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培育和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和2014年六一儿童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入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历史渊源和实践要求,对年轻一代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殷切希望,深刻指出了当代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责任和努力方向。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小学德育作出了具体部署。
  一、立足时代特征,大力弘扬学校德育主旋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凝练了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它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又与社会建设和现代文明水乳交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这意味着,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道德发展是其首要目标;对于“树人”的教育工作者而言,“立德”是其首要任务。《意见》回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灵魂和主线,贯穿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这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是自2004年贯彻中央八号文件实施意见以来,教育部出台的又一个中小学德育的综合性文件,标志着中小学德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中小学德育工作,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突出五个重点,努力打造学校德育升级版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引导学生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重点抓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
  一是突出优秀传统教育。《意见》强调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必须充分继承和发扬。
  二是突出公民意识教育。《意见》强调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大力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增强国家认同,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塑造合格公民才能培育良序社会,培养现代公民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意见》专门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反映了对于个人与社会良性关系的高度关注,希望通过公民意识教育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是突出生态文明教育。《意见》强调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普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面对着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和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在中小学普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必须依靠我们每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际行动。
  四是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意见》强调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即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基础的,学校教育也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开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自我,挖掘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五是突出网络育人功能。《意见》强调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不断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合理使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信息社会,可以说是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网络是双刃剑,教育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正确处理好个人和网络的关系,能极大地丰富学习、生活、交往,享受方便、快捷、高效,不正确对待网络,便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和负面影响。
  三、推进三项改革,着力提升学校德育有效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全国上下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号角,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也在深入推进,中小学德育改革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期。《意见》体现了明确的德育工作改革导向,各级教育部门和德育工作者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借改革东风,改进德育工作,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增强活力,以改革提升育人实效。
  一是改革学校育人模式。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把握德育规律性的前提下,积极构建横向沟通、纵向衔接、全面育人的立体化德育体系。不仅突出直接德育,也要体现间接德育,不仅突出显性德育,也要重视隐性德育。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校内走向校外,从思想认知到亲身体验,从亲身的实践体验逐步内化为受益终身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自觉。注重全员育人,明确提出探索推行德育导师制,让每一位教师都担负起育人的职责,而不是只有班主任在育人。注重全程育人,综合运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等载体,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全方位育人,空间上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育人合力,时间上从低到高各年级德育内容形成体系。
  二是改革德育方式方法。突出实效性导向,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注重循序渐进、注重因材施教,润物细无声,真正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强调知行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具体来讲,在课程育人上,突出“渗透融合”,改变单纯传授知识、说教的方式,推进五科统筹,发挥各学科综合育人功能,与课程内容结合,在人文内涵体验、科学探究发现、自然世界认知、体育艺术修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育人上,提倡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到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锻炼,强化实际行动,作为对道德认知的补充,完善机制,变小打小闹为大动员、大行动,量变才能有质变。在文化育人上,突出“潜移默化”,树立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传承校园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管理育人上,突出“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班级管理和其它面向学生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都要充分体现友善、平等、公正、民主、和谐,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三是改革德育治理结构。改革评价制度,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评价学生、考试招生的重要依据。加强督导检查,将德育工作纳入到教育综合督导和责任区督学工作范畴,夯实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等各项保障。突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综治、公安、民政、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在学生道德培养、特殊群体关爱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构建新型家校关系,推动学校、家庭在孩子品德培养上“一体化”进程,利用家长委员会等平台,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手段及时沟通,进行新型家访,互相配合,互通有无,共同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王永丽)
其他文献
<正> 中国招投标行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产生的新兴行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颁布之后,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已纳入法制化轨道,基本实行了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中学位于开发区辽河西路41号,创建于2000年9月,是一所具有14年历史的年轻的初级中学。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108名教职工,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
近日,山东省肥城市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共同体第六轮“翻转课堂实验”启动仪式,在实验小学桃花源校区圆满举行。会上,肥城市实验小学的12位学科教师代表,逐一进行了精彩的微
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下发通知,表彰贵州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等三部门,荣获“2014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施优秀组织奖单位”。  2014年,在贵州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办公室的指导下,我省有关部门直面时间紧、任务重等现实条件,迎难而上,高质量完成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部署的2014-2015学年度秋季学期五年级和九年级学生的数学、体育与健康,五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在四年级、八年级时
2015年9月8日,首届“启功教师奖”在北京师范大学揭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颁奖大会。
与诸多自然学科相比,如何突破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似乎有更多障碍。因此,要突破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理解概念的抽象性,摆脱作为显性德育课程固有的“说教”嫌疑
规范办学行为,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保障。基础教育若要更好地完成为整个教育体系打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双重使命,就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坚持不懈地推进素质教育。下面以对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规范办学的调研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本次调研主要涵盖了学校落实课程计划、规范教学时间、控制学生作业量、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规范补课和办班行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学管理、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这一特定职业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自由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低程度不仅影响着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和专业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缺失职业幸福感的原因  有调查显示,随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广州市普教系统近万名中学教师中,不少人不同程
为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上海市实施办法》,构建面向适龄儿童少年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基一[2014]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厅[2014]1号)要求(相关文件可在教育部官方网站查询下载),现就进一步完善本市义务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始创于1938年,初名为“陇豫公学”。1946年由甘肃迁至河南,1958年改为现名。学校现有三区六部:京广校区、迎宾校区、开元校区;高中部、初中部、西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