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更为方便,同时也带来各种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为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责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首先化学教师要具有“环保人”的素质
作为化学教师,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和教法,这既是为人师表的职业需要,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更要学习《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与化学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这样才能将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机地融合贯穿在化学知识的讲授中,充分认识到化学教材中内含的法制教育点,适时适度地渗透法律意识,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讲到水的内容时,把《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中的潜性因素适当挖掘,适当地向学生宣传《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知识。
二、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热点。如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则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现状,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将身边的环境问题融入教学中
人类认识过程都必须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规律,也只有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在第一章《空气》新课结束前,简明扼要介绍对空气质量的监测知识,空气质量对人的健康影响,政府对环境污染的高度重视等。让学生增长见识。 由于初中学生对环境污染的知识知不多,教师必须注意平时收集、整理这方面素材,如:近段时间发生的,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一课介绍了悬浊液、乳浊液、溶液许多的用途,但没有提及这些液体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要在本节教学补充相关的一些内容,如“布置学生课外观察我处出自来水水质,向家长了解我地区河流的今昔”等。让学生亲历其境,感受污染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也加强了生活与课本的联系。
总之,找准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一、首先化学教师要具有“环保人”的素质
作为化学教师,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和教法,这既是为人师表的职业需要,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更要学习《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与化学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这样才能将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机地融合贯穿在化学知识的讲授中,充分认识到化学教材中内含的法制教育点,适时适度地渗透法律意识,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讲到水的内容时,把《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中的潜性因素适当挖掘,适当地向学生宣传《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知识。
二、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热点。如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则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现状,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将身边的环境问题融入教学中
人类认识过程都必须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规律,也只有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在第一章《空气》新课结束前,简明扼要介绍对空气质量的监测知识,空气质量对人的健康影响,政府对环境污染的高度重视等。让学生增长见识。 由于初中学生对环境污染的知识知不多,教师必须注意平时收集、整理这方面素材,如:近段时间发生的,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一课介绍了悬浊液、乳浊液、溶液许多的用途,但没有提及这些液体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要在本节教学补充相关的一些内容,如“布置学生课外观察我处出自来水水质,向家长了解我地区河流的今昔”等。让学生亲历其境,感受污染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也加强了生活与课本的联系。
总之,找准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