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进生,这个曾一度被师爱遗忘的角落,我今天准备踏访这片既狭窄又广阔的土地。我今天打算从后进生是如何形成、如何进行后进生转化两个方面来和诸位同仁共同商榷。
【关键词】成就动机 齐加尼克效应 最近发展区
一、后进生是如何形成的
(一)、家长的因素
1、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当今社会,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好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相互攀比,压得孩子头都抬不起来,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
2、孩子管理存有误区。有些家长在孩子管理的认识上存有误区,他们认为,孩子一旦交到了学校和老师的手里,他们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他们整天借口工作和生意忙,从不抽出点时间来陪陪孩子,从不和孩子沟通。
3、教育孩子方法不当。他们从不把孩子当作朋友来看待,从不以平等的态度蹲下来看待孩子,而是把孩子看成他们的私有财产,根据自己想像中的标准模式来给孩子贴上标签,稍有越轨便横加指责,非打即骂。
(二)社会的因素
令人遗憾的是社会因素不仅没有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反而产生难以弥补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
1、电视、电影等新闻媒体的误导。现在电视、电影等新闻媒体上充斥着大量的色情、凶杀、暴力、武侠、游戏、淫秽等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安定因素,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直至上瘾成癖。
2、学校附近林立的网吧的侵蚀。虽然每年都有数量惊人的青少年猝死网吧事件的报道,但丝毫不能阻止有些青少年匆匆前行的脚步,大有前赴后继,死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英雄气概。
3、对不健康课外书籍的痴迷。昨天我就亲眼目睹了一个我以前的课代表因在午休时看不健康课外书被值班老师抓住的事实,真的是让我触目惊心,深感不健康书籍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是多么地根深蒂固。
(三)学校的因素
1、学生为什么失败、厌学——何特金森的成就动机实验。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过高的成功率,会让人觉得任务本身缺乏挑战性,努力与否都会成功;而过低的成功率则让人觉得任务本身太难,即使努力也没用,反正都是失败,不会成功。因此,人在这两种情况下的成就动机都处于较低的水平,成绩不理想。当成绩可能性为50%左右时,人们的心理往往是:虽然有失败的可能性,但如果努力的话,同样具有成功的可能性,这样,同样的任务,就会看得非常具有挑战性,从而激发起人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取得理想成绩。
而当前的教育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我们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根本无视后进生的心理需求和进取心,没有为他们搭建尝试成功的舞台,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永远是难以企及的高峰和提心吊胆的名次排序,这样在遭受多次的打击以后,这只可怜的“青蛙”慢慢变得麻木和呆滞了,再也没有跳出瓶子的欲望。
2、学生的心理负担为什么重——齐加尼克效应的启示。实验表明:虽然在接受任务时均呈现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其紧张情绪逐渐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情绪仍继续存在,且呈加剧趋势,对其他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一现象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这一效应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后进生搭建让他们发光发热的平台,帮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减轻心理负担。
二、如何进行后进生转化
1、尽力和家长沟通,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首先争取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太沉重的精神压力,恰如其分地给孩子制定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杜绝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让孩子在学习和快乐中健康成长。
其次引导家长和孩子建立朋友般的亲情关系。不要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教训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为孩子着想。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要让孩子有话敢于对你说,想对你说。最后要用欣赏和鼓励的眼光来给孩子以期望。
2、在教育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①分层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们应该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这个目标和要求应该是他们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也就是跳起来摘桃子,在“最近发展区”努力,防止因“一刀切”而使有的学生吃不饱而兴趣降低,有的又因吃不了而导致情绪紧张,心理负担加重,自信心减退。
②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策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对后进生我们更应该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策略。
③树立成就多元化的观念。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是说考上大学才有出路,事实证明好多升学无望的后进生走上社会以后成为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在书写着好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望尘莫及的华章。
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的安排不能随意,每组的核心人物不一定成绩优秀,但一定是问题意识较强的外向型学生,最好是喜欢调皮的后进生,让他们在合作和被接纳中愉悦身心,增强自信。
我深信,只要有学生家长的全力支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后进生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参考书目
[1] 2004年第3、11期《班主任之友》.
[2] 《决定一生的99个简单法则》沈思著.
【关键词】成就动机 齐加尼克效应 最近发展区
一、后进生是如何形成的
(一)、家长的因素
1、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当今社会,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好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相互攀比,压得孩子头都抬不起来,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
2、孩子管理存有误区。有些家长在孩子管理的认识上存有误区,他们认为,孩子一旦交到了学校和老师的手里,他们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他们整天借口工作和生意忙,从不抽出点时间来陪陪孩子,从不和孩子沟通。
3、教育孩子方法不当。他们从不把孩子当作朋友来看待,从不以平等的态度蹲下来看待孩子,而是把孩子看成他们的私有财产,根据自己想像中的标准模式来给孩子贴上标签,稍有越轨便横加指责,非打即骂。
(二)社会的因素
令人遗憾的是社会因素不仅没有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反而产生难以弥补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
1、电视、电影等新闻媒体的误导。现在电视、电影等新闻媒体上充斥着大量的色情、凶杀、暴力、武侠、游戏、淫秽等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安定因素,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直至上瘾成癖。
2、学校附近林立的网吧的侵蚀。虽然每年都有数量惊人的青少年猝死网吧事件的报道,但丝毫不能阻止有些青少年匆匆前行的脚步,大有前赴后继,死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英雄气概。
3、对不健康课外书籍的痴迷。昨天我就亲眼目睹了一个我以前的课代表因在午休时看不健康课外书被值班老师抓住的事实,真的是让我触目惊心,深感不健康书籍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是多么地根深蒂固。
(三)学校的因素
1、学生为什么失败、厌学——何特金森的成就动机实验。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过高的成功率,会让人觉得任务本身缺乏挑战性,努力与否都会成功;而过低的成功率则让人觉得任务本身太难,即使努力也没用,反正都是失败,不会成功。因此,人在这两种情况下的成就动机都处于较低的水平,成绩不理想。当成绩可能性为50%左右时,人们的心理往往是:虽然有失败的可能性,但如果努力的话,同样具有成功的可能性,这样,同样的任务,就会看得非常具有挑战性,从而激发起人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取得理想成绩。
而当前的教育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我们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根本无视后进生的心理需求和进取心,没有为他们搭建尝试成功的舞台,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永远是难以企及的高峰和提心吊胆的名次排序,这样在遭受多次的打击以后,这只可怜的“青蛙”慢慢变得麻木和呆滞了,再也没有跳出瓶子的欲望。
2、学生的心理负担为什么重——齐加尼克效应的启示。实验表明:虽然在接受任务时均呈现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其紧张情绪逐渐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情绪仍继续存在,且呈加剧趋势,对其他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一现象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这一效应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后进生搭建让他们发光发热的平台,帮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减轻心理负担。
二、如何进行后进生转化
1、尽力和家长沟通,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首先争取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太沉重的精神压力,恰如其分地给孩子制定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杜绝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让孩子在学习和快乐中健康成长。
其次引导家长和孩子建立朋友般的亲情关系。不要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教训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为孩子着想。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要让孩子有话敢于对你说,想对你说。最后要用欣赏和鼓励的眼光来给孩子以期望。
2、在教育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①分层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们应该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这个目标和要求应该是他们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也就是跳起来摘桃子,在“最近发展区”努力,防止因“一刀切”而使有的学生吃不饱而兴趣降低,有的又因吃不了而导致情绪紧张,心理负担加重,自信心减退。
②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策略。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对后进生我们更应该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策略。
③树立成就多元化的观念。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是说考上大学才有出路,事实证明好多升学无望的后进生走上社会以后成为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在书写着好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望尘莫及的华章。
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的安排不能随意,每组的核心人物不一定成绩优秀,但一定是问题意识较强的外向型学生,最好是喜欢调皮的后进生,让他们在合作和被接纳中愉悦身心,增强自信。
我深信,只要有学生家长的全力支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后进生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参考书目
[1] 2004年第3、11期《班主任之友》.
[2] 《决定一生的99个简单法则》沈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