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职农学实践教学思考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964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甘孜藏族地区中职教育特点,分析了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的措施、建议,以促进新形势下农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职农学实践教学
  农业中职教育对推动甘孜藏族自治州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就业和地区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中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适应甘孜州基层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懂专业理论,而且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与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关,因此中职教育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主观能动性差,但是民族学生热情豪放、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胜于理论学习。农学专业毕业生大多深入基层农牧区,直接参与指导农业生产、进行农技推广和农村基层管理等工作。当前中职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农事活动脱节、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陈旧、考核方式缺乏灵活性等弊端,导致毕业生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不能很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为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实践教学建设的基本思路
  大田作物是农艺专业学生实践实习的主要对象,它与实验室内做实验存在很大差异,具有很强的农时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把生产劳动、课程实习、科研实践、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与课堂教学相对独立而又联系的实践性课程体系。根据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现有的条件,可重点加强一些主干课程,如植物保护技术、农作物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将这些主要专业课中的课程实习与生产实习,以一门独立课程的性质进行规划和建设,形成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模式。
  三、实践教学建设的主要措施
  1、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实践教学的实际执行者。目前,虽然专业教师普遍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不尽人意,这和职业技术的教育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师的动手能力不强,势必影响到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所以专业教师需要增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用本身的言行和技能去影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老一辈的农学专业教师或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具有很高的实践水平,可以聘请这些老教师或专业人员来为学生上实践技能课,发挥老教师、老专家的特长,也可以带动年轻专业教师增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同时,还可以安排年轻教师适当地参与到当地农技推广、农业科学试验和企业生产中去,以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
  2、以兴趣教育为导向,增强学生主体作用
  在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而学校和教师都是为之服务的客体。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抑制了学生学农的兴趣,使得学习过程变得很被动,动手实践变成了大部分学生的压力,这样做不仅妨碍了学生对理论课教授知识的领会,而且阻碍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充分沟通,无论是平时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还是毕业实习,都要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其中,使学生身感自己是所参与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提高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
  3、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我校农学实践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甘孜州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对岗位能力的科学分析,按季节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组合各技能模块。把实践教学分为社会调查、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大环节,在学生3年学习中不间断地全面、系统地实施。
  一年级:主要进行专业兴趣和基本劳动技能培养,以参加一般性农事活动和社会调查为主要形式。劳动技能培养根据农时季节,每周约为1至2学时,重点训练基本劳动技能,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专业认知,培养专业兴趣。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假期,教师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调查表,并指导其调查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现状,同时提高学生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
  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基本素质培养,淡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界限,把某些专业基础课放在专业技术课中讲授,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进,生产实习与农技推广相结合等方式,训练学生在作物大田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技能;加大学生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完成实践报告的力度。本阶段实践教学过程主要以“学校+公司(农户)”或“学校+基地”联合进行生产实习,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农田环境,结合农业生产,每到一定时令,组织学生参观或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活动。
  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素质训练提高。要求学生以农技推广员或技术指导员的身份到校外实习基地、扶贫基地、基层农技推广部门进行“顶岗实习”。 其内容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科技扶贫、科技兴农、基地规划等方面。通过教学工作与推广工作相结合,促进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并重,加大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力度。深化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实用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完成综合性的生产实践锻炼。以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第一,掌握当地主要作物的生产技术。第二,具备一般性试验设计、分析、总结和撰写试验总结报告的能力。第三,能够指导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能够进行农业技术承包,独立地组织管理生产过程,进行农业创业规划。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的有机结合,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思想上和业务上的准备。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避免两者的重复与脱节,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更加系统、完善。在实践教学中,调整相应的学分分配加以鞭策,调动学生学农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实践农学专业理论知识,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提高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关春云.农业专业《农学实践》课程的设置[J].高等农业教育,1999,(08).
  【2】温增起.浅谈实践教学[J].实验室科学,2004,24(4):18-20.
  【3】殷曦敏.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深化教学内容与体系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4,16(10):66-69.
  【4】王志爽.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J].河北农业,2002(11):29-30.
  【5】胡守强,张朗山,张献龙,等;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曹敏建,郭玉华,刘恩才,等,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施.高等农业教育,2004 (2):66-68.
  
其他文献
就当前而言,有效教学呼唤灵动课堂。灵动课堂一定是有智慧的,有思想的,心有灵犀的;一定是有声音的,有动静的,充满乐趣的;朗读是把文字转化成声音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每位语文教师深知,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口、眼、耳、脑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的综合智力活动,朗读不仅能再现作品内容,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俗话说,“三分资质,七分打扮”,“人靠衣裳马靠鞍”,创造性的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文章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这是作为高中生必备的素质,也是高考作文取得令人满意成绩的必然要求。  那什么叫创造性呢?创造性就是有新意,有个性,巧妙的意思。英国诗人王尔德说过:“第一个把少女比喻成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少女比喻成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少女比喻成鲜花的是蠢材。”创造性,就是第一个把少女比作鲜花的天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应用。什么是百分数
目的:  通过对HPV、CyclinD1、p15、EGFR和Bax蛋白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鳞状细胞癌及炎性鼻息肉组织中定位表达的比较,分析它们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鼻鳞状
[摘要]童话符合儿童的天性和思维特点。让儿童在童话氛围中学说话,学写话,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现行的作文教学,有的教师只重视写作技巧的讲授,学生的写作放不开,写作能力不如人意。因此,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优化作文教学过程。   一、 拓宽写作渠道,激发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