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1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好的文章,其核心在于清晰的逻辑,這是优秀文章的骨架,更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与内在条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过于重视训练学生作文语言的华丽优美、素材的丰富多样,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教师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写出思路清晰、条理明确的优秀作文。作文向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它是最考验学生思维能力、逻辑判断力、语言组织能力、主旨择取能力、素材运用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关键部分。
  一、训练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当代的写作学研究表明:“操作来自模型。”即说明写作思维的形成过程是无法直接培养的,必须通过一个“中介”,将理论内化成学习者自身的心理过程,并最终转化成文字。这就需要我们的作文教学借助“他山之石”以此来“攻玉”。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是以课堂为主要展开场所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日常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分析课文思路的能力,形成基本的逻辑思维感悟,这是有效开展作文教学、训练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教材,选取合适的文章,设计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做到明确把握思路,在感受课本教材中文章思路运用的同时,让学生对清晰的思维有明确的概念,使学生知道“何为写作逻辑”。
  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散文意境美的同时,可以向学生发问:“这篇散文不仅仅体现了意境、情感、语言的美,还有一种结构美,那么这种结构美是如何体现的?”接着,向学生讲解这篇散文的行文结构,即“在家里—去荷塘—观荷塘月色—赏四周景物—欲采莲—回到家”。然后再一次发问:“这种结构美在哪里?”在学生进行小组充分讨论之后,明确“这种结构不仅仅体现在首尾的呼应,展现出对称的优美意境,更体现出一种完整的圆形结构”。最后,请学生思考这种行文思路、写作结构对作者情感的抒发有何增益之处,且自己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如何借鉴这种优点,将其化为己用。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教授课堂基础知识之余,引导学生体会了文章明确而清晰的思路,激发学生对此类作文的敏感度与创作欲,同时给学生以作文借鉴,为后期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二、训练学生把握题目、明确立意的能力
  好的作文立意是写好作文的首要前提,也是作文的增色之处。尤其是议论文写作,题目、素材涉及多个方面,学生可选取的立意多而杂。对此,有些学生因缺乏思路或无法落笔或写到一半无法继续;有些学生因难以取舍而导致文章思路、结构混乱;还有些学生为了片面地求新求异反而出现偏题、离题现象。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集中训练学生把握、选取作文立意的能力。
  训练初期,教师可以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教材文章着手,特别是经典文言文,让学生先从这些文章中探究素材涉及的人物情感、事件特点,再从现代的角度以理性与警惕来保持阅读的清明,从而培养一定的批判性思维,使立意达到新的高度。以《陈情表》为例,学生大多会受历代文论家的评价影响,从“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出发,以“呼唤当代人伦道德的回归”为立意,创作文章。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当代文化的视角来看,李密拒绝出仕的缘由仅仅是面对强权不愿意苟且的借口,他通过一面表达恭敬,一面自我贬低,来掩饰内心的焦虑。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局限,帮助他们开启心智,挖掘出素材中的有效信息加以整合,归纳出更多合理的立意,为写好作文做好准备。
  后期,教师可以借助课前演讲强化训练,还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课前根据题目自行收集素材,对比整合,确定立意,然后小组互换互评,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评出优秀立意;之后,教师再让每个修改作文的学生写出自己的评语;最后教师对立意者与评改者均做出点评。这样,教师不仅进一步训练了学生选择立意的熟练度,又通过学生互评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归纳、分解作文材料的能力,使学生的写作思维更清晰明确。
  三、训练学生构思全文的能力
  写作前先进行构思是写好作文的有效措施,也是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明确的保证。许多教师在写作课上虽然要求学生进行行文前的构思,但却常常缺乏有针对性的训练,使这一环节仅仅流于形式。对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构思是对作文整体的把握,也就是写文章之前要“想文章”,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扩展立意,如何运用写作技巧,如何进行整篇作文的组织构架:是从辩证法出发,还是从抽象与具体出发;是并列平行搭建行文框架,还是采用逻辑推进纵深构建等,这些都是写好一篇作文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写作课上,教师可先从简单思辨作文题开始,在训练思辨能力的同时指导结构的展开。例如,针对话题“有我与无我”,应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去“想”如何构思,并选取合适的技巧来把握全文的走向。然后教师向学生深入解析“有我与无我”,引导学生从概念界定入手,辩证思考、探究“有我”即“自我”,“无我”即“超脱自我”,并进一步思考“何种情况下可以超脱自我”。之后,教师再进一步分析“超脱自我”,向学生讲解:“超脱自我既可以是达到忘我的境界,与外物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又可以是忘记小我,追求大我,即在家国大义、民族国家面前的大我。”
  具体分析之后,教师总结展示具体的构思结果,即写出整篇文章的结构:“开篇,由社会现象引入对‘小我与大我’的思考;接着,进行概念界定,明确其与‘有我’‘自我’的关系;然后,通过对列举现象或事件的分析,厘清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先分析对立关系,再分析统一性);最后,进一步点明主体,即人首先是有小我,懂得珍惜与责任,才能有成就大我的可能,进而达到无我的境界。”然后请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述修改自己原来的构思。当然,在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以质疑的方式审视观点,用问题搭建思维的框架,避免以自我为中心,通过简单二元对立思考,使文章简单化、表层化。
  这样的构思训练有针对性,学生能够有效地把握抽象概念,保持清晰的思路,避免跑题、偏题,而且增加了文章的结构流畅度,使整篇文章得以顺利展开,使文章展现出严谨、明确的结构特色,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写好文章的首要前提,更是好文章的内在体现,教师应该在写作课上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实事求是,从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出发,深入研究学生的作文特色及语言功底,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同时,要明确每个学生写作的独特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350007 )
其他文献
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实验是影响导热油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本文试图通过实验的优化设计来寻找最佳导热油工艺,在导热油中添加抗氧剂,就是为了捕捉链反应阶段形成的自由基R’和R0
本文介绍了用高炉煤气加热时焦炉炉温的调节方法以及我公司在用高炉煤气加热时的具体调节措施,并对加热调节的难点问题如高向加热、边火道加热进行了研究。
α-磺基脂肪酸甲酯(MES)是一种生物降解性良好,抗硬水能力强,环境友好的高效低毒表面活性剂,本文阐述了MES的反应机理,介绍了MES的有关泡沫力、CMC值、以及抗硬水性等物理化学性质;
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创新与想像又像一对孪生姐妹,二者不可分隔。有人把想像比做思维的翅膀,可以说没有想像也就没有创新,没有创造。作文是中
诗歌是一种凝练的、抒情的、富有想象空间、注重感受和揣摩的文学表现形式。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诗歌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诗歌所表达的意境进行领悟
锁骨骨折一般不用固定都可以治愈,因此对大多数的病例可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骨折不愈合率仅为0.1%~0.8%,而手术治疗不愈合率达3.7%。以下损伤类型为手术治疗的适应症:1.开放性骨
蜂群在严寒的长白山区室外越冬,初包装从11月中旬开始到12月中旬,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冷先后分三次把蜂群包装好。在12月21日前必须结束保温物的包装,12月21日是24节气中的“冬至”
呃逆,也称哕症。呃逆是逆气上冲,出口呃呃作声,声短而频,却是令患者不能自控的一种疾病。
所谓思辨,是一种思考和辨析的学习行为,将思辨教法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展示机会,对形塑学生创新思维有重要帮助。教师在阅读教学启动后,不妨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质疑活动、想象活动、实践活动,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展开教学调度,成功激活学生争辩思维。语文阅读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思”,而思辨能力是支持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基础,唯有全面历练学生思辨能力,才能成功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
一、问题的提出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过去的一贯做法是以院校式培训为主,即教师离岗到教师培训机构(省、市级教育学院,县教师进修学校)接受一定时间一定内容的理论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