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学是人们探求世界物质起源的根本性学科,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理性思维的人才,从而让学生以创新形式展开对物理世界探究和讨论。中学学生大多处于青年时期,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三观体系,因此需要充分把握这个时期向中学学生传达正确的核心素养教育。本文将就核心素养下中学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创新;培养探究
  引言:在针对物理学科进行核心素养教育时,可以融合科学设问、学科方法转变、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手段。教师设计符合适应中学学生的物理教学方案,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学科知识,这一过程具有极高的自主性和思维性,可以锻炼到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活跃学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一、科学设问,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对学生的个人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正向引导。中学物理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归纳物理知识的思维模式。核心素养是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的基础。物理学科得以不断进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一代又一代物理科学家一直处于一个不断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研究是一个面向中学学生培养独立学习的过程,要想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样可以采用物理科学设问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科学的课堂设问模式,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不断激发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思考物理问题,解决物理疑惑的能力,从而融合中学学生核心教育。中学学生正处于一个对于物理知识了解的入门阶段,对于物理学科中一些晦涩难懂的公式不一定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很好的掌握,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把握问题设计的难度,教师设计的提问问题要适应学生当前的物理认知,但也要适当有所提升,教师要严格控制物理提问的合理度。
  例如,以苏科版教材为例,在学习“电压”这节内容时,学生学习难点在于电压时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教师在进行“电压”实验之前应该直奔主题,向学生有目的的提问。在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抛出几个问题如:“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区别在哪里?”、“产生电流电压的条件是什么?”并邀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串并联电路图,亦或是拿出实验需要的电压表、电流表邀请同学上讲台自组组装电路,并给予适当鼓励和支持。针对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科学设问,不仅仅需要针对性更需要面向不同学生的层次性,中学物理更多的作用是激发学习兴趣。设置难度适中的物理问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而太难的问题,则会打击学生学习兴趣。这次的教学不仅仅传授了物理知识,同样也传达给学生要踊跃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核心素养观念。
  又如,苏科学版中学物理教材中“物体的运动”,教师可以结合本章节中出现到的物理量像是路程、时间、速率设计出几个问题向学生提问。问题一:“我们在学习和认识一个新的物理量时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问题二:“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汽车限速,那么速度是受哪两个物理量的影响呢?”问题三:“如何通过图像展示出画出一个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呢?”并要求学生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错误的学生及时指正。教师设计的提问问题要适应学生当前的物理认知,但也要适当有所提升。提问难度太低,不能激发学生物理思考能力,物理思维得不到锻炼,在练习中遇到难题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回答;而提问难度太高则会打击学生物理学信心,挫伤回答热情。
  二、转变教育思想,引入以实践为导向的物理课堂
  物理本身就是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重大帮助的学科之一,而中学物理更是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一大关键。我国自新课改教学改革意见发布以来,教育部门强调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破除应试教育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培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认知,讲课堂教学的理论更多的同个性化的发展实际想结合。通过理论与实际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学会通过课堂学习掌握课堂理论知识,同时创新学习成果,实现自我进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想,从而推动自我学习意识的高效转变。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于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因而更应该注重在核心素养教育中引进以实践为导向的物理课堂教学培养的意识,从以物理实践为导向的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入手,培育更好的具有物理实践应用性思维方法的人才。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班级学生较多,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有效提问时注意控制好问题设计的梯度。班级学生多,并且每个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问题时,要考虑周全,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保障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苏科版版中学物理“欧姆定律的应用”一章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物理学中常常利用利用伏安法来测量电阻的大小。在简单介绍有关欧姆定律的物理知识之后。先询问学生“我们目前已经学过的可以应用于电学物理量都有哪些呢?”当学生回答出三个已经学会的物理量后,教师可以再向学生提问:“在一段电路中,这些物理量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师可以邀请一些物理水平中等的同学回答,最后教师再向同学提问:“这些物理量有什么作用呢?”这样较难的问题,教师就可以邀请一些对物理知识熟练上台通过对教具进行实践操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学物理教学讲求循序渐进,课堂有效提问的阶梯性,更适用于当前的教学情况。于此同时,通过落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物理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真正所需要的综合素养教育内容带入导传统的课程教学标准中,实现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轉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落实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上。物理创新教学模式是核心素养在教育上的具体体现,它以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式推动核心素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全面铺开。核心素养导向能够引导正确价值观。从教育的本质出发。
  三、重视实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和核心素养教育一样,都是一个面向中学学生培养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归纳物理知识的思维模式。核心素养教育的目的也是这样。中学物理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在实验中出现误差和错误,教师的作用是积极发现和指出学生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并积极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物理实验探究思维路线,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中学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中的经验进行总结。这样的过程实现了物理教学通核心素养教育双向融合。进行中学物理实验探究式中铺垫的实验科学设问、实验方法、实验过程都是为实验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总结归纳做准备,教师引导中学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在培养核心素养的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物理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在苏科版教材中第八章力的8.3“摩擦力”这一节内容中,教师引导学习通过物理实验探究,可以归纳出摩擦力与受摩擦面的面积大小以及受摩擦面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摩擦力与受摩擦面粗糙面积有关,压力一定时,受摩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受摩擦力面越平滑,摩擦力越小;受摩擦力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受摩擦力面积越小,摩擦面积越小。教师如果想结合核心素养教育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这一结论,可以通过举生活中的实例。像是在日常生活中三轮车夫用三轮车拉货,拉的货物越重三轮车夫越费力,货物越轻,三轮车夫越省力的例子。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的物理世界,将生活是中学物理实验探究的一个良好载体,可以更好的让物理知识同核心素养教育双向融合。
  总结: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里过程需要由此要从早期的“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向“现代化物理课堂“转型。通过在物理学习中,不断更新适应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玉喜.浅析物理核心素养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04):22.
  [2]张菊英.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221-222.
  [3]朱少玲.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分析[J].北方物理,2019,39(21):168+171.
其他文献
STSE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Environment(环境)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化学与STSE试题是高考化学试题的热点。现以2020年高考试题为例,举例说明其考查方式以及解题思路。  一、化学与生活  例1(全国新课标卷Ⅰ)国家卫健委公布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对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高中时期的政治成绩已经在高考中占据越来越更高的分数比。在高考的复习阶段,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高考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在复习的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沉重,压力也直线上升,因此教师应在复习过程中掌握好教学的关键点,从而促进学生复习效率的不断提升。本文便针对高中时期政治在高考复习阶段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关键点展开一些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考复习;高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高中政治教学应从提高核心素养角度开展教学工作,而利用课程资源的多元化开发与利用可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实意义及其类型,并通过充分结合乡土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愉悦课程资源开发环境、有效利用在线资源开发平台等途径,以此进一步拓宽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渠道。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民俗文化  前言:高中政
期刊
摘 要:以学定教,是新课改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在此要求的指导下,广大一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们,驱动学生们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本文中,本人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高中历史学科为例,从课前自主学、课中合作学习、课后延伸学习这三个阶段入手,就如何翻转历史课堂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翻转课
期刊
摘 要:延期开学期间,学生长期居家生活学习,社交活动锐减,接收到的社会信息庞杂,不利于心理成长,这对留守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提出了严峻考验。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亟待提高,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伴随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家庭结构的变迁(如离婚
期刊
一、问题提出  2018年3月笔者命制的一道中和反应实验探究题引发了线上线下的激烈讨论。该问题主要涉及澄清石灰水能否证明中和反应中的酸过量问题。  题目(节省):下图实验所示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1)滴加稀盐酸前,烧杯中溶液呈______色。随着稀盐酸不断滴入溶液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可选用的试剂有______。(填选项,多选)  A.Ca(OH)2溶液 B.锌粒  C.碳
期刊
摘 要: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发现一个个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建构知识的过程。问题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串一方面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精心设计;应用;问题串;教学效率  “教学要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教师教学中起码应该遵循的原则,在生
期刊
摘 要:高中物理知识具备抽象性的特点,这也就使得高中物理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而且高中阶段的的任务量巨大,学生要学习的科目众多,本身学生的心理压力就较大,此时物理学习难度又大,学生思考时间长且见效慢就会让学生产生自己无论如何都学不透物理知识的错误认知,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使得高中物理教学变得困难重重。演示实验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参与感,教师若是运用得当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能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
期刊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历史作业作为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纵观高中历史作业现状分析,作业设计仍旧存在作业形式过于单一、过分注重眼前利益、评分依据相对局限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创新作业形式、明确作业目标、设置开放作业角度具体阐述提供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作业设计;问题;策略  高中历史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调整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标改革的新形势之下,为了全面践行新课标教学的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高中历史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教师就要深入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把创设情境作为教学的新思路,更好地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完善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有效优化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就从借助情境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创设语言情境、创设角色体验情境几个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