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意义迷失与公共视域下大众媒体的普世价值

来源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世界范围来看,商业资本与利益集团的干预使大众传媒中的“我们”发生了意义迷失:由凝聚公众意见的功能话语异化为资本与权力控制、误导公众和谋取私利的手段。要消解“我们”的意义迷失,出路在于以平等、正义、博爱的普世价值为报道原则,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将“我们”作为人类的全称。
  [关键词]公众利益;大众媒体;普世价值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作为公共舆论载体而诞生的大众传媒随着社会政治生活的介入,其政治性日益凸显,但其公共性趋于迷失,平等、正义、博爱的价值追求仍处于一种“在路上”的状态。基于此,本文拟在考察世界媒体发展及其异化的基础上,就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普世价值的相关议题做一探讨。
  
  一、“我们”与公共视域下的大众媒体
  
  中国现代新闻事业的早期代表人物邵飘萍、早期新闻学者黄天鹏把大众媒体称为“公共机关”,德国当代哲学泰斗哈贝马斯把大众媒体归为“公共领域”,他们都认为大众媒体具有公共性。
  大众媒体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媒体技术飞速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凝聚公共意见的公民共同体,使进入公共领域的私人在满足自己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个人意见相对于政党或国家的权力太过弱小,大众媒体的功能就是集聚个体的意见,在形成“我们”的意见——公共舆论之后,通过公众利益诉求(“我们思”)的表达来完成公民个体的价值实现(“我思”)。因此在公共视域下,当大众媒体传播信息的时候,主要应代表“我们”的利益,公众经由大众媒体进行沟通,了解彼此对公共事务的意见,形成“我们”的意义共同体。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大众媒体被认为是“第四种权力”。
  然而,从世界范围看,伴随着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大众媒体也发生了异化,因为大众媒体凝聚的公共意见已经不能反映“我们”的需要。这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商业资本与政治权力对大众媒体的全面干预,它使大众媒体越来越趋向于代表其所有者的利益和少数的个体意见,“我们”的意义已经迷失。
  
  二、“我们”的意义迷失之历史考察
  
  工业化之前的人类社会物质极度匮乏,权力过度集中,精神完全被宗教控制。当时的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未知现象不能够做出合理、有效的解释,尚未启蒙的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充满了魔幻因素,凸显出人与物的对立。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完成,自然世界渐渐被人类征服,技术的无限进步与资源的有限存在发生了对立。在完全征服物质世界的技术背景下,侵略其他的民族和国家成为帝国主义自我持存的必然,“我”与“他”的对立取代了人与物的对立。原本为了实现公众福祉和对抗国家权力的大众媒体,逐渐异化为资产阶层向一般大众灌输意识形态并为其侵略行为进行合理性辩护的有力工具,“我们”则由凝聚公众意见的功能话语异化成为商业资本与权力阶层误导、控制公众和谋取私利的手段,其意义悄然发生改变进而迷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消费或者更极端的炫耀性消费正在以文化和艺术为指导而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路径。发达国家的经济组织为了刺激消费和市场竞争,开始把有闲阶层的炫耀性消费与奢侈化生活理念通过大众媒体的广告和影视传达并灌输给一般大众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以塑造一种有关时尚生活方式的新的意识形态;至于基于“我们”意义上的社会福祉和价值理性,不过是其塑造过程的副产品,不再是大众媒体的神圣使命。
  
  三、挽救“我们”的大众媒体的普世价值
  
  在意识形态对立的当今社会,作为社会公器的大众媒体时刻代表着国家利益,唯有面临全人类共同灾难的时候,才会彰显出其普世价值。2008年至今,虽然各国政府都在为解决自身的金融危机或政治问题而制定措施,但当地震、水灾等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灾难来临的时候,全球媒体几乎步调一致地站在了全人类的立场上,“我们”作为人类的全称,终于凸显了自身的潜能,冲出了工具理性的桎梏,打破了蒙蔽人类心灵已久的意义迷失。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使人类受到了一次真正的启蒙,在汶川地震的相关报道中,真正的“我们”终于从大众媒体奉行的普世价值中凸显出来。国内媒体率先冲破了地域歧视、地区保护等众多地方媒体报道中的视域性限制,国际媒体也相继抛弃了价值观、意识形态等传媒的传统报道原则,博爱、正义的普世价值成为所有媒体的共同原则,“人权”一词此刻也不再有歧义,唯有抗灾救人才是当前最高的正义。所有媒体的画面和语言都反映着灾区人民的不幸遭遇和中国政府的有效救援,国内媒体喊出了“我们都是汶川人”,国际媒体的语调则表明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感同身受”。大众媒体把真实的画面、影像传递给全世界的每一个人,救援人员与灾区人民万众一心的画面替代了之前西方媒体上充斥着的“藏独”闹剧。生命权在此时高过了一切,体现了人类最本真的一面。“我们”的意义迷失在这一刻被彻底消解。面对统一的人类理想、统一的救援行动,如果要对汶川地震所引发、又由大众媒体所引导的这场人类的整体行动进行因果解释,那么除了大众媒体在默契中坚持的平等、正义、博爱的普世价值的报道原则以外,我们找不到更合理的缘由。
  2010年4月14日的青海玉树地震又一次证明了大灾有大爱的价值统一性,证明了大众媒体的普世价值对“我们”意义迷失的消解。二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人类灾难激发出的大众媒体的价值统一,不同点在于前者消解了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后者消解了宗教与文化的差异。国内大众媒体在对玉树地震的报道中发现并塑造了无数个体现普世价值的英雄人物,比如舍身救人的香港义工黄福荣,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在地震中受伤藏族孩子的护士张淑英等。与此同时,国外大众媒体众口一词地支持、称赞中国政府的救援行动,并像对待汶川地震一样自发地派出了一些救援队前往灾区。在这些史无前例的人类整体救援行动中,“我们”一词之前所蕴含的对立与偏见已经消失,人类多样性个体的复数构成了人类的全称。
  
  [参 考 文 献]
  [1] 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 [德]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德]尼采.权力意志[M].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4] [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广泛,效果良好,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案例教学法
从病因、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对猪高热病的发生进行剖析,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期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政府公信力,从根本上讲,就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失范主要表现在国家法律受践踏、公共政策遭扭曲、政府职能被滥用及权力异化等方面。政府应通过加强自身信用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任务分析,总结了途径与措施,对高职院校进行学生品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创新,是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设计,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大赛,逐步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
2000年10月30日下午,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原海南省公安厅副厅长路景林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路景林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当前,很多地方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做法的危害,因此,都在竭力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宜居新城,都
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虽然有所改善,但在满足当前时代发展过程中仍有存在许多不足现象,现将如何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简述如下,希望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大棚内药剂防治油桃灰霉病试验表明,6.5%万霉灵粉尘剂施135kg/hm^2处理,对病花和病果的防效分别为85.4%和90.8%.产量迭23.40t/hm^2,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