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聚焦式问题的生成与高效体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问题教学的提出及实施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也取得了高效的成果。其中有效提问是高效课堂的保障,而有效且高效的前提则是设置聚焦式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阅读教学如是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是,要完成这个任务,达到这个要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就需要我们老师想办法提高课堂效率,设置聚焦式问题,引领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聚焦式问题 高效课堂高效体现
  语文教学从阅读教学开始,阅读能力表现是反映学生语文学科学习质量的重要维度,是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的核心素养要素。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活动的有效、顺利开展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但就现实而言,我们的学生阅读能力堪优,一是阅读文本不到位;二是作业质量不高。例如:课堂分析文本,学生回答问题都停留在表面,即使有个别同学还能说几句,但常常找不到正确的词来自我表达,反而用期待的眼光回应老师更加期待的眼神。这些现状背后有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学习热情和方式有限、家庭教育有限甚至缺失等诸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那么,设置聚焦式问题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快捷方法。
  一、聚焦式问题的生成
  质疑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而在语文阅读中,质疑是教会学生深层次发掘文中蕴含的深意,体会作者所思所感的重要手段,并以此来帮助他们真正学会阅读。为此,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就必须简洁而突出重点,少而精,一贯全文,既省时又思路清晰。“聚焦式问题”最好是由学生深度阅读文本后讨论交流然后生成,这要花很多时间,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几乎办不到,所以暂时由老师生成,提高四十分钟的效率,等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再进入到由学生讨论生成聚焦式问题的阶段。那么设置聚焦式问题需要把握以下四个要素:
  1.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所谓启发性,就是要在问题提出后,能留给学生一条甚至多条思考路径,以及大量的思考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深入文本,进行认真地、细致地阅读,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课堂上才能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有精彩绝妙的对话。例如:九年级上《词五首》,把《望江南》和《武陵春》放在一节课内上,问题:“两首词的基调都是愁,她们愁的程度有什么不一样?”
  2.问题的设置要有侧重性。语文阅读区别于其他学科阅读的地方就在于它更加侧重于对同一文本进行多维度、多方面的解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侧重点。提问的简难要有适中性。比如:七年级下《音乐巨人贝多芬》,可以设置“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或者“为什么说贝多芬是巨人?”简单又能抓住重点。
  3.问题设置的要有精炼性。问题要少而精,每个文本设置一两个问题即可。问题不宜过难,要循序渐进,从简单的问题慢慢深入,问题也不能多,一两个问题即可,但一定是精炼的,能体现文本主题内涵。例如,九年级上册《孔乙己》,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孔乙己》整篇文章都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或者“人们都在笑什么?为什么要笑?”
  4.把握聚焦式问题生成的度
  (1)探寻教学的尺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演,在聚焦式问题的生成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学生,针对特殊的新居民学生,聚焦适合学情的问题,把握教学的尺度不那么容易,笔者也是在摸索阶段,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拦在前面,不知怎样才能把握最合理、最精确的教学尺度。
  (2)挖掘教学的深度。教师在深入文本时,要挖掘文本最有价值、最适宜学生的内容,从而设置最能让学生接受、理解的聚焦式问题,从而挖掘教学的深度。总是聚焦一些简单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训练就不够,学习能力也难于提高,所以,要挖掘教学的深度到底到达怎样的度才是适合的?
  二、聚焦式问题的高效体现
  1.节省时间,高效阅读
  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利用早自修每两篇文章听写一次生字词,让学生在课堂上熟读文本,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文本。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普通人之间的尤其对弱者的关爱,要让学生在课文中感悟“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可以这样设置问题:“长妈妈为什么要给我买《山海经》?”“我对长妈妈的回忆体现了什么情感?”教师在预设了自己期望的答案的同时,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也是对文本内容的再一次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只要回答符合情理,都可以给予肯定。
  2.聚焦问题,串起全文
  问题的生成要精炼,做到聚焦式,要节省时间,又能体现文本的主题。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如何在一堂课上完成这些任务,那要老师认真研究文本,聚焦问题,串起全文。例《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这样设置问题:“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评价于勒的?”学生会找到一些如“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等等等等,紧接着可以问“这些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后进行点拨,从而得出一家人对于勒的情感变化,特别是“我”,一个小孩眼中的叔叔的形象和对叔叔的情感,让我们感悟文本的主题,同时也欣赏了文本的语言。
  3.分析欣賞,一气呵成
  教师在设置聚焦式问题时要有启发性,激起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与,一环扣一环,一气呵成。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杰出人物描写,学习他们的精神,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并从中获得启示。如《音乐巨人贝多芬》,设置一个问题就可以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你觉得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概括后找出佐证。生1: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因为课文中说“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这说明他耳朵聋了,作为一个音乐家,这是最大的不幸。生2:贝多芬是一个孤独的人。因为“他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生3:贝多芬是一个随便的人。因为“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生4:贝多芬是一个坚韧的人。因为“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生5:贝多芬是一个与命运抗争的人。因为……生6:贝多芬是一个不容易相处的人。因为……生7: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巨人。因为……在每一个“因为”里,我们可以分析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语言欣赏、肖像描写等等,最后写写贝多芬给我们的感悟和启示,这样理解文本的思路和对贝多芬这个“巨人”的感悟就水到渠成了。作业可以布置肖像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外貌描写,这样,在学生的阅读、寻找和发言,甚至辩论中活跃课堂,使每个同学都热烈参与,积极思考,从而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4.读写说练,完美攻略
  在课堂上熟悉文本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我通常要求七年级的学生重视朗读,八年级自由朗读,九年级的学生则要训练默读。在讨论问题时可以有感情地诵读重点句子或段落,抑扬顿挫读准了也就理解了,同时仿写练习等等可以结合问题训练,读写说练,在讨论聚焦式问题时完美收官。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眼中的叔叔“这是我的叔叔,爸爸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爸爸的弟——弟”“亲——叔叔”读出重音,注意节奏快慢,“我”对叔叔的亲情,对爸爸的不解就从朗读中流泻出来。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聚焦式问题的反思
  李先慧老师说“聚焦式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聚焦思维能力。”“学生们整合问题,确定聚焦式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向度、宽度、深度的过程”,所以聚焦式问题应该由学生在课堂上生成,这非常有道理,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但这方法用在我们的學生身上我觉得不太实际,还不到时候,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由教师生成的聚焦式问题,能弥补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带来的不足,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长年累月的实施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让懒惰的习气越来越盛行,纵容他们偷懒,放纵他们的依赖l=生。学生会缺乏思维训练,缺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所以,这不是长久的办法,教师除了自行设置聚焦式问题,更应该有一个全面的、合理的、学生能接受的好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思维能力为目标。
  设置聚焦式问题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也将继续实施下去,但必须有所改变,有所创新,发扬优点,弥补不足。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好好思考,多下工夫,设计最佳的聚焦式问题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聚焦式问题教学贯穿整个初中阶段。七年级重视有教师生成聚焦式问题的教学,八年级慢慢转型为有学生生成聚焦式问题,但不能硬来,视具体情况而定。兄弟学校的新课改已经开展得风生水起,这是聚焦式问题生成的沃土,当时机成熟时,我们也可以让聚焦式问题有发扬光大的时候。
  从七年级开始就采用聚焦式问题的教学方法,三年内实现从教师生成问题到学生生成问题的飞跃,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聚焦式思维能力。这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做足功夫,展示自身文化素养,灵活应用教学艺术,最后才能华丽转身,那么我们的高效课堂就能如期而至。
其他文献
双簧管的颤音(Vibrato)在音乐表演中是争论最激烈、讨论最多的话题,它虽然与人体生理关系极为密切,但却一直像斯芬克斯之谜那样难以说清。可以这样说,到现在为止,人们对颤音
安杰拉·卡特其人张中载编者按:本期刊登一组英国当代女作家安杰拉。卡特的作品及有关文章,共四篇──《安杰拉·卡特简介》,《与狼做伴》(安杰拉·卡特的短篇),《小红斗蓬》(安杰拉
基于β-环糊精-丙酮能加速与增敏Al-钙黄绿素的荧光反应,建立了流动注射荧光法测定中草药中微量Al的新体系(Al-Calcein-β-CD-丙酮)。荧光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78.0
近年来,不育症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完善,不育症的临床治疗取得重大突破,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殖生理、生殖内分泌和不育症基础领域的研究[1].一些研究方法过于简单或缺乏统一标准,这使得许多重要的基础研究结果不能得出恰当的结论,或难以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主题学批评是法国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积极和创新的批评,为文学的研究拓展了新的疆域。它从意象切入作品,运用简约和重组梳理出抽象的主题,由表及里,挖掘深层
本文研究了用一二喹喔啉基作指示剂测定钼的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作了比较。
1997年9月,中共巴中地委、巴中地区行署以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结合巴中地区实际,确立了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构造区域经济结构的思路。可是,多部门收费、多行业交叉
美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伊哈布·哈桑张照进1925年10月17日,伊哈布·哈桑出生在埃及开罗一个官宦家庭。本世纪30年代的埃及正值多事之秋,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呼声不断高涨,在哈桑之父任职的德卡里亚首府艾尔·曼苏拉盛行学生抗议活动,哈桑后来也参加了他们的游...
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者调节不力的主要原因:一是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观念淡薄。有些人为了少纳税,在个人收入来源多渠道、多项目的情况下,只就低不就高申报收入,以达到少纳税款的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腮),多发生在3岁以上儿童,以冬末春初为多见。绝大多数流腮患儿先发生一侧腮腺肿大,1—2天后另一侧也肿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