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多元动态”学习评价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hers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小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小学语文的评价体系也提出全新的评价标准。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提倡以人为本,并以此为出发点,来促进学生的个体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对学习全过程进行评价是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核心。本文对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学习评价,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素质教育、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2-01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前,不论是学校对老师教学成绩的评价还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其评价内容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低为标准,这就是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前的那种应试教育模式的由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必须改革以前我们对学生这种僵化的、不合理的缺少人性关怀的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具体国情、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就显得特别的迫切和重要。为此,本文就以国家在新世纪颁布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关的评论理论、观念为依据,结合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具体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多元、动态”学习评价,通过这个评价过程,旨在能从中得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一、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国家又出台了有关中小学生学习和考试评价的制度,在这个新制度中,要求评价要改变以前由教师对学生那种单一的不合理的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评价真正成为这样一种活动,也就是教育有关部门及学校管理者、学校科任教师、全体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共同积极主动参与的一种相互交流活动。因此,确实转变教学教育观念,通过多方合作努力,形成多渠道的评价体系,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民主的评价氛围,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学实践中显得特别的重要和迫切。
  (一)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对一年级语文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要求,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这个特点,要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学生通过学习的自我评价以及来自学生家庭的评价相互结合起来,努力构建一套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特点、让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能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以改变传统的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单一体系,让原来处于被评价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也参与评价,也确实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个成员。例如我教一年级语文时,教完新课文要求学生回家背诵的,我是设计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
  这种评价方式改变了原来只由老师评价学生的单一评价方式,使学生、还有学生家长也参与进来,此外还给学生营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家庭教育也是学生学习、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这种简单、明了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也参与进来,从而使得我们的评价主体由单一走向了多样化。
  (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内容。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年级语文的学习评价内容也由原来的单一性走向多元化。
  (三)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我既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想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又采用定性分析评价与定量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的评价,这样就使得我们的评价方法丰富多彩了,达到了新课改的要求。在综合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评价中,基于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的考虑,我格外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定量定性评价,以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使一年级小学生从小就充满自信,以满腔激情来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构建动态变化的评价体系
  (一)构建动态变化的多元评价标准。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进行一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标准,不仅仅呈现多样化,还具备一定的层次性。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走向社会满足不同的需求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例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对一年级学生的说话练习是以这种评价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
  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既体现学生成长过程变化,又凸现家长反馈信息的动态变化。构建动态变化的评价体系,首先要能够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动态变化。第二,要能反映出学生家长的反馈信息的动态变化。
  “多元、动态”的这种学习评价模式,在广大语文教学第一线老师的共同努力探索下,正处在快速发展并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也使得广大第一线教学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实际操作能力越来越熟练,对教学知识整合也越来越灵活,从而减轻了学生负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构建评价体系引导主动发展》黄宗耀《福建教育》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7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的数学作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已经走进了我校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听,教室里学生在辩论争鸣;看,教室里的学生在合作探究。“一言党”变成了“群言党”,多了动感、鲜活,还时有学生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但思考让我们清醒,“黑色的
【摘要】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让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与价值,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数学课堂得以文化的润泽,增添课堂活力。  【关键词】数学文化思维活力情愫心智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82-01  在素质教育发展颇有成就的今天,由于一些原因,学生的两极分化仍然存在,尤其在中学的数学学习中这一现象更加严重,不少同学在数学的学习中感到十分的吃力。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传播知识,是老师的职责。为了更好地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信任感,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77-01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新教材已经实施,所有授课教师都在认真钻研其教学方法。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来探寻一下低
茶树原产于我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关于茶树的变种分类,至今尚无定论。当前见之于书刊较多的是Cohen Stuart的分类法。他将茶树分为四个变种:武夷变种、中国大叶变种、掸形
【摘要】数学课外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就数学课外活动的原则、方式、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作了主要阐述。  【关键词】数学课外活动因材施教原则系统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86-01  数学课外
【摘要】数学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完成教学向自学的过渡。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清楚,课堂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教理论,更重要的是教思想、教学法。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如何把握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