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云山学校(以下简称“云山学校”)创办于2000年8月,现有两个校区(田美校区与龙珠校区),是花都区目前师生规模最大的公办学校。学校创办之初,遇到很多困难。自2006年开始,学校实施以“阳光育人、育阳光人”为理念的“阳光教育”。经过师生等共同努力,云山学校逐渐成为花都城区的窗口学校。在此过程中,学校也逐步形成了“砺志凌云,斯盛冠山”的校训。
2017年以来,学校基于传承优良传统、把准现实问题、体现學校特色等方面的思考,提出并不断实践“彩云山”办学思想。
云山学校校长黄炜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期间就中考延期事宜讲话
一、“彩云山”办学思想的缘起
学校是历史的,学校是有历史的。学校办学必须要有历史责任感,所谓“历史有多远,未来就有多远”。学校发展思路要放在学校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去考量。“阳光教育”对于学校的发展有启发和指引作用,其内核理应得到传承。
新阶段新要求。近年来,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我们认为,花都区虽在国内一线城市,但处于郊区,相对其它地区而言,其教育文化底蕴有所欠缺,师生的自信、素养和期望还有提升的空间。而且,学校创办之初地处城郊,后随新区发展,才成为了繁华中心。学校城中村学生近“半壁江山”,他们的发展有其优势,也有先天不足。
为此,学校提出了“彩云山”办学思想。“光分七彩”,而“多彩汇聚成阳光”。“彩云山”与阳光理念一脉相承,同时,又是其的升级与扬弃,且更具文化独特性,甚至可以说是唯一。
好的办学思想,应能把准学校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更有效地凝聚共识。“彩云山”这个名词不仅具有好的意象,同时,其所蕴含的“多彩——育彩——出彩——精彩”还遵循了办学规律,也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此外,在实践中,“彩云山”办学思想还可以清晰明确地指引我们要围绕着“彩”,通过丰富课程、抓实课堂,建设“多彩云山”,为每个云山学子提供丰富的选择,找到最适合的成长路径,在寻找彩、唤醒彩、实现彩的过程中激发自信,更积极主动乐观地应对各种挑战,成长成人成功,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二、“彩云山”办学思想体系的丰富
四年来,学校不断丰富完善“彩云山”办学思想体系。
“彩云山”办学思想体系
(一)学校愿景:多彩云山
“多彩云山”,从教育的角度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解读:
从儿童发展观角度看,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生命的色彩都是美丽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得到关注,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调色板”,成就每一个学生与众不同的精彩,也正所谓“多彩蕴育出彩,出彩成就精彩”。
从教育世界观角度看,世界因万物而多彩,因多彩而精彩。“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我们要将“多元文化,理解共生”观念传递给学生们,培养他们从他人到地域、民族、国家、文明,不断延展的跨文化理解力,让学生们从小就认识到,世界因多元包容而精彩美丽。
从教育哲学角度来看,怀特海说:“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多彩”对于我们的教育方式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学校使命: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
所谓使命,就是对学校工作意义的定位。“让学生出彩”是其中应有之义。但办学不仅只涉及学生,还有教师、家长,还有社区、友好学校、帮扶对象等大批参与者,他们不应只是奉献者。学校办学要追求的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要努力让每个群体在以“彩云山”为办学思想的教育中都能“出彩”,以成长促进成长,以幸福传递幸福。
1.学校核心价值:培养云山七艺、筑牢发展根基。所谓价值观,就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引我们行动的信念、行为的准则。学校在体育、科技、艺术等方面是有一定基础的。作为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现有国家级的云山体育俱乐部,拥有田径、篮球、定向运动、足球、跳绳、乒乓球等六个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基于学校现有资源和我们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我们从学校特色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提出云山学子在体育、科技、艺术、劳动、阅读、书法等六项素养上的分年级标准和考核要求。同时,我们对学业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合称“七艺”),做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提升学业水平两不误。
2.学校育人目标:身体好、情商高、会七艺、可持续、阳光多彩的云山学子。
3.校训:心有阳光、点滴焕彩。校训是学校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砺志凌云、斯盛冠山”具有很高的站位,但由于办学环境变化:从最初的一所初级中学,到现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生从无到有,且“三分其二”,成为了学校的主体。我们明白,校训不应是仅仅挂在墙上的,而是要能烙进学生心里。针对小学生,怎样才能让校训更符合其年龄特点,发挥其功能和价值呢?为此,我们将校训调整为“心有阳光、点滴焕彩”,这既有“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成人期望,又有“点滴做起,积少成多”的实践要求。
4.云山精神:砺志凌云、斯盛冠山。将原有校训做出调整。为了能让“彩云山”办学理念真正落地,学校还实施了一系列的“多彩”行动策略:
(1)鼓励“人人表达”,做到“同频共振”。办学思想不是个人的想法,要能落地有根、能说服人、可实施,要能成为共同愿景。学校通过“征求办学智慧”“为我的同事喝彩”等实践活动,让校长与教师们交流碰撞,分析校情,思考未来,实现了从最初的“校长说”变成教师们的“我认为”,让大家“眺望同一个方向”。
(2)讲好“云山故事”,传播先进理念。为了汲取更多办学力量,避免因自我陶醉而故步自封,学校建立了“云山故事讲述人”制度,勇于接受批判,在质疑中不断丰富完善。讲好“云山故事”要注意把握两“shi”:要“实”——真实,避免故事与理念脱节;要“识”——有高识别性,要“听故事,知云山”。
(3)建立“彩云山”课程体系,寻找实践支撑。我们在尊重学生成长的主体性,尊重常识,遵循学校办学和学生成长规律,遵循人一生发展所需的价值观、梦想、兴趣、性格、毅力素养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学段的学习文化,开发实施了90多门校本课程。这些课程“横向多元、纵向衔接”,逐步形成了“九年一贯四分段,提供更适性教育”的“彩云山”课程体系,以满足每位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从而人人出彩。 三、探索完善“育彩”体系
(一)彰显文化育人特色,营造“多彩”氛围
1.全方位打造多彩文化场,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走进云山校园,首先看到的是“诉说”着云山理念的“多彩云山”愿景墙,学生参与设计的阳光、帅气的吉祥物“云云”和“山山”热情地给学生们打着招呼,代表着学校厚重历史的“砺志凌云,斯盛冠山”石碑矗立在教学楼侧,大阶梯上醒目的“云山因我而精彩”的激励牌熠熠生輝;“耕耘圃”劳动基地展示了生肖、农耕、24节气多种传统文化,学生们在劳动中品韵节气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连廊过道间花都区乡贤等人文经典语录、书法精品、经典诗词、格言警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先人智慧;规划及在建中的珠江广场、国际理解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馆、时光书屋、多彩文化展示厅等文化设施,展示了学校用“一带一路”思想串接学校整体规划,更凸显出“道随情致,境由心造”的教育情怀和教育生态。
2.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我校近年来大力倡导班级文化建设,各班结合本土、学校、班级、时代特点创建特色班级文化。成立云山教育集团后,我校进一步发挥核心校作用,组织了集团校间的班级文化交流活动,让育人理念在一次又一次集团班主任的论坛、工作坊、基本功竞赛和班级特色评比中不断明晰。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班级文化显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班级名片、班级公约、班级口号、班徽班牌、师生的言行举止,无不彰显特色。
一班一品牌
(二)完善管理育人机制,构建“育彩”架构
1.强化价值引领,落实“中心—学部制”管理体系。四年来,学校以“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为使命,形成了“两校区·四中心·六学部”的管理架构——中心突出规划、协调、指导、服务、评估职能,重点思考“做哪些事”;学部突出执行贯彻职能,研究“如何把事做好”。这样,淡化了部门的行政色彩,而且让管理重心得到下移,(下转第10版)
2017年以来,学校基于传承优良传统、把准现实问题、体现學校特色等方面的思考,提出并不断实践“彩云山”办学思想。
云山学校校长黄炜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期间就中考延期事宜讲话
一、“彩云山”办学思想的缘起
学校是历史的,学校是有历史的。学校办学必须要有历史责任感,所谓“历史有多远,未来就有多远”。学校发展思路要放在学校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去考量。“阳光教育”对于学校的发展有启发和指引作用,其内核理应得到传承。
新阶段新要求。近年来,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我们认为,花都区虽在国内一线城市,但处于郊区,相对其它地区而言,其教育文化底蕴有所欠缺,师生的自信、素养和期望还有提升的空间。而且,学校创办之初地处城郊,后随新区发展,才成为了繁华中心。学校城中村学生近“半壁江山”,他们的发展有其优势,也有先天不足。
为此,学校提出了“彩云山”办学思想。“光分七彩”,而“多彩汇聚成阳光”。“彩云山”与阳光理念一脉相承,同时,又是其的升级与扬弃,且更具文化独特性,甚至可以说是唯一。
好的办学思想,应能把准学校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更有效地凝聚共识。“彩云山”这个名词不仅具有好的意象,同时,其所蕴含的“多彩——育彩——出彩——精彩”还遵循了办学规律,也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此外,在实践中,“彩云山”办学思想还可以清晰明确地指引我们要围绕着“彩”,通过丰富课程、抓实课堂,建设“多彩云山”,为每个云山学子提供丰富的选择,找到最适合的成长路径,在寻找彩、唤醒彩、实现彩的过程中激发自信,更积极主动乐观地应对各种挑战,成长成人成功,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二、“彩云山”办学思想体系的丰富
四年来,学校不断丰富完善“彩云山”办学思想体系。
“彩云山”办学思想体系
(一)学校愿景:多彩云山
“多彩云山”,从教育的角度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解读:
从儿童发展观角度看,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生命的色彩都是美丽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得到关注,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调色板”,成就每一个学生与众不同的精彩,也正所谓“多彩蕴育出彩,出彩成就精彩”。
从教育世界观角度看,世界因万物而多彩,因多彩而精彩。“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我们要将“多元文化,理解共生”观念传递给学生们,培养他们从他人到地域、民族、国家、文明,不断延展的跨文化理解力,让学生们从小就认识到,世界因多元包容而精彩美丽。
从教育哲学角度来看,怀特海说:“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多彩”对于我们的教育方式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学校使命: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
所谓使命,就是对学校工作意义的定位。“让学生出彩”是其中应有之义。但办学不仅只涉及学生,还有教师、家长,还有社区、友好学校、帮扶对象等大批参与者,他们不应只是奉献者。学校办学要追求的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要努力让每个群体在以“彩云山”为办学思想的教育中都能“出彩”,以成长促进成长,以幸福传递幸福。
1.学校核心价值:培养云山七艺、筑牢发展根基。所谓价值观,就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引我们行动的信念、行为的准则。学校在体育、科技、艺术等方面是有一定基础的。作为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现有国家级的云山体育俱乐部,拥有田径、篮球、定向运动、足球、跳绳、乒乓球等六个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基于学校现有资源和我们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我们从学校特色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提出云山学子在体育、科技、艺术、劳动、阅读、书法等六项素养上的分年级标准和考核要求。同时,我们对学业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合称“七艺”),做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提升学业水平两不误。
2.学校育人目标:身体好、情商高、会七艺、可持续、阳光多彩的云山学子。
3.校训:心有阳光、点滴焕彩。校训是学校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砺志凌云、斯盛冠山”具有很高的站位,但由于办学环境变化:从最初的一所初级中学,到现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生从无到有,且“三分其二”,成为了学校的主体。我们明白,校训不应是仅仅挂在墙上的,而是要能烙进学生心里。针对小学生,怎样才能让校训更符合其年龄特点,发挥其功能和价值呢?为此,我们将校训调整为“心有阳光、点滴焕彩”,这既有“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成人期望,又有“点滴做起,积少成多”的实践要求。
4.云山精神:砺志凌云、斯盛冠山。将原有校训做出调整。为了能让“彩云山”办学理念真正落地,学校还实施了一系列的“多彩”行动策略:
(1)鼓励“人人表达”,做到“同频共振”。办学思想不是个人的想法,要能落地有根、能说服人、可实施,要能成为共同愿景。学校通过“征求办学智慧”“为我的同事喝彩”等实践活动,让校长与教师们交流碰撞,分析校情,思考未来,实现了从最初的“校长说”变成教师们的“我认为”,让大家“眺望同一个方向”。
(2)讲好“云山故事”,传播先进理念。为了汲取更多办学力量,避免因自我陶醉而故步自封,学校建立了“云山故事讲述人”制度,勇于接受批判,在质疑中不断丰富完善。讲好“云山故事”要注意把握两“shi”:要“实”——真实,避免故事与理念脱节;要“识”——有高识别性,要“听故事,知云山”。
(3)建立“彩云山”课程体系,寻找实践支撑。我们在尊重学生成长的主体性,尊重常识,遵循学校办学和学生成长规律,遵循人一生发展所需的价值观、梦想、兴趣、性格、毅力素养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学段的学习文化,开发实施了90多门校本课程。这些课程“横向多元、纵向衔接”,逐步形成了“九年一贯四分段,提供更适性教育”的“彩云山”课程体系,以满足每位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从而人人出彩。 三、探索完善“育彩”体系
(一)彰显文化育人特色,营造“多彩”氛围
1.全方位打造多彩文化场,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走进云山校园,首先看到的是“诉说”着云山理念的“多彩云山”愿景墙,学生参与设计的阳光、帅气的吉祥物“云云”和“山山”热情地给学生们打着招呼,代表着学校厚重历史的“砺志凌云,斯盛冠山”石碑矗立在教学楼侧,大阶梯上醒目的“云山因我而精彩”的激励牌熠熠生輝;“耕耘圃”劳动基地展示了生肖、农耕、24节气多种传统文化,学生们在劳动中品韵节气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连廊过道间花都区乡贤等人文经典语录、书法精品、经典诗词、格言警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先人智慧;规划及在建中的珠江广场、国际理解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馆、时光书屋、多彩文化展示厅等文化设施,展示了学校用“一带一路”思想串接学校整体规划,更凸显出“道随情致,境由心造”的教育情怀和教育生态。
2.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我校近年来大力倡导班级文化建设,各班结合本土、学校、班级、时代特点创建特色班级文化。成立云山教育集团后,我校进一步发挥核心校作用,组织了集团校间的班级文化交流活动,让育人理念在一次又一次集团班主任的论坛、工作坊、基本功竞赛和班级特色评比中不断明晰。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班级文化显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班级名片、班级公约、班级口号、班徽班牌、师生的言行举止,无不彰显特色。
一班一品牌
(二)完善管理育人机制,构建“育彩”架构
1.强化价值引领,落实“中心—学部制”管理体系。四年来,学校以“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为使命,形成了“两校区·四中心·六学部”的管理架构——中心突出规划、协调、指导、服务、评估职能,重点思考“做哪些事”;学部突出执行贯彻职能,研究“如何把事做好”。这样,淡化了部门的行政色彩,而且让管理重心得到下移,(下转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