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普通话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普通话教学在民族地区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一名汉语文教师,在边远牧区教学已有几年了。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发音不准、字词理解难、口语交际不准确、高年级写作难等共性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些自己摸索的教学方法,来很好的教导学生,让学生有学习汉语的兴趣,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发音不准是蒙古族孩子汉语文学习方面的一大弊端,导致他们在课上课下都不愿意读,不愿意用汉语与人交流,这对他们的汉语学习很不利。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多种读法并用的教学方法。首先每课我都要范读(或者听范读录音),让学生在语言、语速、语感上有一定认识,然后再让学生大声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听到自己的发音,以便纠正。然后指名分节朗读,老师对其正音,也让其他学生得以借鉴。再有同桌对读,互相正音,共同进步,这样收到很大成效。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朗读,定期举行能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朗读比赛,这一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有时我还找一些好的朗读材料让学生欣赏,进行学习借鉴,谈一下听后感悟。现在大多数同学的朗读水平都有所提高,在课上朗读时,大家都积极参与,有时轮不到他读的同学还很失望。特别是以前不爱读的学生都有了变化。有不少同学还有了爱看汉语课外书的习惯。
二、字词理解方面也是个大难题,由于对字词理解有误,使得他们在课文理解、口语表达等方面存在着不准确、不恰当、让听的人或看的人不理解等弊端,分析这些不同情况,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运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外,我还运用肢体语言与联系生活并用的方法来教学字词,如教"转动"一词,我找来木棒和带洞的圆轮,串在一起让学生自己转,感受理解。教"仰起"一词,我做示范学生跟着做。教"耳语测试"一词我和学生一起演示耳语测试过程,让他们亲身感受。对于一些可以用图片展示来理解的词,我尽量搜集相关图片资料,如在教学《西藏高原》时,课文中出现"烟雨弥漫"和"遮天蔽日"等词,用语言去形容学生很难理解,用图片,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在教學中我尽量运用各种方法,以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词语并掌握运用。
三、口语交际方面,我采用多说多练多演的方法。半个月举行一次学生收集小故事、小笑话、脑筋急转弯等展示活动,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和自我展示的积极性。每个星期举例一次对话练习,学生可以根据生活实际编写对话,评选出好的进行鼓励。对学生喜欢的课文,可以以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如"狼和小羊"一课,我让学生自己头戴自制头饰表演,加上自己的自我认识,有的同学把小羊演的很勇敢,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狼。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又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品德教育。
四、高年级在写作方面存在很大难题。小学汉语文到了五六年级就有短文练习了,由原来的写话到短文写作,对蒙族孩子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主要存在下面几个主要问题:1、语言贫乏,不能很好的把学过的好词佳句进行运用。2、标点运用不准确,因为蒙语中的标点符号有些与汉语的不同,比如汉语中的引号是""这样的,而蒙语中的引号是《》这样的,和汉语中的书名号一样,所以有些时候学生很难区分,运用时就会出现混乱的现象。3、对实际生活观察的少,一到写作时就没啥写的。常常就写一两句话。4、文不对题,学生写的作文常常没有内容,有时内容与题目不相符。针对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我采取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短文写作。1、学习中进行词语积累,每学一篇课文,都要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子进行分类积累,比如写人方面的有外貌的、心里的、心情的、动作的等等,写景的有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冬天的等。读课外书也进行类似的积累。这样就能很好的缓解语言匮乏的现象,同时让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好习惯。2、多进行标点符号的练习,让学生理解记忆并与蒙语的标点符号进行对比运用。3、进行日记书写,内容可以是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教师每天都和他们进行实事交流,这样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4、介绍一些好的习作给学生看,多读一些学生作品给学生听,对文章的层次、结构进行讲解,小学阶段的习作很简单,主要就是写人的,写景的,写动物的,大都贴近生活。当然,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如"我来写""我能写""我会写"等写作方面的活动。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很大的潜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很好的去激发、引导。现在学生在不断进步,这是我希望的。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走一条适合蒙古族学生汉语文学习发展的新路。
一、发音不准是蒙古族孩子汉语文学习方面的一大弊端,导致他们在课上课下都不愿意读,不愿意用汉语与人交流,这对他们的汉语学习很不利。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多种读法并用的教学方法。首先每课我都要范读(或者听范读录音),让学生在语言、语速、语感上有一定认识,然后再让学生大声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听到自己的发音,以便纠正。然后指名分节朗读,老师对其正音,也让其他学生得以借鉴。再有同桌对读,互相正音,共同进步,这样收到很大成效。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朗读,定期举行能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朗读比赛,这一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有时我还找一些好的朗读材料让学生欣赏,进行学习借鉴,谈一下听后感悟。现在大多数同学的朗读水平都有所提高,在课上朗读时,大家都积极参与,有时轮不到他读的同学还很失望。特别是以前不爱读的学生都有了变化。有不少同学还有了爱看汉语课外书的习惯。
二、字词理解方面也是个大难题,由于对字词理解有误,使得他们在课文理解、口语表达等方面存在着不准确、不恰当、让听的人或看的人不理解等弊端,分析这些不同情况,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运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外,我还运用肢体语言与联系生活并用的方法来教学字词,如教"转动"一词,我找来木棒和带洞的圆轮,串在一起让学生自己转,感受理解。教"仰起"一词,我做示范学生跟着做。教"耳语测试"一词我和学生一起演示耳语测试过程,让他们亲身感受。对于一些可以用图片展示来理解的词,我尽量搜集相关图片资料,如在教学《西藏高原》时,课文中出现"烟雨弥漫"和"遮天蔽日"等词,用语言去形容学生很难理解,用图片,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在教學中我尽量运用各种方法,以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词语并掌握运用。
三、口语交际方面,我采用多说多练多演的方法。半个月举行一次学生收集小故事、小笑话、脑筋急转弯等展示活动,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和自我展示的积极性。每个星期举例一次对话练习,学生可以根据生活实际编写对话,评选出好的进行鼓励。对学生喜欢的课文,可以以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如"狼和小羊"一课,我让学生自己头戴自制头饰表演,加上自己的自我认识,有的同学把小羊演的很勇敢,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狼。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又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品德教育。
四、高年级在写作方面存在很大难题。小学汉语文到了五六年级就有短文练习了,由原来的写话到短文写作,对蒙族孩子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主要存在下面几个主要问题:1、语言贫乏,不能很好的把学过的好词佳句进行运用。2、标点运用不准确,因为蒙语中的标点符号有些与汉语的不同,比如汉语中的引号是""这样的,而蒙语中的引号是《》这样的,和汉语中的书名号一样,所以有些时候学生很难区分,运用时就会出现混乱的现象。3、对实际生活观察的少,一到写作时就没啥写的。常常就写一两句话。4、文不对题,学生写的作文常常没有内容,有时内容与题目不相符。针对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我采取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短文写作。1、学习中进行词语积累,每学一篇课文,都要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子进行分类积累,比如写人方面的有外貌的、心里的、心情的、动作的等等,写景的有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冬天的等。读课外书也进行类似的积累。这样就能很好的缓解语言匮乏的现象,同时让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好习惯。2、多进行标点符号的练习,让学生理解记忆并与蒙语的标点符号进行对比运用。3、进行日记书写,内容可以是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教师每天都和他们进行实事交流,这样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4、介绍一些好的习作给学生看,多读一些学生作品给学生听,对文章的层次、结构进行讲解,小学阶段的习作很简单,主要就是写人的,写景的,写动物的,大都贴近生活。当然,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如"我来写""我能写""我会写"等写作方面的活动。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很大的潜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很好的去激发、引导。现在学生在不断进步,这是我希望的。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走一条适合蒙古族学生汉语文学习发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