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潮间带1995–2010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变化

来源 :生物多样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zha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1995–2010年在深圳湾潮间带5条断面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分析了群落的物种数、栖息密度、多样性指数(H’)、丰度指数(d)和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M-AMBI)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物种数、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和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即距离深圳河口越近,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越少,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和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越低。空间差异还体现在越靠近深圳河口的取样断面,大个体物种,如羽须鳃沙蚕(Dendronereis pinnaticirris)和腺带刺沙蚕(Neanthes glandicincta)的栖息密度越低,而小个体、生命周期短的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和寡毛类动物栖息密度所占的比例越高,丰度生物量比较(abundance biomasscomparison,简称ABC)法证实了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推测是由于深圳市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排入深圳河的污水量增加,导致距离深圳河越近,有机质含量越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栖息密度、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的年和季节变化各不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其他文献
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微生物和大生物 (动、植物 )相比 ,存在着多种显著差异 ,因此其多样性研究、保护及利用也有所不同 ,尤其是研究方法亟待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室内导航定位技术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分析室内导航定位的相关技术,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改变课程中过于强调静态的知识本位。但在实际开发中不免发现,由于
随着科学家对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的重视,评价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当前入侵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以及土
基于研究区数字高程以及2005、2014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首先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甄选出最佳模拟尺度,然后将Markov模型与CLUE-S模型相结合,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
自1995年首次在崇明东滩发现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以来,该外来种已在东滩扩张成为最具优势的植物之一。作为东滩常见的两种人为干扰,冬季火烧和收割可能会对互花米
发生在广西北海海域的“鲸鲨被捕杀”一案终于告破。广西北海警方5月15日披露,包括涉事“粤廉渔12888号”渔船船主陈某妃、指挥捕捞的船长邱某泉,以及非法收购鲸鲨的廖某、黄某
报纸
岷山中部地区是我国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种群分布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砍伐森林、种植药材等农业活动较为突出,可能对大熊猫及其生境利用造成不利影响
遥感技术(RS)现已广泛应用于海岸带资源调查、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以及滩涂植被定量分析。作者应用2003年8月2日Landsat5-TM多光谱遥感影像,利用遥感处理软件ERDASImagine8.6T
为高效利用鱿鱼及其下脚料肝脏蛋白水解物,采用酶解技术和凝胶过滤分离等技术对鱿鱼肝脏蛋白水解液中抑制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胃蛋白酶为鱿鱼肝脏蛋白水解的最佳酶类,同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