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大黄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来源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716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产地栽培大黄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9组(n=8),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大黄(3.0 g/kg、1.0 g/kg),每天1次,连续28 d,对比观测不同产地大黄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指标变化。结果:1.0~3.0 g/kg剂量范围内的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西宁栽培唐古特大黄及礼县栽培掌叶大黄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改善血脂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其中对LDL、MDA及血液粘稠度的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P<0.05,P<0.01)。同时唐古特大黄对LDL、MDA及血液粘稠度(低切、中切)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掌叶大黄(P<0.05),而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与西宁栽培唐古特大黄的上述作用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唐古特大黄降血脂作用的部分指标优于掌叶大黄,而甘南栽培唐古特大黄与西宁栽培唐古特大黄的降血脂作用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国中部地区汉族人群中GRIN3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7849782多态性与川崎病(KD)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选取191例KD患儿和217例同
目的 探讨Dent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的6例Dent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3-10岁,均无氨基酸尿、尿糖、低
<正>山东博物馆藏有明代《名人画像册》(今定名)一册,为明代闵儒江环于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十一月初一所作。画册纵32厘米,横24.5厘米。木册面,锦套,绫本绫裱,绢本(画)设
目的:探讨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的临床表现及基因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基因检测确诊的2例VW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发病年龄分别为8个月、2岁,既往精神
2014年6~8月,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太原生态工程学校内的三座唐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据墓志可知,M1、M2均为斜坡墓道单室砖室墓,墓主分别为赫连山、赫连简。墓内均发现了较
目的 探讨孤立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减退症(IHH)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IHH患儿及其家系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先证者为7岁男性患儿,因阴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