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情境中学语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加强情感体验,增强对文本的感知。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学习,必然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感受乐趣 情感体验 发展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判断;在表演朗读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整合其他学科活动,灵活运用多媒体,声色并茂,努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创造氛围,感受乐趣,在情境中体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我认为可以在课伊始就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主动学习。如教学冰心的《吹泡泡》一课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三年级学生爱玩又有些生活经验的特点,课一开始,就拿出了事先和弄好的肥皂水,让学生观察,并吹泡泡,学生乐坏了,因为这是他们喜爱的游戏,又可以和老师和同学在课堂上一起玩,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乐此不疲。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对课文中冰心童年时制作泡泡的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课堂,想要的语文教学。又如在学习《庐山的云雾》时,由于孩子地处农村,有很多孩子没有走出家乡,甚至没有旅游过。一上课,我直接从课件中播放我游览庐山时的照片,一张张地呈现,学生马上看到了老师熟悉的面孔,同时也看到了庐山如诗如画的仙境般的秀丽风景,发出了一声声感叹,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紧接着,我在一段描述中开始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我创设的意境中学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闻,联系了学过的古诗,感叹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长大了,我也要去亲眼见一见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这样的心声,让我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感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带来的乐趣。
  二、拨动情弦,加强训练,在情境中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如果教师上课有激情,学生必然受感染,试想一节没有激情的课堂,必是一潭死水,一位没有激情的教师,学生听课必然是索然无味的;相反,一堂充满真情的语文课,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进入文本中学习。例如:我在教学《父亲、树林和鸟》一课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说:“听你们读课文,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你们同意吗?”接着,我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我抓住了课文的对话及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突出地表现了父亲这一人物的特点——喜欢树林和鸟,另一人物“我”受父亲的感染,由对树林和鸟并不熟悉到后来的喜欢鸟并学会保护鸟的情感变化朗读,学生听得都入了神,还没等我范读完,一个个高举着小手,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来给您评一评,老师,您读得太有感情了!”“老师,我感到课文里的父亲真厉害啊!”“老师,课文里的小作者也学会了观察和喜欢小鸟,我也要保护小鸟!”听着这一句句真挚的话语,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这样的情感交流多么值得,多么可贵。孩子们在老师特设的朗读环境中,思维有了依托、有了碰撞,既领悟了课文内容,又获得了情感体验。我抓住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感受,引导学生课后完成一项课后作业:为小鸟设计一则关于“保护鸟类”的宣传标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训练,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教师投入情感的教学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孩子能在老师的情感中受感染、受鼓舞,能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理解学习,这样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三、表演想象,发展思维,在情境中升华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他们的兴趣特点,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及时地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契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可以想象一堂鲜活的语文课就随机呈现在眼前。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当学生正为乌鸦的聪明赞叹不已时,我说:“老师也遇到难题了,谁能帮帮我?”“老师也有不懂的?”一下子学生的好奇心就来了,纷纷要求帮助我,我抛出问题:“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又会怎么办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炸了锅,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好方法就想出来了。其实,教学中适时质疑能让课堂更活跃,教师适时的点拨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再如学习《风》后,我问学生:“风,在哪里,你能用笔画出来吗?”通过之前的学习与朗读,学生对于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也能说出风存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此时结合绘画让学生动脑动笔画“风”,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下,学生开始了绘画创作。语文课堂上有思考,有交流,有议论,有想象,有体验,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情感自然而然得到了升华。
  有效的情境教学是成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适当地创设有趣、生动、活泼、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文本;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的同时发展思维,加强情感的体验,培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论之一,其倡导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在社会学校中学生以创造性劳动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此教育理论符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要求,可以被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正视生活教育理论机制,对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生活化缺失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对应的教学改造措施,实现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形成生活化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以
摘 要: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主动学习,不仅语文能力获得提高,而且增强对语文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只有教师深入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师生互动 教学方法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从人生意义上讲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生本理念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被教育领域提出。生本理念的具体内容是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放在教学过程的重要位置。初中语文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让生本理念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本理念的运用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融入生本理念进行了分析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影响到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尤其在中考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是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笔者经过调査学生发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其一,轻视语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
摘 要: 中国古典诗歌将语言美与意境美统一结合。古典诗词语言虽短,但意境很深,是一种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为了让学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就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诗词教学 语文素养 以情激趣 营造氛围 渗透书法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无不渗透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血、智慧,品读他们留下的字字珠玑的经典诗篇,无不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为之动容。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