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玉龙,号“龙眼”,时时演绎怪侠,独门武功——“大话国际”。从孵蛋(复旦)出壳,曾被央视发往欧洲常驻,时著名战地记者……现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新闻制片人。
希拉克总统有一个独属于法国人的浪漫的习惯,那就是凡是遇到女性,不管是政坛人物、首脑夫人还是演艺明星,他必定会慷慨地向她行一个吻手礼。
希拉克总统风度翩翩,他那优雅的吻手礼堪称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引人瞩目的经典动作。当时龙眼在欧盟担任驻外记者,记得有一年,巩俐以影评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到戛纳参加国际电影节,为了吻一下这位当红国际影星的手,同时也为了表示东道主的盛情,贵为法国总统的希拉克竟然在会议的间隙从巴黎坐直升机直飞戛纳。
希拉克总统是行吻手礼的高手,轻轻的一个吻,化解了无数政治难题和经贸死结。
法德两国作为欧盟前进的火车头,在对待美国入侵伊拉克问题上一度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希拉克的好友施罗德总理下台后,人们普遍担忧法德关系会出现倒退,对欧盟的前进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2005年11月,默克尔当选德国新总理后首次访问法国,恭候在爱丽舍宫青石台阶上的希拉克总统向还比较陌生的默克尔行了意味深长的吻手礼。这位一向衣着简朴、甚至有些男人气质的来自前东德的铁娘子竟然两腮绯红。不消说,默克尔的法国之行让法德两国依然保持火热的关系,并在许多国际和欧盟内部事务上取得了更为广泛的一致。
在常人看来,轻轻的一个吻,似乎非常简单,但有时候它也包含着许多政治涵义。1999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法国时,希拉克总统特意在他故乡科雷兹的城堡迎接他。龙眼为了这次访问,曾经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驱车800公里前往处在深山云雾里的科雷兹城堡采访。希拉克总统在迎接江泽民主席的时候同样吻了江主席夫人王冶坪的手,并在晚宴后请王冶坪跳舞。当时的中法关系还处在比较敏感的时期,希拉克总统亲吻中国国家主席夫人之手的照片在法国报刊刊登后,引起一些法国极右派的攻击。他们认为法兰西总统不应该在其家乡这么热情地迎接中国的领导人,更不应该吻中国领导人夫人的手,但希拉克总统本人的态度却非常坚决,他指出,法国必须和中国搞好关系,中国的将来可能代表着世界的希望。
在当今的国际政坛上,希拉克的吻堪称神奇,有的时候他能一吻定江山,甚至还能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
今年1月,在巴黎举行的援助黎巴嫩国际会议上,希拉克总统作为东道主,在会议开幕前的记者会上,依次接见了来自数十个国家的元首。希拉克总统依然绅士风度十足,他向参加会议的数国女外长行吻手礼。接受这一礼节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奥地利女外长普拉斯尼克、希腊女外长芭科亚妮和加拿大国际合作部长维尔纳个个喜笑颜开。可是当轮到接见英国女外交大臣贝克特时,不知是忘了还是故意冷淡,希拉克总统只是握了一下贝克特的手,唯独不吻她,令这位英国女外交大臣顿时红颜失色。希拉克的“漏吻风波”让英国人很是郁闷,有人甚至还上纲上线,翻出了法英两国百年恩怨的老账。
作为法国的总统,希拉克总统的这张嘴所招惹的还不止这些。
1月29日,希拉克总统在接受法国周刊《新观察家》采访时表示,伊朗拥有一两件核武器并不是十分危险的事。希拉克说:“伊朗会把核弹投到哪里?以色列?”他回答说,核弹不会成功进入大气层,或许只能升到200米的天空,其结果只会把德黑兰夷为平地。
希拉克此番言论一出,全世界为此哗然,因为他的话与法国长期坚持的不准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政策完全相悖。法国的官方观点是法国不能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核伊朗将具备向整个中东地区投射核武器的能力,这将危及邻国和世界。
仅仅过了一天,希拉克又把采访他的记者召回了爱丽舍宫,承认自己犯了嘴上没有把门的错误,并宣布收回这些言论。有分析指出,希拉克总统这番离谱的表态,反映了他自己的矛盾心理,也体现出法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迷茫。
其实,希拉克总统这个人口风一向是很严的。目前,争夺下届法国总统宝座的竞选已经开始,法国社会党和执政党“法国人民运动联盟”分别推出了罗雅尔和萨尔科齐作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双方的口水仗早已开始,唯独老谋深算的现任总统希拉克直至3月11日才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自己不再参加今年的总统竞选。而这一天离法国正式公布参加总统大选候选人名单的最后截止日期——3月16日只有5天。由此可见,希拉克不愧是一位老练的政治家。
希拉克在此次电视讲话中表示,他将“用另一种方式为法国人民效劳”。在龙眼看来,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希拉克以何种方式为法国人民效劳,还是得靠他的“秘密武器”——嘴。
采访花絮:
照片背后的故事
龙眼独家采访希拉克总统是在1997年的春天。
那时,鉴于法国总统希拉克决定于当年5月访问中国,于是我便有了突破爱丽舍宫的冲动。
说实在,当时的中法关系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央视第一个驻欧洲的记者站原本设在法国巴黎,但由于当时两国的关系被“法国对台售武”的阴霾笼罩,驻巴黎记者站在很短的时间内夭折了,并最终迁往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中国常驻欧洲的新闻单位曾作过多次努力,希望能深入爱丽舍宫采访,结果都未能如愿。
就当我跃跃欲试却苦于无门突破的时候,我接到了从巴黎打来的一个神秘电话。电话里一位女士向我小声透露:她从法国总统府得知,法国方面希望在希拉克总统首次访华前夕,由中央电视台独家采访希拉克总统。
法国方面希望中国的电视媒体能够为法国总统访问中国热身,这是一个多么强烈的政治信号。做记者的都知道,外交无小事,法国方面透露出来的这个神秘信号背后或许还有其他的含义。于是我立即向央视领导和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汇报,同时与法国总统府办公室进行联系。
法国总统府对央视记者的这次专访很重视,总统府办公室的柏耶尔先生几次来电话和我核实有关的采访细节,他还希望我明确告知他有关希拉克总统接受独家采访的报道在央视的哪个时段播出,时长是多少。
在经过外交部等部门的协调安排后,法国方将采访的日子定在5月10日上午,地点在爱丽舍宫,采访时间是10分钟。
电视采访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光布置灯光和架设机位起码也得20分钟,我的对策是:法国方面的要求不能不听,但到时候不到20分钟肯定不会让希拉克的屁股离开座位的。
5月10日上午9点30分,我们驾车到了爱丽舍宫大门口。按规矩,平时只有国家领导人的车才可以开进院子,但今天希拉克总统好像只安排了会见CCTV记者,所以门卫一核对车号,就打开大铁门让我们进去了。以往老在电视上看到各国首脑在这里进进出出,今天咱也潇洒走一回,不过由于握着奥迪车的方向盘,我怎么都觉得自己是个开车的司机,一点贵宾的感觉也没有。
法国总统府的院子真是“破”,堂堂的爱丽舍宫院子的地面竟然全是细石子,轮胎压在上面吱吱嘎嘎乱响,台阶不是汉白玉的,外墙也没有贴面。
进了爱丽舍宫,龙眼才感到有些恍惚,巨大的屋子里迎面高悬着一盏硕大无比的水晶灯,墙上到处挂着辉煌的油画,墙角摆满了西洋雕塑和东方古董。我想要是那盏水晶灯一开,一定会以为来到了卢浮宫。
希拉克总统来了。他身材高大,手掌也非常宽厚,与他握手时我能感觉到他非常尊敬你。当他伸出双手握住你的手时,似乎与你是多年的老朋友,亲切而大度。
龙眼开始提问,一来二去,10分钟时间早就过去了,爱丽舍宫办公厅主任柏耶尔先生示意总统时间到了,但希拉克依然身体前倾,这个肢体语言等于告诉记者:请继续提问。
龙眼暗自高兴,便趁热打铁,本来约定的10分钟的采访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当我和希拉克站起身,肩并肩握手合影时,总统似乎有些诧异地抬头看了一下我的头顶,那感觉他好像又不认识我了。在欧盟国家的历届领导人里,除了德国的大块头总理科尔,第二高度就是1.83米的希拉克总统了,所以他大概对这个和他同样高度的中国记者有些视觉上的不习惯。
希拉克总统有一个独属于法国人的浪漫的习惯,那就是凡是遇到女性,不管是政坛人物、首脑夫人还是演艺明星,他必定会慷慨地向她行一个吻手礼。
希拉克总统风度翩翩,他那优雅的吻手礼堪称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引人瞩目的经典动作。当时龙眼在欧盟担任驻外记者,记得有一年,巩俐以影评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到戛纳参加国际电影节,为了吻一下这位当红国际影星的手,同时也为了表示东道主的盛情,贵为法国总统的希拉克竟然在会议的间隙从巴黎坐直升机直飞戛纳。
希拉克总统是行吻手礼的高手,轻轻的一个吻,化解了无数政治难题和经贸死结。
法德两国作为欧盟前进的火车头,在对待美国入侵伊拉克问题上一度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希拉克的好友施罗德总理下台后,人们普遍担忧法德关系会出现倒退,对欧盟的前进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2005年11月,默克尔当选德国新总理后首次访问法国,恭候在爱丽舍宫青石台阶上的希拉克总统向还比较陌生的默克尔行了意味深长的吻手礼。这位一向衣着简朴、甚至有些男人气质的来自前东德的铁娘子竟然两腮绯红。不消说,默克尔的法国之行让法德两国依然保持火热的关系,并在许多国际和欧盟内部事务上取得了更为广泛的一致。
在常人看来,轻轻的一个吻,似乎非常简单,但有时候它也包含着许多政治涵义。1999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法国时,希拉克总统特意在他故乡科雷兹的城堡迎接他。龙眼为了这次访问,曾经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驱车800公里前往处在深山云雾里的科雷兹城堡采访。希拉克总统在迎接江泽民主席的时候同样吻了江主席夫人王冶坪的手,并在晚宴后请王冶坪跳舞。当时的中法关系还处在比较敏感的时期,希拉克总统亲吻中国国家主席夫人之手的照片在法国报刊刊登后,引起一些法国极右派的攻击。他们认为法兰西总统不应该在其家乡这么热情地迎接中国的领导人,更不应该吻中国领导人夫人的手,但希拉克总统本人的态度却非常坚决,他指出,法国必须和中国搞好关系,中国的将来可能代表着世界的希望。
在当今的国际政坛上,希拉克的吻堪称神奇,有的时候他能一吻定江山,甚至还能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
今年1月,在巴黎举行的援助黎巴嫩国际会议上,希拉克总统作为东道主,在会议开幕前的记者会上,依次接见了来自数十个国家的元首。希拉克总统依然绅士风度十足,他向参加会议的数国女外长行吻手礼。接受这一礼节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奥地利女外长普拉斯尼克、希腊女外长芭科亚妮和加拿大国际合作部长维尔纳个个喜笑颜开。可是当轮到接见英国女外交大臣贝克特时,不知是忘了还是故意冷淡,希拉克总统只是握了一下贝克特的手,唯独不吻她,令这位英国女外交大臣顿时红颜失色。希拉克的“漏吻风波”让英国人很是郁闷,有人甚至还上纲上线,翻出了法英两国百年恩怨的老账。
作为法国的总统,希拉克总统的这张嘴所招惹的还不止这些。
1月29日,希拉克总统在接受法国周刊《新观察家》采访时表示,伊朗拥有一两件核武器并不是十分危险的事。希拉克说:“伊朗会把核弹投到哪里?以色列?”他回答说,核弹不会成功进入大气层,或许只能升到200米的天空,其结果只会把德黑兰夷为平地。
希拉克此番言论一出,全世界为此哗然,因为他的话与法国长期坚持的不准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政策完全相悖。法国的官方观点是法国不能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核伊朗将具备向整个中东地区投射核武器的能力,这将危及邻国和世界。
仅仅过了一天,希拉克又把采访他的记者召回了爱丽舍宫,承认自己犯了嘴上没有把门的错误,并宣布收回这些言论。有分析指出,希拉克总统这番离谱的表态,反映了他自己的矛盾心理,也体现出法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迷茫。
其实,希拉克总统这个人口风一向是很严的。目前,争夺下届法国总统宝座的竞选已经开始,法国社会党和执政党“法国人民运动联盟”分别推出了罗雅尔和萨尔科齐作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双方的口水仗早已开始,唯独老谋深算的现任总统希拉克直至3月11日才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自己不再参加今年的总统竞选。而这一天离法国正式公布参加总统大选候选人名单的最后截止日期——3月16日只有5天。由此可见,希拉克不愧是一位老练的政治家。
希拉克在此次电视讲话中表示,他将“用另一种方式为法国人民效劳”。在龙眼看来,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希拉克以何种方式为法国人民效劳,还是得靠他的“秘密武器”——嘴。
采访花絮:
照片背后的故事
龙眼独家采访希拉克总统是在1997年的春天。
那时,鉴于法国总统希拉克决定于当年5月访问中国,于是我便有了突破爱丽舍宫的冲动。
说实在,当时的中法关系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央视第一个驻欧洲的记者站原本设在法国巴黎,但由于当时两国的关系被“法国对台售武”的阴霾笼罩,驻巴黎记者站在很短的时间内夭折了,并最终迁往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中国常驻欧洲的新闻单位曾作过多次努力,希望能深入爱丽舍宫采访,结果都未能如愿。
就当我跃跃欲试却苦于无门突破的时候,我接到了从巴黎打来的一个神秘电话。电话里一位女士向我小声透露:她从法国总统府得知,法国方面希望在希拉克总统首次访华前夕,由中央电视台独家采访希拉克总统。
法国方面希望中国的电视媒体能够为法国总统访问中国热身,这是一个多么强烈的政治信号。做记者的都知道,外交无小事,法国方面透露出来的这个神秘信号背后或许还有其他的含义。于是我立即向央视领导和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汇报,同时与法国总统府办公室进行联系。
法国总统府对央视记者的这次专访很重视,总统府办公室的柏耶尔先生几次来电话和我核实有关的采访细节,他还希望我明确告知他有关希拉克总统接受独家采访的报道在央视的哪个时段播出,时长是多少。
在经过外交部等部门的协调安排后,法国方将采访的日子定在5月10日上午,地点在爱丽舍宫,采访时间是10分钟。
电视采访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光布置灯光和架设机位起码也得20分钟,我的对策是:法国方面的要求不能不听,但到时候不到20分钟肯定不会让希拉克的屁股离开座位的。
5月10日上午9点30分,我们驾车到了爱丽舍宫大门口。按规矩,平时只有国家领导人的车才可以开进院子,但今天希拉克总统好像只安排了会见CCTV记者,所以门卫一核对车号,就打开大铁门让我们进去了。以往老在电视上看到各国首脑在这里进进出出,今天咱也潇洒走一回,不过由于握着奥迪车的方向盘,我怎么都觉得自己是个开车的司机,一点贵宾的感觉也没有。
法国总统府的院子真是“破”,堂堂的爱丽舍宫院子的地面竟然全是细石子,轮胎压在上面吱吱嘎嘎乱响,台阶不是汉白玉的,外墙也没有贴面。
进了爱丽舍宫,龙眼才感到有些恍惚,巨大的屋子里迎面高悬着一盏硕大无比的水晶灯,墙上到处挂着辉煌的油画,墙角摆满了西洋雕塑和东方古董。我想要是那盏水晶灯一开,一定会以为来到了卢浮宫。
希拉克总统来了。他身材高大,手掌也非常宽厚,与他握手时我能感觉到他非常尊敬你。当他伸出双手握住你的手时,似乎与你是多年的老朋友,亲切而大度。
龙眼开始提问,一来二去,10分钟时间早就过去了,爱丽舍宫办公厅主任柏耶尔先生示意总统时间到了,但希拉克依然身体前倾,这个肢体语言等于告诉记者:请继续提问。
龙眼暗自高兴,便趁热打铁,本来约定的10分钟的采访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当我和希拉克站起身,肩并肩握手合影时,总统似乎有些诧异地抬头看了一下我的头顶,那感觉他好像又不认识我了。在欧盟国家的历届领导人里,除了德国的大块头总理科尔,第二高度就是1.83米的希拉克总统了,所以他大概对这个和他同样高度的中国记者有些视觉上的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