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初探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ru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育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结合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手段,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生存能力,最终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  课程整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迫使一线教师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以及评价观,使课堂教学从目标确定、内容选取、方法运用到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师者如父”的等级观念,不再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性。通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有机的整合,确实能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全方位的教育教学环境。那么在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呢?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语文“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整合的内涵
  早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教学制时,就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整合的内涵就是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合于语文教学过程中从而营造一种平等、愉悦、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环境;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因使用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而割裂语文课程教学,也不能因片面追求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忽视学科内容的深度挖掘;既要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少教多学”模式整合的根本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过程必须 “以生为本”,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服务,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育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手段,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生存能力,最终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整合目标,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做到课前胸有成竹,课堂上游刃有余运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给学生“授之以渔”,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少教多学”。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与语文学科“少教多学”模式整合中的定位
  1、对转变师生角色的定位。一是教师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环境,参与教学过程管理,参与学习结果的评定,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教学设计从以知识傳授为主转变为以教学资源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为中心,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资源开放,师生关系民主,学生在有丰富资源的环境中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师要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必须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学生一道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应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2、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位。由于受师生角色变化的影响,教学组织形式也要重新审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在交往交际中学习,从而达到培养良好情感与态度、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目标。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少教多学”模式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1、理清教材编排意图,整合教材内容,做好课前准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本只是一个范例。”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探究编者的安排意图,挖掘每一个单元的学习要点,提出教学设想,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文字作品。如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通过分析研究教材,发现编者让小读者通过学习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的科学文艺作品,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五篇文章蕴涵丰富,从不同题材,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2、理清文章脉络,整合教学内容,做好课堂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所以,我们在掌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后,要通过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整合各学科课程资源,从而丰富语文课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营造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以下本人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气氛 教学效率  一、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校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当新课改的教材发到老师手中时,大家最大的感触是教材的容量大了,一学期要上两本教材,教材的编写结构也变了,唯一不变的是教师没变、学生没变,时间没变,怎样才能在相同的时间内上完教材,保证上课的质量、取得较好的成绩,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打走高效课堂之路,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  一、转变观念,构建高效课堂
新教学技术的应用,能推动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在分析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以及网络技术的作用的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原则以及策略进行
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入手,分析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难点,总结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的有关教学要求。
现代远程教育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创造了积极的条件,为农村学校教学创设了一个新的教与学平台。远程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感性材料,化静止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易于操作等特点。恰当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来辅助数学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设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观察更有目的,思维更为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