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由立体到平面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j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素描写生是在只有两维空间的纸上表现出有着三维空间的对象,学生在表现对象时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要化繁为间,由立体转化为平面。要做到这些,学生应该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
  关键词: 高中素描教学 空间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素描材料是只有二度空间的纸,而我们所要描绘的对象却是有三维空间的立体。那么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就是提高素描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重点。把多维的立体转换成二维的平面,并通过单纯的平面表现出复杂的立体,是素描写生者的基本功。我根据多年高中素描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眼到,平面地看
  绘画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那么我们在看待被描绘对象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归纳与综合的方式去认识。所谓平面地看,就是要善于归纳与综合。被描绘的对象无论在结构上多么复杂,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分解成不同的几何形体,都可以把它看做是由各种表状不一、起伏不平的表面所组成的体,在面与面衔接的地方形成了线,而线与线之间的相互交叉,又会形成各种角或点。所有这些点、线及其构成的各种抽象的几何形就犹如一张网络,然后把这些不规则的几何形状进行归纳与综合,化零为整就变成被我们所熟悉的诸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几何形状。这样的好处有两点。
  1.可以化具体为抽象,变复杂为单纯。作画者容易被绘画的表面细节所吸引,高中学生更容易被绘画中的一些细节所吸引,而忽视了依附于形体中的阴性的点、线、面,但这正是前面作画时所需要强调和表现的。抓住这些点、线、面,便使具体而复杂的立体变成由几何图形组成的平面,使复杂的作画过程变得容易把握。
  2.便于找准画面关系,把握主要矛盾。找出了这些点、线、面,并研究他们彼此的关系,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画面上的主要矛盾,从而加以强调或突出表现。同时,也使明暗的生存有了空间,可以进一步拓展画面。绘画不过是被各种颜色覆盖的平面而已。学会平面地看,作画者就不会为物体的表面所困惑,乃至感到无从下手,创作的自由度将会大大提高。
  二、心到,平面地想
  心到是我們在绘画时必须做到的,我们在绘画时一定要去想。很多人认为画画只要手熟练了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我们画画时必须有一定的想法,也就是“意”在先。如果我们在描绘对象时没有任何思路、任何想法,就很难完成一张作品。法国画家塞尚曾说:“画家必须准确地看见各个方面,把他们安排、整顿和融会,使他们围绕和组织自己,为了在他们的本质里表现对象。”他把自然界的一切都分析为类似圆球体、圆柱体和立锥体。塞尚的探索启发了以后的许多艺术家,他们的研究共同揭示出:形的本质即抽象几何图形。这有利于对复杂的自然现象做视觉的归纳,有利于在绘画中对造型进行处理和把握。既然自然界一切都可以归纳为近似几何形体加以表现,那么,石膏的几何模型就往往成了绘画入门的基础。我们在教学生画素描时一定要从石膏几何形体开始,因为练习几何形体可以锻炼概括和归纳能力。只可惜很多学生不理解画石膏几何模型的好处在哪里,在作画过程中一味地追求空间、质感等要素,却忽视了画石膏模型的最终目的。学生应练就一双善于分析、综合的绘画眼睛。诚然,石膏质地纯洁,便于分析表面明暗的变化,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这里。那么,几何形体在平面上看是怎样的呢?
  人们都可以凭借三维空间的深度感和体积,组成立方体的点、线、面、角具有不同三维空间的前后深度,感觉到这些边线是平行或垂直的。但是在平面上看,因为透视原因我们在视觉上觉得它们有些不是平行的,也不是不垂直的。很少人把这些立方体看成是由几个平面几何形所组成的多边形,把它们看成是平面的。如果在平面的线上幻化出立体的感觉,关键在于找出物体那些内部的边界或转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绘画中,体积是三维的幻觉,体积表现为一定的面,以及面积的分配关系,不同面积的分配关系,是由不同的观察角度决定的。反过来说,看的角度不同,面的大小、位置不同,但都给人以立体的印象。将内部的线抹去,只留下轮廓线,立体就会再次变成平面。因此,“二维平面的几何形组合具有给人在视觉上造成多种三维空间深度感和体积感的视觉属性,这一视觉属性使线构成的几何形组成了体现三维深度感和体积的最基本介体和手段”。
  三、手到,平面地画
  首先,找出形的位置,即在空间中的状态、透视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找轮廓。还是以立方体为例,当把一个立方体在特定的观察角度下,视为一定的面积分配时,正方体的立体感就不复存在了,图形的三维空间的视觉属性也随之消失了,它们就回到六边形的二维平面关系中了。如六边形被三个四边形划分和被五个四边形划分,这是线条的长短、比例及相互之间的各种关系,比如角度的大小、平行或垂直关系,以及它们所构成、划分的各种形态、大小不同的几何形就成为绝对可比的了,就可以轻易地凭借二维平面感知的直觉进行线段、角度、面积等关系的判断。当这些平面的“网络”关系与被描绘对象相对准确的时候,人们就可以根据视觉经验认出立体关系。
  上述的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转换,要设法暂且忘记实体,看出“网络”,并把它们从立体中抽离出来,合理地安排分配在平面上,比较点、线之间的关系。但是被描绘的对象形态各异,复杂程度不同,往往也会给我们的观察与描绘带来困难。以人物为例,在特定的光线下,人物的表面可以被看成是由二维平面的点、线穿插在一起所构成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几何形所组成的。要找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①交叉组合。取任意线段或一端延长,和别的线段形成新一轮的交叉组合,使原来不规则的几何形变得规则且易于辨认。②把点延伸为线。取任意一点或交叉点水平或垂直延伸,它们的位置也许会和其他线段平行、垂直或组成规则形或正好延伸在另一线段的二分之一处、三分之二处等,使得原本不相干的点和线之间形成一种易于感知比较的关系。③化整为零。把大的不规则的几何形切割为小的规则的几何形,这样就会使那些原本分散在大几何形中的点、线找到归属,使之易于辨认把握。当平面形相对准确的时候,立体的形也就随之准确了,因为二者原来是一体的。
  其次,给形施加明暗。明暗是依附形体的,也就是形体的变化决定着明暗关系。因为形体是由面组成的,这些面由于空间位置不同,接受光线的角度就不同,表现的明暗配置可以产生空间的幻觉。因此,我们在上明暗调子的时候完全可以不考虑立体、空间、重量等因素,而只比较“网络”中各个面的明暗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色阶,我们把不同的面分成不同的有一定区分度的色阶,平面的画,从一个局部开始,逐渐推移,直到整体。对于曲面来讲,一般要有五个层次。比如,一个圆面,要想让它产生球体的感觉,只要按照一定规律,画出五个不同的调子,就可以画出球体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五大调子,即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圆面往往只有一个高光点。而圆柱形和圆锥形的明暗调子变化虽然与此类似,但它们的最亮处却是一个“光带”,是长形的。其他几何形体的明暗调子大致也与此相同。
  总之,我们在素描写生时一定要善于分析,善于归纳和总结,把那些客观存在于对象可视表面的几何形组合的网络关系最终找出来,当那些客观存在于对象可视表面的几何形组合的网络关系被最终找出来以后,再按照它们与光源的角度赋予不同的调子,就可以客观地再现出对象的立体感。
  综上所述,素描写生是以二维的平面图形,表现三维的立体对象。对象往往表现为不同的体,而这些体从一定的角度观察又表现为各种曲面和平面的组合,平面地比较线的长短、角度就可以找准它们的关系。当面与面之间的关系找准确了,立面的透视关系准确,立体的关系也就随之呈现出来。由此可见,在平面上比较线条的长短、比例等,无疑使繁难的作画变得易懂、易学、易作。而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是要诀,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素描水平。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美术大观.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推行,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对高考制度的有益补充。本文在对自主选拔录取生源进行质量调查的基础上,从学业水平、个性能力、综合素质、毕业意向四个维度对自主选拔入校的学生进行了分析,建议从扩大自主招生范围,构建科学、多元的测评指标体系,探索多样化的测试模式,改革测试方式,建立常态化评价机制等方面优化自主选拔录取机制,以促进高校更好地选拔和培养出优秀的特色型、创新
摘 要: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高级阶段,对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学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素质教育    1.高校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的优势  1.1 文献优势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种载体,是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图书馆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物质保障。作为图书馆重要
摘 要: 陆机《文赋》有关文章功用的论述及思想,是其文论思考的起点和基础,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论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所表露出的清醒的意识,代表了中国传统文论对于文学意义的终极看法。  关键词: 《文赋》 文章功用 文章地位 中介    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①,陆机《文赋》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②。但对于《文赋》最后一段关于文章功用的思想,以往学者只是
摘 要: 学生应是作文修改的主人,教师应该放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应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找出学生的症结,给予他们必要的引导,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以有尽之言达无尽之意,给人回味。此外,高中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虚构。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润色技巧 哲理味 散文味 小说味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重头戏。每当看到学生交上来的“流水账作文”,我们就大叫头痛,不知不觉已把批改学生的
摘 要: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通过对新课标中口语交际能力内涵的理解,探讨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指出将课堂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口语交际 课堂教学 社会实践    一、口语交际课的误区  “敏于事而讷于言”是孔子对其学生的要求,是传
摘 要: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主客体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概念的混乱、对哲学史的遗忘和非哲学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史 主客体关系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既是“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又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1]但张树斌在《客体与主体的关系问题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中认为,
摘 要: 陶渊明在他的仕宦过程中,写下了一些感人身心的“行役诗”。这些诗记录了陶渊明在羁旅行役中的艰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家人的思念及仕宦生活给他的思想和精神所带来的巨大考验。  关键词: 陶渊明 行役诗 苦闷 真情    行役诗主要是指:游子外出仕宦或者服劳役时自己或者亲人所写的诗歌。这些诗歌充满了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也能够看到游子在外的艰辛。陶渊明生活于东晋末期和刘宋政权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比较,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切身感受,对《二胡演奏与教学》从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三个方面论述独到之处。   关键词: 《二胡演奏与教学》 系统性 科学性 实用性    《二胡演奏与教学》一书,由张柏铭、朱小虎主编,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以来,被各大院校使用至今,充分体现了系统、科学、实用的特色。作为一名高校二胡教师,能够在如今良莠不齐的众多二胡教材中,得到这样一本
摘 要: 本文从当前高职教师职业礼仪存在的问题出发,剖析了高职教师职业礼仪的必要性及对学生的影响力,突出强调了高职教师职业礼仪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意义。同时,针对高职教师职业礼仪要求对教师职业礼仪形象塑造的具体方面和注意细节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师职业礼仪 必要性 意义 形象塑造    教师职业礼仪是教师职业素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角色”一角多能,不仅是教授知识的学者,而且是传承文
摘 要: 早从18世纪开始,美学就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探讨,它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此后关于美学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文章通过对杜威思想和康德思想的对比,揭示杜威思想的内涵,尤其结合了杜威实用主义美学之“经验”、“环境”等理念,洞察现代社会生活,尤其是中国当下的审美现象,进一步分析现代社会审美观,以解读真正意义的审美和艺术。  关键词: 杜威 实用主义美学 日常生活审美    一、引言  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