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yz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隆喜欢收藏书法作品,出巡间隙也会打开来把玩欣赏。有一次,太监服侍乾隆休息后,不想半夜三更乾隆卧室内又亮起了灯。太监不敢进去,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后来才知道是乾隆夜读王献之的《中秋帖》。
  乾隆的收藏爱好使得清代的字画市场异常繁荣,甚至催生了造假利益链,一些人专靠模仿名人字画赚钱。他们不仅要模仿字画,还要模仿乾隆的御印。经过一段时间,一些不法分子渐渐掌握了规律。他们请来高手,模仿名家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同时盖上乾隆的印章,真是惟妙惟肖,几乎难以辨认。这些有了乾隆玉印的书法作品自然会增值不少。
  乾隆得知后大怒,既然你们魔高一尺,就不要怪我道高一丈。他有意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不只是盖章,还时不时题几个字上去:开始是两个,后来就有些刹不住了,真迹只有中间三行,点评却一大堆,这无疑会给模仿乾隆玉印的人带来难度。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在印章上题上一个大大的“神”字。
  就是这个“神”字竟让一个非法牟利之徒倾家荡产。
  有人买通了乾隆身边的太监,得到《快雪时晴帖》的最新样式,请书法高手临摹,并模仿乾隆的题字、盖章,可市场上人家只收印章上题着“神”的贴。这个非法牟利者哪里知道,“神”字是乾隆几天前刚刚提的,他买通的是个皇上身边的小太监,可买家却买通了和珅。信息的不对称让这个卖家赔了夫人又折兵。
  由于乾隆频繁换印盖,而且任性地題字,书画市场造假的难度系数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乾隆身边的大臣都纷纷上奏,称赞皇上保护了字画,净化了书画市场。乾隆得意至极。一段时间里,经常有富商给乾隆送来珍宝,感谢乾隆让他们避免了损失。
  这样一来,乾隆觉得在名家作品上题字盖章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唐代《五牛图》,他钤盖了八方印;宋朝《写生蛱蝶图》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密密麻麻地挤上了近三十个收藏印;就连李白唯一的传世之作《上阳台贴》,乾隆也留下了自己的倾情点评。
  不过,乾隆也有不好意思的时候。面对《富春山居图》,他看到几乎所有的空地都被他写满了,怕毁了宝贝,在前卷押缝处写上:“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乾隆从此发誓要戒掉题字盖章的习惯。
  谁知乾隆成了太上皇之后,还是戒不掉自己喜欢盖章的嗜好。他最喜欢“十全老人”“太上皇帝”这两枚印章,于是忍不住在《富春山居图》上咔咔盖了,旁人也只能“呵呵”了。
  编 辑/羽 川
其他文献
公元前279年的渑池,盛大的外交宴会正在举行,宴饮的双方是秦昭王和赵惠文王。酒至半酣,秦昭王提出请求:听说赵王擅长音乐,请为大家奏瑟。赵王欣然应允,弹奏了一曲,换来满座喝彩欢呼。负责记录秦王言行的御史记上了一笔: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气氛瞬间陷入尴尬,赵王没料到对方是在戏耍自己,惱火却无可奈何。这时,蔺相如站了出来,他顺手拾起一只瓦罐来到秦王面前,声称代表赵王,请求秦王奏瓦罐。
《三国演义》第一回,桃园三结义的“逻辑”很幽默。那年,一伙黄巾军闹到了幽州,当地太守想有所作为,又怕打不过黄巾军,正发愁,有个部下就谏,说不如放手发动百姓。太守捻着胡须一想,觉得有理:乱世嘛,是该他们出来创造历史了,于是发文,招募义兵。榜文贴在城门口,百姓来来往往,都围过去看,识字的,看内容,不识字的,看热闹。  那年刘备28岁,虽然一向“不甚好读书”,但“素有大志”,也留心时局,唯恐天下不乱,见
杜甫向来“穷得坦荡”,捉襟见肘时就cue土豪朋友,偶尔见到他们的稀罕玩意儿也能张口去讨,并写成传世诗篇,让大家看到一个历尽磨难仍怀赤子之心的  “撒娇老杜”。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時救急难?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询译:我都五十多岁了,还要与饥寒交迫的秋天斗智斗勇,想问亲爱的土豪朋友,啥时候能让我抱下大腿呢?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数,
东汉时期的段颎 (jiǒng) 是将门之后,祖上做过西域都护,但是到了他这一代时已家道中落,他只能做宪陵园丞这样的小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掌守陵园,案行扫除”,工资也不高。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过了几年,段颎就当上了辽东属国(相当于郡,大概在今天辽河以西至辽宁锦州一带)都尉。  上任没多久,段颎表现的机会就来了。有一次,东汉边境的鲜卑人脑袋发热,带人到辽东挑起事端,准备开战。朝廷获悉这一情报,派段
晋安帝的老爹孝武帝是东晋或整个晋朝,为数不多的真正掌过大权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让同母弟弟琅琊王司马道子参政,收回由高门士族把持的大权,此时正走下坡路的门阀对他无可奈何,只能编些谶语、童谣来恶心皇室,“晋祚尽昌明(孝武帝字昌明)”一语不胫而走。  然而孝武帝被闷杀,晋安帝继位,晋朝没亡。难道谶语不灵了?不,预言界又出来解释了,所谓“晋祚尽昌明”是说东晋在孝武帝死后就会走向灭亡,至于具体时间——“昌明
骆宾王最著名的诗是《咏鹅》,七岁成诗,活灵活现,传唱千古。后来,他果然不负少年才华,引领时代风骚,成了著名的初唐四杰之一。可惜,才华和命运不成正比,骆宾王文采斐然,却科举不利,名落孙山。  李显即位后,骆宾王又一次来到长安,有人打算举荐他在朝中任职。此时,武则天、李显母子发生政变,最终,武则天成功夺权,李显被贬黜。骆宾王对武则天此举愤愤不平,发誓要匡复李唐王朝,于是做了著名的《討武璺檄》,说武则天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病逝于皇宫。对于太祖驾崩,《宋史·太祖本纪》中只记载了一句:“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  接着,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太宗。对于这次“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一直以来都有“斧声烛影”之说,真相迷离,但是无法证实,成了千古疑案。事实早已随着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湮没在历史中。但无论真相怎样,可以证明,在开宝九年,赵光义已具备登基之势。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杨广一上位,就把最大的隐患杨勇除掉了。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心安,因为他还有另一块心病——五弟杨谅。  杨广兄弟五人,两死一伤。只有杨谅,尽管遭到隋文帝的猜忌,但隋文帝并没有罢免他并州总管的职务,他仍是并州的“土皇帝”。也正是因为这样,隋文帝死后,杨广密不发丧,他要除去杨谅这块心病。  怎样才能除去杨谅呢?杨广思来想去,决定学老爹当年“矫诏”对付宇文家族五位王爷那样,
夏洛克·福尔摩斯是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著名人物。在小说中,他的住址位于伦敦贝克街221B。当初柯南在创作这个角色时,故意用了一個半虚构的地址—那时伦敦的确有条贝克街,不过建筑物只到85号就终止了。  尽管福尔摩斯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并不影响全世界的粉丝对他的喜爱。多年来,许多粉丝寄信到贝克街221B这个并不存在的地址。这可忙坏了伦敦的邮局,他们不得不把这些信件按原址退回。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3
南朝宋文帝时期,大臣殷景仁和刘堪相交甚好,两人职位差不多,刚出道时许诺富贵不相忘。  殷景仁首先得到提拔,任职仆射。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后,殷景仁不忘昔日对好友许下的诺言,寻找机会向皇帝举荐刘堪。于是,刘堪从地方调到京城,但令殷景仁没想到的是,两人友谊的小船开始倾斜了。  宋文帝非常器重殷景仁,这令刘堪十分嫉妒,他觉得自己不比殷景仁差多少,可殷景仁整天在皇帝身边处理内部事务,自己却在外朝,根本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