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活用巧用地图提升课堂效果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e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可以直观体现多种地理知识,活用巧用地图可以使初中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强化读图意识,做到“眼可识图”
  当前初中地理教材中图片数量大幅增加,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从地图中获取相关地理知识。例如,通过地球公转图,引导学生找到太阳光直射的纬线以及昼夜变化和南北半球的区别。同时,培养学生读图例以及注记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而图例则是地图的语言,通过图例以及注记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区别各种类别的地理事物,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其特性。如海陆的面貌,能够依据“陆高与海深”图例进行判断,从图中发现各大主要山脉以及陆地高原等,进一步了解各种地形的海拔以及相对高度。在引导读图的过程中,应让学生主动带着各种问题进行阅读,在既定设计思路的引领下逐步深入。
  二、增加引导启发,做到“心中有图”
  通过地图能使学生非常直观和形象地确定各个地理事物的位置。在识图的基础上,应培养学生做到“心中有图”,以初中八年级上册教材“辽阔的疆域”为例,该章节对地理基本技能训练内容较多,要求也比较繁杂,涉及多个地名以及空间位置,对此应依托地图进行反复练习,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填图并进行多次拼图练习,将课堂中所获得的各种知识真正巩固在心理地图上,同时学会通过地图获取更多新知识,以读图技能为基础,不断提高析图综合能力,做到“心中有图”。
  三、深入挖掘教材,做到“灵活读图”
  地理图像作为地理教材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统计图等多项内容,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等诸多特点,灵活用图对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明确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地理教学应注重发挥图像作用,引导学生将地图“动起来”、“活起来”,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活动和训练方式不断巩固学生所学地理知识,通过填图绘图实现灵活用图。例如,讲解我国省级行政区划时,可先绘出轮廓图,再将这些图剪下来进行拼图竞赛,讲解七大洲、四大洋时也可采取类似方法。对于常用天气符号教学,可以采取学生播报天气预报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真正做到地理知识活学活用。
  四、充分运用地图,做到“科学析图”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能够较为清晰地表示地理事物的特征。例如,在地形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对地理空间、区域范围等有更清晰的了解,并能从图中找到相应地理规律,得出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还可以利用地图结合我国气候和大河流向等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地理知识得到概括和浓缩,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负担。
  五、综合分析地图,做到“充分用图”
  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运用地图进行地理信息查找和获取的能力,注重教学挂图、课本插图、课本地图等紧密结合。例如,讲解“长江”时,可通过挂图标明长江从源头直到入海口的长度,再对其流经的省份以及主要支流和湖泊名称进行标注并确定位置,指导学生认真对课本中的“长江三峡略图”以及“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和两幅插图进行观察,同时认真阅读相关文字注释,使学生对长江上游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有更清晰的认识,对长江三峡的位置以及排列次序和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具体位置也会有更清晰的掌握。再如,讲授“西北地区”时,因为该区农牧业发展状况与降水量变化具有密切关联,更好地揭示这一规律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对此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并从中找到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趋势,让学生发现森林、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的规律,引导学生探究植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进行“中国降水量分布图”查询,从中找到植被的变化规律,在学生产生“降水量为什么变化这样大”的疑问后,可引导学生观看“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从中找到“该地区东西跨越经度很广,东部距海近,水汽较充足,因而降水丰富;越往西距海越远,水汽不易深入,降水逐渐减少”的真正原因。
  总而言之,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空间再现,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活用巧用地图能够充分体现地理教学的特点和风格,加强地理课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运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的技能。
其他文献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建构性学习的学习背景、景象和条件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建构而获得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才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过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宗旨,通过合作、竞争的形式,不仅强调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同时兼顾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教学可以看成由学生来构筑知识、发现知识、转移知识和扩展知
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递增。2004年我国进口原油1.23亿吨(全年石油消费量约2.8亿吨),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需求国。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0年我国进口石油2.15亿吨,2020年将进口3.45亿吨,对外依赖度将达到66%。为了摆脱“马六甲海峡的困局”,改变进口石油的单一局面,保障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我国进口石油的多元化问题被提上日程,
教学案是一种融教师教案、学生学案和学生练习为一体的课堂应用文本,是师生共同的探究活动的载体。本文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设计。  一、从课标和教材出发,分层细化课时学习目标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进行学习目标的确立时进行不同的目标分层和分级,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明晰的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有的放矢。本课题教
罗布泊科考六大发现    罗布泊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史书中称其为盐泽、蒲昌海等。据载,公元330年以前,罗布泊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目前,参加“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罗布泊科学考察的队员们,在经过29天、6 500千米的科考行程后,收获6项新发现。  古湖泊面积超1万千米2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布的一张用国际卫星从900千米高空拍摄的罗布泊照片,形状酷似人的耳朵轮廓。这次
地理学是门有用的学科,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地理学联系紧密。因此,学习地理、掌握地理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地图是学习地理的一个难点,而地理课离不开地图。地理教科书上的书插地图、地理地图册、填充图册、教学挂图等都需要学生读图、识图、辨图。经常运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特点,也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手段。  《地理地图册》是专门为地理教学设计、编制的,它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课书为依据,编
一、构建“以学论教”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学生是地理课程的主动学习者和构建者,而地理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学论教”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体现了学生主体观,也遵从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思维并与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互相吻合一致。新课程评价理念强调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实践等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
作为快速、便捷、清洁和高效的地铁,在城市交通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地铁交通将不单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地下资源开发的必然,更是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目前,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我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布实施,则证明了中国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势在必行。其中,2012年2月,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武汉
一、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1.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手段  选择和运用合理的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能很好地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一节一直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运用“讲授法”讲解这一内容,学生由于缺乏空间概念还是很难理解。如果教师在讲授时,配合黄赤交角简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如flash动画,直观展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交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经脉,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城市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高安市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区面貌日新月异,道路交通明显改观。但日益改善的交通条件,并未能解决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市民生产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简要分析。  一、高安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安市交通条件相当优越,新建的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浙赣铁路和京九铁路支线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