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展开学生思辨活动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min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思辨,是一种思考和辨析的学习行为,将思辨教法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展示机会,对形塑学生创新思维有重要帮助。教师在阅读教学启动后,不妨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质疑活动、想象活动、实践活动,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展开教学调度,成功激活学生争辩思维。语文阅读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思”,而思辨能力是支持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基础,唯有全面历练学生思辨能力,才能成功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发动质疑活动,激活学生思辨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学习行为,不同群体学生有不同阅读认知,从学生个性出发展开教学,具有更丰富的现实意义。
   1.个体阅读质疑
  教师让学生展开质疑活动,能够快速激活学生思辨思维,形成崭新的学习动力。学生对教材文本展开质疑性阅读,教师需要给出一定的提示和要求,教材本身具有权威性,肯定难以找到存在的瑕疵和不足,不妨让学生找到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片段,对同一内容形成不同的理解,这也是质疑问题设计的重要取点。
  发动学生展开阅读质疑时,教师需要给出一些明确的提醒,以矫正质疑的方向。如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后,给学生布设了质疑学习任务:这篇小说写于特定的年代,面对国家沦陷,每一个有良知的国民,都会表现出极强的爱国之心。学生拿到阅读任务后,再次展开阅读思考,很快就有问题涌现:这篇小说重点是描绘韩麦尔先生的,为什么要将过多的笔墨放在小弗朗士身上呢?小镇上的居民为什么不直接和侵略者对抗呢?从小说情节中没有看到侵略者的身影,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教师对问题进行筛选,并发动学生展开集体讨论,课堂学习进一步展开。
  2.合作阅读争辩
  发动学生展开合作互动性课堂辩论活动,这是最为典型的思辨形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布设争辩话题,组织学生在不同范围内展开争辩讨论。小组争辩、班级辩论、小组对抗辩论等,都是可以选择的争辩形式,教师要针对教材教学内容展开精细设计,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奠定基础。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启动争辩思维活动,势必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动力。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作品,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辩论话题:阿长这个人物有不少缺点,也有太多值得敬佩的优点,有人说不能因为她做了好事,就掩盖她的缺点,你赞同这个观点吗?学生快速形成两个阵营。正方观点是赞成,认为阿长身上的缺点和优点同样鲜明,不能因为她做好事就忽视其缺点,这是不科学的。反方观点:阿长身上的确有缺点,但相比其优点,简直不值一提,自然可以忽略不计。教师也参与课堂辩论活动,与学生一起互动。课堂辩论没有输赢之分,通过辩论让更多学生获得学习认知。
  二、启动想象活动,引导学生思辨
  教材文本内容大多具有经典性,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更为成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课堂演绎展开学习体验,自然能够获得最为鲜活的阅读感知。
  1.展示个性想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对学生个性想象力的最直观诠释。在教材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展开个性想象,自然能够得到丰富多彩的想象结果。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想象展示舞台,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学习思维,还能够给其他同学带来启迪,形成良性学习氛围。教师在学生展开阅读想象时,需要给出必要的提示,为学生想象规划清晰方向,这对全面提升阅读学习品质有重要帮助。
  杨绛笔下的《老王》,在其肖像描写时,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将“老王”的形象给直观展示出来了。关于这个老王是怎么死的,作者没有详细介绍。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对这个情节进行讨论。学生根据阅读认知展开讨论,给出了多种阅读理解。有学生说,这个老王因为疾病缠身,最终病死家中了;也有学生说,老王身体残疾,多种疾病的折磨,让其痛不欲生,很可能会选择自杀。
  2.编演课本剧目
  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殊敏感性,教师为学生设定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自然能够为学生提供立体性学习历练。在具体操作中,教师不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有个性认知,在创编台词、动作、表情时,自然会产生一些分歧,课堂争辩在所难免,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最终达成学习共识,无疑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学习品质。
  《台阶》中的重点人物是“父亲”,这是一个勤劳的农民形象。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让同桌两个学生展开课堂演绎活动,一个饰演父亲,一个饰演作者,展开一段对话演绎。学生领到阅读任务后,积极行动起来,创编台詞,展开彩排,很快就进入到角色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给学生以更多指导,确保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点评,对学生的个性表现给出积极评价。
  三、创新实践活动,拓展学生思辨
  创新阅读教学实践,教师需要有拓展意识,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学习,为学生推介一些阅读篇目,让学生结合课内教材内容展开对比学习,自然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冲突。
  1.展开课外阅读
  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训练时,需要有兼顾意识,针对教学内容展开延伸阅读推介活动,让学生结合课文阅读材料进行多重对比阅读,并在思维冲突中逐渐达成学习共识,实现阅读认识的顺利内化和升级。课外阅读推介时,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基础和阅读兴趣取向有一定了解,以便给出针对性引导,以成功调动学生阅读学习思维,并在多重对比阅读实践中形成阅读感知能力。
  拓宽课外阅读需要一定时空条件,教师对此要有充分准备,不妨先为学生布设课外阅读训练任务。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之前,便给学生布置了课外阅读任务: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搜集叶圣陶先生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具体分析解读,形成系统学习认知,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根据教师布设迅速行动起来,查阅教辅材料,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集,展开有针对性阅读学习。教师为学生布设一个课外阅读任务,将学生学习思维无限延伸,形成崭新的阅读认知。
  2.开展读写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对读写融合效果的最直观解读。在阅读思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读写训练活动,不仅是对阅读认知的内化处理,也是一种思辨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反思、阅读感悟、阅读想象等形式展开读写训练,可以升华学生阅读认知维度。读写是对阅读文本的深度解析,也是对自身阅读感知的理性梳理。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精美的写景散文,教师在学生深度阅读基础上,为其布设了读写训练任务:学习文本写法,选择你最为熟悉的一个角落,展开仿写创作,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听说要进行仿写训练,都显得很兴奋。因为学生对写景散文有一定操作兴趣,自然能够快速启动学习思维,形成丰富学习驱动力。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关系到学生阅读学习的健康成长,教师要为学生思辨学习架设更多桥梁,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思辨训练,并在不断思辨中形塑学科能力。教师需要给出一些方法传授,让学生学会思辨、善于思辨,以拓宽思维阅读,这对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学习品位有积极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古里中学(215500)
其他文献
将Fe^2+和Fe^3+均匀地分散在聚乙烯醇高分子溶液中,用化学共沉淀法进行原位反应,制得聚乙烯醇分散水基磁流体。用Gouy磁天平、透射电镜、X射衍射仪和纳米粒度与电位分析仪对磁流
期刊
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实验是影响导热油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本文试图通过实验的优化设计来寻找最佳导热油工艺,在导热油中添加抗氧剂,就是为了捕捉链反应阶段形成的自由基R’和R0
本文介绍了用高炉煤气加热时焦炉炉温的调节方法以及我公司在用高炉煤气加热时的具体调节措施,并对加热调节的难点问题如高向加热、边火道加热进行了研究。
α-磺基脂肪酸甲酯(MES)是一种生物降解性良好,抗硬水能力强,环境友好的高效低毒表面活性剂,本文阐述了MES的反应机理,介绍了MES的有关泡沫力、CMC值、以及抗硬水性等物理化学性质;
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创新与想像又像一对孪生姐妹,二者不可分隔。有人把想像比做思维的翅膀,可以说没有想像也就没有创新,没有创造。作文是中
诗歌是一种凝练的、抒情的、富有想象空间、注重感受和揣摩的文学表现形式。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诗歌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诗歌所表达的意境进行领悟
锁骨骨折一般不用固定都可以治愈,因此对大多数的病例可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骨折不愈合率仅为0.1%~0.8%,而手术治疗不愈合率达3.7%。以下损伤类型为手术治疗的适应症:1.开放性骨
蜂群在严寒的长白山区室外越冬,初包装从11月中旬开始到12月中旬,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冷先后分三次把蜂群包装好。在12月21日前必须结束保温物的包装,12月21日是24节气中的“冬至”
呃逆,也称哕症。呃逆是逆气上冲,出口呃呃作声,声短而频,却是令患者不能自控的一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