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彼岸r——论奥尼尔剧中的“梦想”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尼尔是美国最伟大的悲剧作家,他笔下的人物多是来自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们大都拥有梦想,虽然对待梦想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最终都走向幻灭.这一方面是因为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剧作家,奥尼尔是在如实的反映社会现实,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奥尼尔的自身经历和大的社会背景共同决定了他“悲观主义”的世界观.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奥尼尔的悲剧是彻底令人绝望的,其中所展现出的“悲剧力量”是对人本质精神的肯定,也是他悲剧意义的所在.
其他文献
罗汉床是故宫家具收藏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类别,名为床,实为榻,是榻几类家具中比较大的一种,因与寺院中罗汉像的台座相似而得名.罗汉床有三屏式、五屏式、九屏式、十一屏式,这件紫檀木雕夔龙纹罗汉床为七屏式.此罗汉床设计新颖奇巧,工艺复杂,是一件较典型的清中期的家具.由于年久失修,以及设计、制作的先天缺陷,罗汉床配件的伤缺和散落较为严重,亟须进行抢救性修复.笔者在修复前进行了细致的探伤和工艺分析,并初探了其形制的历史源流,后根据伤况制定了对应的修复方案,最终解决了文物的伤况问题.
《中秋帖》传为王献之书,清高宗弘历热忱于对《中秋帖》的喜爱,以此作为对临且令诸臣和诗绘画,被誉为稀世珍宝.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举办“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故将此件进行展陈.由于文物在民国时期流散民间,保存不够妥善,画心部分通体发生龟裂起壳,无法承受多次舒卷,为延长及保护文物的寿命,以复制品替代文物原件展示.本文研究重点探讨分析画卷复制技法后,提出适宜本件文物的复制方案.通过信息采集、图像信息处理、文件输出、复制品评估等现代技术再现其文物原帖.装裱完成后的复制品同样起到了对文物保护
在影响藏品保存环境的众多因素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是最明显且经常起作用的两个因素,对藏品所处环境温湿度状况的分析又为藏品保护措施的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文物库房采用HOBOware自动温湿度记录仪对文物库房温湿度进行监测记录,本文根据两年的数据变化,分析文物库房内温湿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调控措施.
藏文文献中有关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记载史料极为丰富.《八世司徒传》中关于八世司徒·却吉穷乃于清雍正七年至八年(1729—1730)间赴滇西北朝拜鸡足山并与当地各民族进行文化交往的记载,既是研究滇西北历史的重要史料,也是清代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佐证.文章通过对《八世司徒传》中这一重要史料的翻译、注释、解读和研究,探讨了八世司徒云南之行的成果和意义.
文物保护修复档案是文物修复部门在文物保护修复活动中形成的文字资料.加强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管理,完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制度,是文物保护修复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概述了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建立的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体系,详细介绍了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科学化和正规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摘要】博物馆是我国文物保护与收集的重要单位,对我国出土文物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义务。随着经济社会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博物馆建设水平和速度都在迁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作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者来说,要针对“如何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进行深度思考,从中找到高效的工作方法、便捷的工作流程、多样的工作目标,为开展实用性、创新性教学提供助力,为创新博物馆工作形式献计献策。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策略
【摘要】近几年来,水彩艺术渐渐增加了一些表达方式。水彩艺术在保留其特点的基础上与其他的表现形式相结合,使水彩焕发出新的活力并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發展。不少画家不再墨守成规,开始探索水彩画新的形式语言、题材样式与技法材料等。许多热爱水彩艺术的艺术家采取不同形式、手法进行实践探索,水彩艺术显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向。水彩艺术也因其特殊性而渐渐的被普及到设计领域,当把这种艺术形式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结合水
民族舞蹈是民族之魂,具有明显的种族信仰,是一个民族对生活、对自身、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正因为如此它成为民族内部通用语言,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自信的树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舞蹈迎来了生存挑战,它们不断地消失于历史长河当中,只能在有关档案当中见到只言片语.继承和发展民族舞蹈,是保持民族文化完整的必要环节,是民族类学校以及艺术类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以藏族舞蹈为例,论述了信息社会之下民族舞蹈教育的“社会+学校”继承与发展模式,希望形成的内容对民族舞蹈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
在面向“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推进过程中,“一张图”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多部门信息共享及协同工作.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遗产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研究及实践,为服务我国类型丰富、分布广泛、权属复杂的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实际,论文提出从时空数据层、技术服务层及应用管理层三个层次,建立与“一张图”系统协同的文物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数据运行机制,满足文物资源要素空间化、规划协同化及评估动态化的需求,构建起自下而上的文物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服务于“多规”协同的决策支持,实现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监测及动态评估反馈.
明朝于15世纪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刺激了藏传佛教在汉藏走廊地带的发展.宣德时期开始,藏传佛教僧人得以频繁赴京,汉藏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因之加强.正统时期,朝廷允许藏传佛教僧人自在游方,藏传佛教僧人因之发挥能动性,借力地方军政系统的赞助以恢复、新建藏传佛教寺庙,从而确立并巩固了藏传佛教的在地影响.与此同时,明廷针对番僧的朝贡、护持与承袭政策为藏传佛教在汉藏走廊扩大影响力提供了制度基础.一方面,僧人将汉地的丰厚物资引入汉藏走廊用以营建寺庙,寺产更得到明廷敕赐护持保障.另一方面,明廷将番僧封号承袭与朝贡资格挂钩,激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