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疑 善思 广泛感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45574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注人文,力求发展——强化学生“多疑,多恩”的意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质疑 探求 练创
  
  小语第四册第12课《妈妈的爱》是一首语言朴实√茬i情真挚的诗。本文共有四小节,节节结构相似,每节都告诉了我们妈妈的爱是什么。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感悟生活,体验情感的能力还很有限,所以,学习本文的重难点就是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语句,体会、感受妈妈那平凡而又伟大的爱。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读、疑、思、练”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读”与“疑”
  
  1、读课题,质疑。这是一学年以来,我们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经常性做法,也是我们尝试自主学习的前提。由于平时训练较为扎实,学生读题后提出了较有价值的问题:妈妈的爱是什么?妈妈是怎么爱的?爱到什么程度?结果怎样?这些问题被梳理后便成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2、读文,再疑。学生一但明确了学习目标,便会带者问题朝者目标迈进。此时,让他们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尝试部分解疑。由于课文中每小节末句都是讲妈妈的爱是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解答出“妈妈的爱是什么”这个问题,教师随即将相关答案板书出来,再让学生针对板书的内容质疑,学生又能顺利提问。如,第一节写“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学生会问:“为什么说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这正好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洞开了大门。我趁势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朗读课文第一小节,看能读懂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一向多疑的学生此时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妈妈手里拿着扇子,为什么汗水还会湿透她的衣衫?”多好的问题呀。我让学生再读课文,讨论这一问题。经过反复的读、议,他们不但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还能从中受到启示,顺利解决了“为什么是清凉的风”和“爱到什么程度”这两个重点问题。多读,多疑成为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金钥匙。
  
  二、“疑”与“思”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日常教学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强,他们思索、探求新知的欲望才会更强烈。在本课教学中,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提,所有的答案都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深入的思考去求得。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习目标的达成“导行”。如,“妈妈的爱达到什么程度?”初读课文后,没有一个学生能准确答出,我采用了存疑的方法。随着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这个“程度”便越来越明朗。如,学习课文第一节,当学生经过读、思,解决了“为什么妈妈拿者扇子,汗水却湿透了衣衫”这一问题后,学生感悟到了“妈妈的爱就是只想着孩子,完全不顾自己了”,这不就是爱的程度吗?学完全文,我又引导学生思索妈妈的爱究竟是什么,表现在什么地方。学生的“思”又进入更高的层次。经过充分的讨论、比较,他们的理解已能从课文中跳出来,总结为“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奉献”,“妈妈的爱无处不在”。多么深刻的感悟,这正是学生不断地读中能疑,疑中能思的结果。由此,我也感到,“多疑,多思”已成为激励学生主动探究的法宝。
  
  三、“思”与“练”
  
  学生的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习得的。为了巩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调动他们新的表达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我先引导学生一起试着改编课文第一小节。我将第一句“在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改为“在一个很冷很冷的夜晚”,其余各句让学生仿课文改写,学生发言踊跃,有的说“我从梦中醒来,看见妈妈正在给我盖被子。她自己冻得发抖。啊,妈妈的爱是暖暖的被。”还有的说:“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在给我盖棉被。她用温柔的手轻轻拍拍我的脸蛋。啊,妈妈的爱是暖暖的手。”我看拓展性语言训练的时机已经成熟,就用多媒体展示几种事物的图片(如太阳、大树、美味、电灯等),让学生联想妈妈的爱,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一个个学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创造性地述说着妈妈的爱是“冬天里暖暖的太阳”,是“夏日凉凉的树阴”,是“黑暗中的明灯”,是“饥饿时的美味”,是“受表扬时伸出的大拇指”——此时此刻,“妈妈的爱”紧紧地围绕着他们,使其沉浸在温馨而伟大的母爱中,亲切与幸福之感洋溢在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上——
  纵观本课教学,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强化学生“多疑,多思”的意识,使之在“疑——读——思——悟——练”中发展语言,提高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强化口算基本训练,理解算理上多下功夫,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 算理 强化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但从学生的试卷和平时的作业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就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   
外在的道德知识、德育价值只有通过相应的道德情感体验和感悟,才能内化为学生发展的品德要求和自主选择。激情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对情景和知识理智的冲动。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性质和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点燃和塑造学生灵魂与思想的课程,不能用智育化的教学过程来进行德育。情感和思考应该是思想品德教学中最有价值、最应重视的东西,它们是思想政治课堂的灵魂。通过创造情景真情互动、启迪思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班主任就是他们在学校的另一位母亲。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班主任更应该积极探索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本文将着重探讨班主任在工作中对学生的尊重问题。  [关键词]班主任 尊重 学生 发展    班主任对于学生来说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回答。教育家说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心理学
[摘 要]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利用自由自在的多姿生活,激发强烈习作欲望。采用自由方式进行评价,注重个性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乐于说,有创意的写。习作之花会更加灿烂漂亮!  [关键词]自由 写作 想象 表达 欲望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
【摘要】小学生数感的培养主要作用是:在观察感知中建立数感;在比较理解中形成数感;在运算教学中培养数感,在实践操作中强化数感。  【关键词】观察 比较 运算 实践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磨1千克面粉需要小麦0.5千克”,“小明的身高是113米”,“一张床的长2厘米”,“一个鸡蛋重2千克”。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经常出现在学生们的作业本中。这显然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可为什么在小学阶段已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求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课文生动的语言,体味课文深远的意境,通过熟读成诵来促进学生的语言内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提高“在读中有所感悟”的效果。    一、情盛驱动策略    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知情交融的动态网络,听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讲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狼,消灭鹿群的天敌,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地探索、总结教学经验,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具体又是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所以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必不可少的环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进行“反思”。    1 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然而,一直以来作文成了众多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难题。  据笔者的调查发现:作文教学除了作文本身难之外,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的产生还与教师对作文指导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方法性,过于注重形式化有关。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重视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习作兴趣。克服畏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