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多元化的今天,我国语文课程体系倡导大视野,一方面要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另一方面要求教育从业者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改变语文课堂教学封闭、气氛呆板的现象,构建一个开放又充满活力的课堂。
  一、 根植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开放的师生互动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良性沟通和互动,教师不唯教案为准,不唯标准答案为准,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思考,踊跃发言,对于学生认知上的误区给予指正。实践出真知,来源于生活本真的东西才是记忆最深刻、印象最深刻的知识。作为教师,就是要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
  就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而言,由于现在学生生活空间窄小,对于文章中所描写的“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没有亲身体验,以致由此带来的感悟就理解不透。春回大地之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郊野踏青,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暖花开的意境,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春之美;让学生在郊外尽情追逐,嬉戏,享受阳光,享受快乐。教师可以把这幅美好、快乐的画面拍下来,在课堂上相互传阅。这样,学生对文章所涉及的词句,以及含义深刻的意境才能读懂,读透,真正理解“花儿和儿童一样”的道理。
  二、 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开放的课堂和预设的教学计划并不冲突,有时恰到好处的“离题”甚至能为课堂增色不少。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拘泥于课本,写好教案然后“满堂灌”,而应该根据教学进度和课堂气氛,进行灵活教学,适当穿插古今中外的历史人文知识,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即兴表达。
  小学语文课本上有很多寓言故事,对于寓言故事的解读,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悟出不一样的道理。就《狐狸和乌鸦》一文而言,有些学生可能会喜欢狐狸,因为狐狸很机灵,它通过夸赞乌鸦有美丽的歌喉来让乌鸦开口唱歌,从而获得了乌鸦嘴里的肉。有些学生可能会讨厌狐狸,认为狐狸花言巧语,只会使小聪明,认为它不劳而获的行为不可取。类似的还有《狐假虎威》一文,教师应该倡导学生各抒己见,而不是给出标准答案,禁锢学生的思维。农夫与蛇、郑人买履、乌鸦喝水等故事都在建构学生的价值观上影响深远,教师在学生的认知不与“真善美”偏离的前提下,理应鼓励学生多方面解读,让他们自由思考,自由表达。
  三、 多元学习,夯实自身的知识基础和理论素养
  林肯有句名言:“如果我想用八分钟砍一棵树,那我会用八小时去磨斧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教师,这一点体现得也很明显。作为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重要影响的语文教师,理应以身作则,带头夯实自身的知识基础,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
  语文学科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每位教师的努力。教师应夯实自身的知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体验,开展师生互动,构建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使得语文课程生活化、课堂教学开放化。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武进雪堰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武进区语文骨干教师。
其他文献
“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必须具有“走向需求”的思维方式。用“走向需求”这一思维方式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名义下,学生其实被异化为达成目标、得出预设教学结论的工具,这正是“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的课堂教学所要改变的。要完成这样的改变得从变革教学思维方式开始,而思维方式的变革自然将推动教学行为的改革。  一、 设置冲突——建构学生自己语言的前提  教学行为首
在科学发展观和建构理论的指导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可发展的“动态生成”数学课堂结构,转变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死板、生硬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教
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小学生对国学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因素,教学的重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
多媒体的运用现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学辅助手段。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悄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单一的表现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语文教学,给力语文课堂。 现就苏教版五年级《七律·长征》这一课例,谈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最为给力的三个方面。  一、 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的密度,丰富学生语文信息的容量  【课堂回放一(教学开始环节)】  教师多媒体出示《七律·长征》的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
读写结合就是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语文综合教学模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提高其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在读文章的同时发掘作者写人、写物、表达情感时所用的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每个生字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有的字易记词难解,有的字意一目了然却极易写错,有的字有很多“兄弟姐妹”,有的字词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教师应潜心钻研教材,把握每一课的每一个生字的教学侧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拓宽识字渠道,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孩子识字的能力,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识字。  一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语
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都是历史的积淀,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相传,每个故事都深刻隽永,言简意赅.教材中出现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详的,学生早已看过,听过,而且基
语文课堂教学讲究节奏艺术,掌握好这门艺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