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音乐课教学特长,为和谐教育注入活力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angda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美的特殊魅力,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普遍喜爱并乐于接受。音乐课教学使学生在对美的享受中轻松愉快地接受了另一种美的教育,纯净、优化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因此,音乐课教学对学生的成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音乐课教学 心理素质 学生行为
  
  和谐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那么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原动力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一动力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从来就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落后向先进的向前发展进步的动力,更不用说组成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每一个人都具有爱美、崇尚美、追求美的基本意识。由此可见,美育教育当然是和谐教育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而音乐教学则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音乐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不能不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在这里所阐述的,就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感受到的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和对学生行为培养的影响,当然也就是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一、音乐课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每一位音乐课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音乐课堂的组织教学比起其它科目的组织教学省时、省心、省力得多。不论是高年级的学生,还是低年级的学生;不论是平日表现好的学生,还是表现差的学生;不论是智力强的学生,还是智力弱的学生,一旦上音乐课,便都会情绪高涨,精力集中,无须你怎样强调,怎样要求,都那么全神贯注。没有打瞌睡的,也没有做其它作业的,即使偶尔出现个做小动作,比如说话,指戳别人,也无需你费心劳神地去管理,因为这些现象瞬间即逝,他们很快就归于平静,专心致志地学歌了——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一些智力较差的学生,让他背一篇百字的短文,一节课、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费了很大的劲也背不下来。而一首百余字的歌曲,只需一节课的实践,就能轻轻松松地唱下来,即使是智障生也不例外;同样,背诵下来的一篇百余字的短文,如果不复习,十几个小时就会遗忘;一首百余字的诗歌背诵下来,如果不常吟,用不了十天八天也就忘了。而学会了一首百余字的歌曲,遗忘周期可能就是诗歌的十倍、二十倍,是文章的百倍之外——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音乐是美的,说明了学生对美的追求是迫切的,它是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智力强弱的。这也说明音乐课教学比其它科目的教学有着更强的吸引力,是它的美才使它有了这样特殊的魅力。我们可以看一看现代教育的结果:我国几十年的现代教育,真正培养出的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有多少?可能是凤毛麟角,微乎其微,而名声高扬的音乐家,特别是歌唱家却是铺天盖地,多如繁星了。因此,人们一说起明星,就会很自然地想起那些唱歌的、演剧的,其它领域的名人在人们的脑海里似乎就少之又少了。
  心理素质是人才成长的关键。换个说法,就是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而好的思想品质则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和核心,少年儿童在各个方面正处在发育阶段,心理素质的形成同其它各方面的发育同样具有可塑造性强、相对不够稳定的特点,后天教育十分重要。既然音乐是学生普遍喜爱,并乐于接受的美,那么,音乐课教学就是美的思想、美的概念、美的意识的良好载体,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音乐课教学就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因为音乐美的特殊魅力真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生在对美的享受中自觉接受了另一种美的教育。现行音乐教材中的大量歌曲,取材广泛、内容健康、形式活泼,有的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有的是赞美家乡,赞美新生活,赞美新风尚……通过这些歌曲的学唱,学生无疑更加爱党、爱国、爱科学、爱家乡、爱生活,崇尚进步、崇尚美好的教育。因此,可以说,美的音乐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良好品质的形成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会一首好歌,就等于上好了一堂思想教育课。甚至可以说,音乐课教育比空口说教、死记硬背更容易接受,更有力量,更能发挥教育人的作用。一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整整规范了我们两三代人的言行,并使我们洞悉了毛泽东领导的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彻底胜利的真谛;而《小学生守则》制定了若干年了,年年学、期期学,有几个学生能真正背下来,并以此为尺度,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呢?
  音乐课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我们的音乐课教学不要为了单纯的任务,为教歌而教歌,而要在把握音乐美的同时,充分显示出歌曲的思想内容,使学生既受到美的熏陶,又接受美的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刺激学生的思想感受,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音乐课教学对学生行为培养的影响
  
  行为是心理的表象。行为受心理素质、思想意识的影响和支配。因而,音乐课教学既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意识的优化、进步有着深刻的影响,那么音乐课教学对学生的行为培养亦有深刻影响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了。有多少革命先烈高唱《国际歌》大踏步走上刑场,面对敌人的屠刀和枪口大义凛然,慷慨就义,面对死亡他们能够从容不迫,视死如归,除了他们本身具有的坚强的革命意志之外,不能不说《国际歌》也给他们以一定的精神力量。“歌声飘过六十年”,那一曲曲耳熟能详的旋律使一代又一代人踏着时代的节拍,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中去。试想,倘若某一先烈是背诵着一篇马列文章走上刑场或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的,其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当然这是比较特殊的事例。好的音乐作品,好的歌曲可以使人直接吸取其中的营养,并表现于人的行为活动中。其实,音乐课教学对学生的行为培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复杂而又多方面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最突出的感受是:音乐课教学可以非常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因为音乐课教学既是教学美,又是创造美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都能懂得:学习所追求的目标是把歌唱好,而一个集体要唱好歌则需要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如整齐和谐为美,字正腔圆为美,始终如一为美,集体美是每一个个体美的组合。一个大集体唱一首歌唱得很好,能创造出一个美的氛围。但其中只要一个唱走了调,或是唱错了词,那么,这个美的氛围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会使每一个用心打造这个美的人感到惋惜,甚至愤慨。当然谁也不会愿意充当这个美的“破坏者”的角色。所以说音乐课教学对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潜移默化的。这种集体观念能不断地辐射于其它各个方面,学习、劳动、卫生、团结、纪律等各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因为每一个方面的“美”都是大家共同的追求,每一个方面的美都是每一个个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多年来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音乐课教学使我所担任的班级从来就是班风正、学风浓,学生听指挥、守纪律,学习、劳动、卫生、团结等各方面都在优秀之列。即使那些出了名的调皮鬼到了我的班里,用不了很长时间,就会变得“遵纪守法”、“一身正气”了。
  总之,音乐课教学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我们应充分重视音乐课教学,努力发挥音乐课教学的优势,为深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注活力。
  
  参考文献:
  [1]葛礼.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新编.
  [2]金越群.论辩证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浙江教学科学.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36.
  [4]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00.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高级阶段,对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学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素质教育    1.高校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的优势  1.1 文献优势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种载体,是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图书馆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物质保障。作为图书馆重要
摘 要: 陆机《文赋》有关文章功用的论述及思想,是其文论思考的起点和基础,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论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所表露出的清醒的意识,代表了中国传统文论对于文学意义的终极看法。  关键词: 《文赋》 文章功用 文章地位 中介    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①,陆机《文赋》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②。但对于《文赋》最后一段关于文章功用的思想,以往学者只是
摘 要: 学生应是作文修改的主人,教师应该放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应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找出学生的症结,给予他们必要的引导,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以有尽之言达无尽之意,给人回味。此外,高中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虚构。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润色技巧 哲理味 散文味 小说味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重头戏。每当看到学生交上来的“流水账作文”,我们就大叫头痛,不知不觉已把批改学生的
摘 要: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通过对新课标中口语交际能力内涵的理解,探讨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指出将课堂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口语交际 课堂教学 社会实践    一、口语交际课的误区  “敏于事而讷于言”是孔子对其学生的要求,是传
摘 要: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主客体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概念的混乱、对哲学史的遗忘和非哲学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史 主客体关系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既是“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又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1]但张树斌在《客体与主体的关系问题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中认为,
摘 要: 陶渊明在他的仕宦过程中,写下了一些感人身心的“行役诗”。这些诗记录了陶渊明在羁旅行役中的艰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家人的思念及仕宦生活给他的思想和精神所带来的巨大考验。  关键词: 陶渊明 行役诗 苦闷 真情    行役诗主要是指:游子外出仕宦或者服劳役时自己或者亲人所写的诗歌。这些诗歌充满了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也能够看到游子在外的艰辛。陶渊明生活于东晋末期和刘宋政权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比较,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切身感受,对《二胡演奏与教学》从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三个方面论述独到之处。   关键词: 《二胡演奏与教学》 系统性 科学性 实用性    《二胡演奏与教学》一书,由张柏铭、朱小虎主编,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以来,被各大院校使用至今,充分体现了系统、科学、实用的特色。作为一名高校二胡教师,能够在如今良莠不齐的众多二胡教材中,得到这样一本
摘 要: 本文从当前高职教师职业礼仪存在的问题出发,剖析了高职教师职业礼仪的必要性及对学生的影响力,突出强调了高职教师职业礼仪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意义。同时,针对高职教师职业礼仪要求对教师职业礼仪形象塑造的具体方面和注意细节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师职业礼仪 必要性 意义 形象塑造    教师职业礼仪是教师职业素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角色”一角多能,不仅是教授知识的学者,而且是传承文
摘 要: 早从18世纪开始,美学就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探讨,它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此后关于美学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文章通过对杜威思想和康德思想的对比,揭示杜威思想的内涵,尤其结合了杜威实用主义美学之“经验”、“环境”等理念,洞察现代社会生活,尤其是中国当下的审美现象,进一步分析现代社会审美观,以解读真正意义的审美和艺术。  关键词: 杜威 实用主义美学 日常生活审美    一、引言  实用
摘 要: 素描写生是在只有两维空间的纸上表现出有着三维空间的对象,学生在表现对象时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要化繁为间,由立体转化为平面。要做到这些,学生应该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  关键词: 高中素描教学 空间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素描材料是只有二度空间的纸,而我们所要描绘的对象却是有三维空间的立体。那么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就是提高素描教学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