2 2 1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2mol 2mol 1mol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得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通过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物质的量浓度(c)和气体摩尔体积(Vm)几个物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以下数学模型:
  通过物质的量网络模型,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到物质的量之间的联系,并将其应用在具体的计算中,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应用能力[3]。
  【练习】将6.5g锌放入到足量的盐酸中,如果锌与盐酸发生完全反应,请计算出6.5g锌的物质的量,参与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以及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解题提示】根据题目的内容,学生必须列出锌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已知的物理量换算成物质的量。
  锌与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
  化学计量数之比:1 2 1    1
  物质的量之比: 1mol 2mol 1mol 1mol
  根据题目的要求,要计算6.5g锌的物质的量,则n=m/M,将数据带入公式得出:6.5g/65(g/mol)=0.1mol;锌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不能按照上述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参与反应盐酸的物质的量是锌的物质的量的2倍,锌的物质的量是0.1mol,那么参与反应盐酸的物质的量就是0.2mol;氢气的体积计算公式n=V/Vm,其中Vm=22.4L/mol,锌的物质的量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可以得出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1mol,那么可以得出氢气的体积V=0.1mol×22.4L/mol=2.24L
  【思考】根据上述题目,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题有什么规律?
  【教师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建立以下数学模型
  结束语: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环节,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展现化学物质的特点与变化,让学生收集相关证据,对物质的量以及变化提出假设,在假设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建立知识模型解决化学难题。
  参考文献
  [1]蒋伟玲.基于思维导图促进高中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9.
  [2]陈艳,李发顺.”速率-平衡”图像问题解决模型构建的教学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9,(12):11-15.
  [3]成际宝,高翔.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探索——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为例[J].化学教学,2017,(5):41-45.
其他文献
一、问题提出  2018年3月笔者命制的一道中和反应实验探究题引发了线上线下的激烈讨论。该问题主要涉及澄清石灰水能否证明中和反应中的酸过量问题。  题目(节省):下图实验所示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1)滴加稀盐酸前,烧杯中溶液呈______色。随着稀盐酸不断滴入溶液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可选用的试剂有______。(填选项,多选)  A.Ca(OH)2溶液 B.锌粒  C.碳
期刊
摘 要: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发现一个个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建构知识的过程。问题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串一方面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精心设计;应用;问题串;教学效率  “教学要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教师教学中起码应该遵循的原则,在生
期刊
摘 要:高中物理知识具备抽象性的特点,这也就使得高中物理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而且高中阶段的的任务量巨大,学生要学习的科目众多,本身学生的心理压力就较大,此时物理学习难度又大,学生思考时间长且见效慢就会让学生产生自己无论如何都学不透物理知识的错误认知,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使得高中物理教学变得困难重重。演示实验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参与感,教师若是运用得当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能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
期刊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历史作业作为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纵观高中历史作业现状分析,作业设计仍旧存在作业形式过于单一、过分注重眼前利益、评分依据相对局限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创新作业形式、明确作业目标、设置开放作业角度具体阐述提供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作业设计;问题;策略  高中历史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调整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标改革的新形势之下,为了全面践行新课标教学的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高中历史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教师就要深入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把创设情境作为教学的新思路,更好地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完善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有效优化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就从借助情境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创设语言情境、创设角色体验情境几个方
期刊
摘 要:物理学是人们探求世界物质起源的根本性学科,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理性思维的人才,从而让学生以创新形式展开对物理世界探究和讨论。中学学生大多处于青年时期,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三观体系,因此需要充分把握这个时期向中学学生传达正确的核心素养教育。本文将就核心素养下中学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创新;培养探究  引言:在针对物理学科进行核心素养教育时,可以融合科学设问、学科方
期刊
摘 要:高考试题是落实“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高考备考的重要指挥棒,也是高一、高二基础年级课堂教学的重要导向。研究好2020年高考试题有助于下一学年的高考备考,更有助于整个高中教学,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考试题评析;选择题点评  2020年高考新课标I卷理综物理选择题很好落实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突显学科核心基础知识,强化推理分析
期刊
摘 要:生物学科是高中课堂教学中一门基础性的学科,生物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抽象性,包含了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探究过程。基于此,本文就高中生物课堂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探讨,具体阐述提高生物课堂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路径,包括设置问题情境,培养科学探究意识、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组织辩论,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等。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  引言:强化高中生
期刊
摘 要:教学情境是近年来大火的新兴教学理念,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可以达到让学生深刻记忆课堂知识的效果。高中地理作为一科既需要大量知识记忆,又需要一定逻辑思维的复杂学科,十分需要引入一些新兴的教学理念,来帮助学生降低记忆理解知识的难度,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人文地理;高中教学;情境  地理学的本质就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其中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学、
期刊
摘 要:通过阐述教学变革环境下,融入自主演绎的方式对提高高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作用,并通过信息化平台提供的数据论证学生通过自主演绎后所获得的成绩提升以及对学生思维结构,表达合作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演绎;教学效能;实践  一、建立分析目标  地理自主演绎主要为,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自主搜集资料,表达某个区域案例的地理原理、分析推导成因、并通过各种地理手段呈现表达的一种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