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感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地把握课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的收获和进步的程度发挥到最大化,这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显著标志。尤其在当前“减负”与“质量”这鱼和熊掌两者必须兼得的时候,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觉得必须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认识要到位,在具体的操作上要讲究。下面我就以最近在“图形的旋转”两次教学的比较中,谈谈自己的感受。
  片断一:感受旋转的美,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的旋转。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周末的生活刚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过得丰富多彩!谁想和大家说一说,你们都去了哪儿,都做了些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知道你们的周末过得都很有意义。现在有没有同学想问问我呢?
  (老师你周末去哪儿了?)我去杭州博物馆参观了一次民族绘画展览,欣赏到了许多美丽的图画,当时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下来,现在老师带来了给你们看一看。
  
  师:这些图美吗?(美)在这些美丽的图案中还隐藏着数学的奥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能发现?
  生:这些图都是由几个一样的图案组成的轴对称图形……
  师:你们很善于观察,但准确点说,它们是由图形经过旋转而形成的。这也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图形的旋转(板书)。
  (二)温故知新
  师:旋转我们以前已经接触过了,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都见过什么物体旋转?
  生:风车、水龙头、汽车轮、风扇、钟表……
  师:我也收集了一些旋转的物体,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略)
  主要问题:没有联系学生的认知意识,没有选好起点。
  策略: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立体图形的旋转向平面图形的旋转过渡,最后再转向数学化的语言。
  改进教学:
  1.生活中的旋转。
  旋转我们以前已经接触过了,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都见过什么物体旋转?
  生:风车、水龙头、汽车轮、风扇、钟表……
  师:我也收集了一些旋转的物体,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旋转的物体)(图略)
  汽车,船舵,风车,地球。
  2.还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你们见过吗?(课件展示)
  
  师:这些图美吗?
  ……
  片断二:操作感知图形的旋转。
  1.出示半圆片,旋转45°,旋转90°图,判断图形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应该在哪个位置?你是怎么判断的?
  2.图形A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后,你认为下面哪副图是正确的?动手试一试?
  3.图形C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D,请你画一画。(课件出示风车)
  4.图形D还可以怎样得到?
  图形()绕点O()时针旋转()度。
  主要问题:没有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原材料,半圆学生是不会画的,旋转后只能找一条对应边,在学生对空间模型的初步构建上可能起一定的误导作用。
  策略:改用四分之一圆做模型材料。
  改进教学:
  师(演示旋转90度):这个图形2,可以看作图形1绕着点0,顺时针旋转多少度得到?(再次演示)(90度)
  师:你从哪里看出是90度?(学生演示)到底是不是,我们用笔来笔画一下,对不对?(对)
  师:还可以在那些地方看出图形,到图形2绕0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
  另从这条到这条,师用红笔画一画。
  师:你们来试试看,是不是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度。
  师:图2绕着点0顺时针旋转90度,将在什么位置?请你在纸上动手试试看。
  生动手尝试。
  师:你认为你转的对吗?(对)对的理由是什么?
  生1:从这条边来看,绕0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是到这个位置,从另一条边来看,绕0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是到这个位置。
  师:你们同意吗?(同意)。
  师:请同学四人小组讲讲你是怎么旋转的。(生交流)
  师:下面请大家动动手,将图3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4,你们会吗?(会)
  师:请你在刚才的纸上,画出图4,画完后想想,你是怎么画的,请同学上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画。
  师:你画得真好,能和大家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2:这条边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度到这个位置,这条边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度到这个位置,再量出它们的长度。
  小结:每一条边旋转之后都和原来那条边成90度。
  片断三:创新应用。
  师: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这就是数学的奥秘。那么,你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什么美丽图案是图形旋转后得到的?(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是我国河南艺术学院青年教师肖红利用图形旋转的道理设计出来的,当年她只有28岁,但她的设计却在海内外七千多个参评作品被选中。
  师:看到这个作品再结合今天我们的学习,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生:我也想创作一个这样的作品。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这样一个机会,我校艺术节需要设计一个会徽,你们能利用旋转的道理设计一个精美的会徽吗?(能)请同学们拿出方格纸,先想好要设计什么?再利用学习用具设计你们想要的图形。好!下面请同学们开始创作吧!
  创作好的展示在黑板上。
  师:看到同学们的创作,我真为你们骄傲,我相信只要以后你们认真观察,虚心学习,将来一定会超过肖红的成就。
  主要问题:虽然给学生学习了一些课外延伸的内容,但总的来说还是趋于表面的,只是学习了简单的旋转,创新还需要提高。
  改进:出示不规则图形,如等边三角形、直角梯形、圆、半圆等的旋转,找一些隐藏的对应边,旋转90度后的图形是怎么样的?
  ……
  
  结束语:
  学生的经历影响他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他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而言,学生都有他自己不同的经历,这个经历是他们学习的基础也往往就是我们教学的切入点。所以,我们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真正做到“学生怎样生活和经历的,我们就怎样教学”,教学的思路顺着学生,学生自然参与率高,自然会感觉到自己距离数学是那么的近,理解知识也会变得轻松无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一直在追求的目标,我会努力研究推敲改进做法,力争在“有效”上有新的突破!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是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种教学行为。  1.兴趣引导。  (师通过“脑筋急转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火柴盒内只剩一根火柴棒。A先生想点亮煤油灯,使煤炉起火,并烧开热水。问:应该先点燃哪个物品比较好?  (2)1 1=?(让学生随意想象)  生1:1
篮球是以手为中心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也是奥运会核心比赛项目。篮球起源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其主要的国际性篮球组织是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篮球联合会。世界篮球水平最高的联赛是美国篮球职业联盟(NBA)比赛,代表中国水平最高的联赛是中国职业篮球联赛(CBA)比赛。著名的NBA明星有乔治·麦肯、“魔术师”埃尔文·约翰逊、“飞人”迈克尔·乔丹、“小飞侠”科比等。  1896年,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在2002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有幸参与了一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比活动,从被评价者到评价者的角色转变,使自己对数学课堂有了全新的认知。毋庸置疑,教学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进程,各种新理念和观点在不断提出的同时又被不断地更新,然而,四十分钟的课堂是以牺牲一些最朴素的教学原则为代价的吗?此次活动中两个不起眼的课堂教学片断,引发了笔者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教学片断一:“三角形的认识”中顶点和边的关系的教学  师(
在一次农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课上,某教师上了一节示范课——“图形的奥秘”。由于本文只想探索与研讨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案例辨析,所以只提供了关于“折”这一教学片断,并以此进行反思与提升。  一、课堂实录  师:轴对称图形需要满足哪两个条件?  生:能完全重合。  师:怎样使它完全重合?  生:对折。(师板书:对折、能完全重合)  教师安排了一系列习题,如“判断给出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下面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主体获得发展,需要教师找到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其积极投入数学课堂,演绎课堂精彩。”数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旧知不断积累、不断丰富并由此获得生长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并能够抓住知识的基点,从生长的角度导入课堂教学,并充分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研究“商的变化规律”一课教学时,进行
基本信息  书名:《生活是可爱的》  作者:季羡林  ISBN:978-7-5535-1897-8  装订: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页数:240页  定价:45元  开本:32开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当我们欣赏北宋范中立所作《溪山行旅图》的时候,我们首先被画面博大、雄浑而宁静的气势所感动。险峨耸翠,万木葱茏,其间悬瀑一线白天而降,穿云走雾,到山脚汇为潺湲流泉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参与、愿参与、有效参与,运用生动的教学艺术,让学生不自觉地卷入学习过程,享受“学”的乐趣,掌握“学”的方法,生成“学”的能力,养成高效学习的习惯,进而获得全面发展、生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提供形象可感的生活场景,扩大参与面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
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之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重视生成性的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就迫使教学活动既要“预设”又要“生成”。预设就是“防患于未然”,是教学的前期准备,教师要在课前把教材读透,对教学重点环节进行必要的提前预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生成则是体现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是教师在遇到问题后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的结果,虽是“亡羊补牢”但却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升华。如何让“预设”和“生
分析:  教材是以一幅主题图为背景展开的,主题图上画的是一所学校的大门口,有马路、房子、斑马线等教学素材,其中比较有价值的是学校门口还画了两个大花坛,一个是长方形的,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复习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再引导到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去。应该说,按照这样的素材进行教学未尝不可,但我在思考,这样的素材明显让人觉得不伦不类、牵强附会,纯粹是为了得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
对于新加坡的中学生来说,经过小学阶段的洗礼,他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能力去了解这个世界,然而当前的世界,在历经科技革命之后,信息爆炸,各类资讯鱼龙混杂,难以分辨。  而刚刚掌握解开这个世界“方法论”的孩子们首当其冲,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同学们正确分辨虚假信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成为了新加坡中学老师们关注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目前,新加坡学校的老师们正在用现实世界的例子来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