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峪村传统古民居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123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窑洞是陕北地区随处可见的一种传统建筑,也是陕北文化的象征,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二批省级保护项目名录。在黄土高原地区,窑洞从古至今都是主要的居住形式,窑洞创造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生土文化,因地制宜地建设了供当地人民生活的千年宅居。
  现今全国各地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而窑洞被人们看作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大部分窑洞的居住者都开始纷纷改造房、建房、拆房,逐渐变得现代化,而窑洞这一建筑特色渐渐褪去了光环,失去了色彩。为此,本文以佳县木头峪村为例,介绍了当地传统古民居的建筑布局、整体形态和空间构成等,并分析了当地传统古民居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使更多的人懂得保护窑洞这一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让更多的当地人不要“弃窑建房”,盲目追求现代化,守住文化根脉。
  一、木头峪村地理范围及整体布局
  (一)木头峪村地理概况
  木头峪村(见图1)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南20千米处的木头峪乡,南北长3千米,东西宽1千米,地处黄河中游、秦晋峡谷西岸,和山西蛐峪相毗邻,也是秦晋贸易往来的水旱码头。由于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明清至民国时期当地经济繁荣,人才辈出,被人们誉为“秀才村”和“晋陕峡谷第一村”。
  (二)木头峪村整体布局
  村落整体呈现带状布局的形态,村庄有两条主要交通道路与村落中轴平行,之间又有垂直的次要道路,却有条有序,形成网状道路。当地传统古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呈“井”字,两条村街横贯南北,小巷和拱门洞相连,全村共有十个门洞,十六条巷子,房屋前后左右排列整齐,井井有条,错落有致,院子均為四合院落,却又不同于老北京的四合院,无论是结构、材料、空间、格调都不同于一般的窑洞民居。
  二、木头峪村古民居现状
  (一)古民居现状环境
  经过对当地古民居建筑的实地考察与拍摄分析,笔者发现,当地古民居建筑处于基本未有任何保护措施的状态。该村坐落在黄河冲积滩边的炎黄公路旁,入口处为该村文化广场,穿过文化广场就可以看到“井”字形的整齐院落。主路依旧为土路,除文化广场外未有任何硬化方式,洪水冲击之后,各家各户在数层台阶之上的大门也与地面平行,后续未有任何补救措施导致地势加高。
  以苗及时的院落为例(见图2),该院的院墙已经完全坍塌已成为平地,而大门的墀头、边墙上的砖雕已经模糊不清,残缺脱落,瓦当上杂草丛生,正吻也似乎失去了原有的形态,雀替上精致的木雕也已经褪色腐蚀。刻有“积德乃昌”(见图3)的门匾,经过风吹雨淋也已经褪去了原有的色彩。屋顶整体已经变形下沉,但在边墙的支撑下,整个屋顶依旧顽强地竖立在那里。透过敞开的大门,笔者可以看到院内杂草将近五尺之高,却无人打理。
  院内5孔窑呈一字排,已经无人居住(见图4),墙饰也基本脱落露出内部石材,门窗上的玻璃纸也都已经风化消失,“明柱抱夏”式的廊檐可以依稀看到昔日的高大浑厚,这些“明柱”经历风吹日晒日渐弯曲,虽然院内异常凌乱,从残留的残垣破壁中,人们依旧可以追寻到当初的宏伟面貌,其中展现出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精髓。
  (二)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
  木头峪村的建筑环境经历了历史的演变、朝代的更替,虽然其功能类型及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的稳定性,但是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存在差异性,人们的思想价值与自身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加之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木头峪村的整体民居建筑不会以完整的形态来保存,这就需要把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传统建筑的意识赋予当地每一个居民的身上。
  如今,木头峪村的人文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虽然基本格局没有太大改变,但当地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和生活生存条件也逐渐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导致居住者逐渐变少,一些集市活动、祭祀等活动也越来越少。例如,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戏楼滩,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由于洪水灾害的破坏,人们不得不重建戏楼,其风格却与之前大不相同。
  经过深入的考察与询问,笔者得知现今居住在这里的人数也不多,只有稀疏的几家,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工作或外出读书,在外买房,常年不回当地,居住的仅仅只有老人、小孩及行动不便者,多数窑洞无人看管。居民的文化与保护意识并没有那么强烈,只有少数一两家有对自家的院落进行维护维修,而绝大多数院落都处于人走窑空的状态。
  三、木头峪村传统古民居的保护
  (一)保护原则
  1.以预防为主,维修为辅
  在保护传统古建筑时,必须采取原址保护的方式,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因素对原有建筑的干预,让建筑物以原有的形态展示。
  2.保护现存实物与建筑物历史信息
  传播文化历史保护意识与思想,让村民树立保护意识,不去破坏、损害现存的建筑物以及现今残留的建筑物历史信息,以便今后的识别与存留。
  3.预防灾害侵袭,保护周遭环境
  木头峪村地处黄河冲积滩,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红枣。当地干旱、水灾频繁,导致当地居民入不敷出,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外出打工,房屋出现漏水、坍塌等现象也无人看管,村内主要道路也未有硬化。因此,当地不光要预防自然灾害,也要保护周围环境。
  (二)保护措施
  1.道路规划
  在原来的基础上,可以填平修整院外的主要道路。由于地势变化、雨水冲积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道路有较多的坑洼,容易积水,不便通行。院外巷子的宽度为2.5米,可以设置具有当地民俗文化的路灯、指示牌等,并且为村内道路进行分级。
  2.综合环境治理
  垃圾等废物在当地的巷内随处可见,可以在巷内设立垃圾分类区,让居民养成良好的习惯,方便统一处理与管理。要综合治理地下水出水问题,做好防灾防洪规划,进一步调整农田水利系统,确保农民有稳定收入,利用各种有力措施维护村中的生态环境。
  3.保护措施分析
  防护技术文物保护应遵循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方针。在建筑单体的维修上,要保证原址原样,在原来的基础上依靠工程技术,修正破损部分。例如,修复苗及时院时,由于其屋顶已经整体歪斜,要打牮拨正后,再进行加固处理。因为当地重要的古民居未有大面积坍塌而无法复原的情况,对于边墙这类砖石结构的古民居,就无需做地基方面的处理,做好定点、定期观测,尽可能做到能小修绝不大修。
  处理建筑物中的局部构件时,能局部拆落的绝不全部拆落,尽量保留原构件,以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价值,正吻、正脊、瓦当、墀头、神龛、雀替等这一类带有雕刻的瓦兽件、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构件,在维护维修的过程中要慎重处理,尽量做到不换或少换。
  四、结语
  当前,陕北地区的窑洞发展令人担忧,大多数有文化历史价值的窑洞都已经被打造为旅游景点、农家乐等,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逐渐趋于现代化,更多时候失去了原有的风貌与色彩,久而久之人们也会出现审美疲劳。近年来,社会倡导“留住从前”,人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放弃传统文化,也不能为了追求舒适度而拆窑重建等。保护传统古建筑,其实是每个人从小就被教导的理念与意识,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应该把这种意识付诸实践,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源远流长。
  (西安工程大学)
  作者简介:刘羽彤(1992-),女,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方向:空间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
  指导教师:段炼孺
其他文献
卤煮火烧是由火烧和卤煮两种食材做成的一种美食。火烧即是来源于流行于北方的一种面食,就是把面团揪成一个个馒头大的剂子,加入油盐后,用烙烤等形式做出来的一种面点,外形与南方的白面耙耙、云贵的糍粑、陕西的肉夹馍差不多,但口感最接近于肉夹馍。  如果说火烧是一道简单的民间食品,那么卤煮火烧里面的卤煮可就大有来头了。最早的卤煮出自于宫廷里面的苏造肉。所谓“苏造”并不是指仿照苏州口味烹造,而是指清朝宫廷里的一
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竞争主体,应树立怎样的成本观念来支配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长期以来,成本管理在方法上难以有重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家长虽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们往往因自己
<正>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其不仅能够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且将实现我国比较优势的革命性转移和升级,即从单纯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统计的核算与监督,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内部统计控制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企业统计制度化建设关键在于内部统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课程观念、师生角色、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如何开展作文教学,是我们的重点研究课题。特别是高三复习备考阶段的作文教学如何践行新课程的理念,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的效果,是高三一线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以读写结合训练为着眼点,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准确流畅表达为突破口的实践和探究,即运用“精要式选材——开放性写作——激趣式交流——创造性运用”的
很多亚洲大企业属家族企业,眼下许多经营者年事已高。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创业的这些企业家如今虽然至少已70高龄,但是他们多数仍大权在握,而且还不打算交权。他们子女的情况
查尔斯和爱玛还必须考虑子女们的正式教育问题。达尔文家和韦奇伍德家一直以来都走在时代的前列。查尔斯的祖父伊拉茨马斯对于卢梭在《爱弥儿》中所体现的革命性观念充满兴趣
我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吸收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上海梅山(集团)有限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联合组建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这是贯彻
情态动词是英语动词中最难把握的一类,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掌握情态动词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情态动词的基本词义,但还要认真比较情态动词的用法,注意其细微差别。熟悉了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