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策略与实践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anl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采取何种策略实施国际化战略已成为各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体,地方高校走国际化的发展之路,既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趋势的需要,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青岛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顺应时代要求,积极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策略;实践
  一、引言
  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着重强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任务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2016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边组织的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点推进、合作共赢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
  两会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国际交流合作列入高校的“五大职能”之一,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新期待。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体,其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指主要靠地方财政支持,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219所,除100多所中央部属院校,其他属于地方本科院校,占到本科院校总数的85%以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体部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地方高校的大发展,地方高校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既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趋势的需要,也是其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教育国际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无国界化也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便利条件。由此带动了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形成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
  当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要求大学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一带一路”“科教兴国”等国家层面倡议和战略的推进,对我国地方高校提速国际化进程提出了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只有面向世界,吸收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走教育国际化之路,才能够适应世界潮流,跟上时代步伐。
  (二)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渴望了解他国的文化知识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学者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掌握本学科在国际上的最新发展;高等学校要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也必须扩大国际教育交流,不断学习和借鉴他国先进的办学经验。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校资源配置相对薄弱,办学意识相对封闭。教育国际化为地方高校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空间,无论是生源、师资、资金、资源问题还是教育方式方法、管理经验问题,都可以通过教育国际化渠道找到解决的方法。因此,地方高校要更加主动融入国际化,引进海外智力和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教育国际化是“双一流”建设的现实需要
  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显著特征。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强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校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经之路。
  《方案》要求破除身份固化,促进公平竞争,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鼓励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一流”建设路径。这就为更多地方高校参与到“世界一流”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一些地方高校是行业特色型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也是其实现自身使命的迫切要求。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和创新资源,把国际化嵌入办学过程,促进一流学科的建设。
  (四)教育国际化是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人才竞争、人才需求和人才标准的全球化。实施教育国际化以培养造就大批高层次、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内在規律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要求。《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高等教育国际化把我国地方高校推向了广阔的国际空间。它要求高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和市场,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拓宽办学资源渠道,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三、教育国际化策略与实践
  实施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地方高校发展的共识。青岛科技大学作为一所省属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教育国际化战略”,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发展之中。学校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国际化之路。   (一)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通过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配合企业走出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境外办学,稳妥推进境外办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地方高校提高自身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方式。青岛科技大学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合理有效地引进和利用国外高校的优质资源,进行融合与创新,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1.探索与实践中外合作办学品牌发展新模式
  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德科技学院,已成功运行16年,被誉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中德科技学院借鉴吸收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先进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引进德国优质的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中德两种语言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中德两国的经贸、科技交流与合作提供国际化人才。
  中德科技学院基于教育国际化的教学理念,采用中德双方共同拟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提高国际化人才质量,学院优化各专业师资结构,形成了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学院各专业师资由海内外泰山学者、德国高校资深教授、海外特聘教授及青岛科技大学的优秀教师构成。学院将跨文化的知识和观念融入课程,德语教学由中外教师共同承担;专业课教学采用中德双方教授“结对授课”模式。目前,学院学生在“3 2”的培养模式下,经过国内外本科阶段的学习,实现自身跨文化交流能力、工程实训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国际化意识及国际化就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学院借鉴德国“双柱式”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第二课堂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引入国际化理念,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无缝对接。根据德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技能标准,制定学生技能培养方案。学生在国内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同时,还在青岛市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根据德国高校标准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学院在加强与帕德博恩大学合作的基础上,坚持与德国其他高层次综合性大学及研究型大学合作办学,先后与锡根大学(Universit?覿t Siegen)、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Hochschule Koblenz)、伊尔梅瑙工业大学(TU Ilmenau)、西鲁尔应用科技大学(Hochschule Ruhr West)开展本科生、研究生项目合作。2015年10月发布的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公布的《中国战略(2015-2020)》中,第三章援引了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锡根大学和科布伦茨应用科技大学在中德科技学院合作办学方面的成功范例,对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教育合作项目作了较全面的推介。
  2.探索与实践双元制办学新模式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速度 德国质量”的倡导,充分发挥教育对两国社會、经济发展以及创新力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青岛科技大学、青岛中德生态园、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联合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共同建设“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校区”。设立中德校区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新形势的需要,以及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迫切需要。青岛科技大学通过引进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及德国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中德校区面向高中毕业生实施四年制本科教育,采用“双元制”和“1 N”教育模式。“双元制”高等教育中的“一元”指高校,另“一元”指企业。学生既在高校学习基础理论及技术,又在企业接受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新模式。“1 N”教育模式是指以青岛科技大学为载体(“1”),结合德国不同高校的优势学科(“N”),选择性地引进德国优质教育资源。青岛科技大学作为教育主体负责学校教学与管理、学生的招收录取与管理、办学质量保障等,德国帕德博恩大学负责提供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办学模式。
  作为高起点、高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德校区将进一步拓展中德高等教育合作空间。中德校区全面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与德国高校、培训机构特别是在华德企密切合作,采用“产学融合、中外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一批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通晓国际规则、掌握德国标准、实施德国精致工艺的复合型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
  3.探索与实践特色学科国外办学新模式
  特色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青岛科技大学被誉为“橡胶界的黄埔”,学校利用其橡胶工程学科这一传统学科优势资源,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橡胶谷集团合作成立“泰中国际橡胶学院”。
  泰中国际橡胶学院是山东省高等院校首个在境外设立的办学机构,是山东省高等教育资源“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对推动全省教育国际化进程,扩大山东省教育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泰中国际橡胶学院是青岛科技大学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典型案例,着力打造成山东省在教育领域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品牌项目,为国家和山东省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贡献更大力量。
  泰中国际橡胶学院主要面向泰国招生,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三个专业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及职业教育。其中,本科教育学制四年,实行“2 2”分段式培养,学生前两年在泰中国际橡胶学院就读,后两年在青岛科技大学就读。泰中国际橡胶学院将“一带一路,橡胶为媒,教育先行”作为办学宗旨,旨在培养一批具有泰中两国文化背景、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化工橡胶行业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为泰中两国的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人力资源。
  (二)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营造学校的国际化氛围   留学生教育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无疑是推进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学校坚持教育面向世界,不断提高开放意识,多渠道多层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学校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充分利用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山东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资格院校的优势,结合青岛市地域特色、地缘结构和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实施“留学科大”计划,通过新媒体的传播等多种途径,加强学校留学项目的宣传工作,努力扩大招生国家范围,面向更多国家和地区招收不同层次的留学生,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到学校学习,不断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双向交流,倾力打造“留学科大”品牌。坚持规模质量并重,优化留学生国别区域布局,调整留学生层次和专业结构,规范完善留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积极利用泰中国际橡胶学院的平台,不断扩大国外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提升质量,拓展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新途径,吸引更多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校学习,增加学历教育留学生比重,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
  学校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契机,鼓励教师用外语或双语授课,同时根据合作办学合同的要求和实际需要,国外合作院校派一定数目的留学生来校学习,与中方学生一起上课,专业课程使用外语或双语讲授,教材以国外原版教材为主。2012年,学校与帕德博恩大学开展“机械工程在中国”来华硕士项目,联合培养德国留学生,开辟了合作办学的“双车道”。“双车道”的开通不仅为德国学生提供了在中国学习汉语和文化的机会,更为在校中国学生提供了语言交流学习的机会,营造了良好的国际化学习氛围。
  (三)加强外语及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国际交往能力
  外语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基本工具,也是了解外国文化的钥匙。加强外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使用一门国际语言作为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的工具。为此,学校建立了大学外语课程体系,不断加强和改善外语教学。学校大学外语课程体系由常规系统和辅助系统构成:常规系统为“大学外语课程”,辅助系统课程包括大学外语公共选修课,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培养其外语应用能力。另外,把课外学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是学校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的VOC外语广播电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课外学习外语的平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通过口语大赛、外语文化节等各种文化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外语应用能力。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必然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增强国际化就业竞争力,学校在加强外语教学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校《关于实施双语教学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了双语教学形式、开课要求、任课教师条件、质量保障、激励措施等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加大双语教学改革的过程监控,定期组织教学督导组深入双语教学课堂,督导和反馈教学质量,并通过学生评教的方式调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接受程度,保障双语教学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意识与能力的创新人才,学校制定了《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其目标是通过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符合学校实际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在积极稳妥推进双语教学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示范性双语课程建设标准,重点资助建设一批双语课程,促进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共享教学资源。根据外语学习的特点和专业课教学需要,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时间,推行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保证双语教学质量。随着慕课的兴起,学校加入了EdX、Coursera等慕课平台,保证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鼓励学生选修国际化课程,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机制。
  (四)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国际化就业能力
  早在2007年,学校构建的具有国际化意识的大机械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就获批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进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试点教学改革,探索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可行性建设方案及保证措施,逐步建立具体可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以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国际标准以及拥有国际化意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该项目通过增设《时文阅读与写作》《英语视听说》《高级英文阅读》《英语演讲》等课程夯实学生的日常英语基础,提高其听、说、读、写能力;通过《科技英语翻译》与《科技论文写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通过双语课程的开设,逐步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的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课程采用纯英语授课,培養学生熟悉国际化标准和规则的能力,选送学生到外资、合资、涉外企业等具有良好英文交流环境的企业中进行毕业设计,采用包含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双导师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使用英语交流与工作的能力。
  2015年,学校与青岛市机械工业总公司(QME)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QME绿色成型)专业,并成立了校企联合办学QME绿色成型专业管理委员会,共同完成QME绿色成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QME绿色成型专业开设德语和英语两门外语,以德语为主,旨在为QME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机械技术人才。学生自愿与公司签订培养协议,QME为签约学生提供全额的学费。
  学校与跨国企业合作共建实验教学平台和人才培养中心,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联合建立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工业自动化(FA)联合实验室,与德国朗盛、法国道达尔、日本阿尔卑斯株式会社等国际知名公司共建研发中心、国际工程师培训中心和学士后流动站。学校在与德国朗盛公司、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等合作中,由外方通过设立研究基金等方式,提供经费,让学生参与项目研究,这既解决了企业所需又培养了学生,同时为学生毕业后到外方公司就业提供了机会。另外,学校与日本阿尔卑斯株式会社、大宇宙(Trans Cosmos)公司、美国泰科电子(Tyco Electronics)等世界500强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共建“国际工程师培训中心”“学士后流动站”“大学生创业中心”等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对进入培养基地的学生进行包括专业技术、语言、文化、礼仪公关等在内的各方面知识的集中培训,并提供带薪实习机会,以实现在知识结构中的“无缝对接”,积极培养企业所需的国际化人才。与跨国公司的这些合作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开阔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视野,而且拓宽了就业渠道,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开拓毕业生国际化就业渠道的新尝试。
  四、结束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为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地方高校通过合理地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可以提高地方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地方高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摸索适合自己的模式,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青岛科技大学由一所普通的化工学院发展成一所以工为主、各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发挥优势特色学科辐射带动优势,抢抓机遇,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坚持“引进、输出、融合、创新”并举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成效显著的“教育国际化”的路子,成为山东省属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朱婷婷
其他文献
德国联邦家庭部长弗兰齐斯卡·季菲(Franziska Giffey)提交的《优质托幼机构环境法案》(Gute-Kita-Gesetz)规定,為提高儿童保教质量,德国联邦政府计划在2021年之前向各州投入35亿欧元,致力于减少家长负担的托管费用、改善托管师生比、提高幼师培训质量以及提升儿童语言能力。  联邦政府的投入将会根据各州6岁以下儿童的比例进行分配,与各联邦州政府签订协议,确保投入资金按照规定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UIL)官网2018年4月5日报道,UIL已发布5份区域报告,主要内容为世界各地区成人学习与教育进展情况,并完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学习与教育全球报告(第三版)》(UNESCO’s Global Report on 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GRALE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UNEVOC)官方网站2018年5月25日报道,UNESCO-UNEVOC于2018年5月24-25日在波恩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2018年5月4日报道,匈牙利的“生态校园”项目(Eco-schools Programme)取得了成功。  该项目由匈牙利教育研究与发展研究所(Hungarian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HIERD)于2000年啟动,目前已拥有40所试点学校。项目以实践的方式、通过主题学习介绍可持续发展原则。
摘 要: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拨款资助大学科研的应急性举措,在和平年代逐步走向常态化。政府支持、组织理性、开展“大科学”研究,是战后美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组织发展的突出特征。美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组织由此也从学者自发的行会式组织转向了有组织、有计划的规模扩张阶段,突出体现为组织结构的日益明晰、组织章程的规范有序、科研协作的组织化与规模化发展。以此为标志,美国研究型大学进一步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伯克利分校劳
摘 要: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国内第一所引进俄罗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俄合作大学,该校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三方在深圳合作举办的非营利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该校以建设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致力于开展精英教育和高水平研究,服务中俄两国战略合作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2017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首次面向全社会招生。为深入了解这所年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坚持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民族性与传承性,并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资源,才能立足中华之本,不断开拓创新,从而建设起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文化自信,这也是《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的首条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开拓创新之路,他指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
很多年前,当我和几个俄罗斯朋友在哈尔滨中央大街闲逛时,发现周围有很多的 “pectopahs” [p?着kt’o?尬’ pɑz] ,便对身旁的朋友说起我的发现。然而,他并没有听懂,一脸疑惑地看着我。“pectopah 是什么?”他问。“是个俄语单词……你不知道这个单词吗?”回答他的是我的一脸惊讶。几轮解释下来,他们提议让我指给他们看看到底什么是“pectopah”。我转身指了指一个招牌,结果他们突
作者简介:奈尔·B·韦思曼(Neil B. Weissman),美国迪金森学院(Dickinson College)院长兼教务主任、历史学教授。韦思曼领导了迪金森学院的可持续教育行动计划和该学院的全球教育课程建设,是该学院《2001战略规划》(2001 Strategic Plan)的主笔人。  2006年,康奈尔大学校长弗兰克·罗德(Frank Rhodes)在《高等教育纪事报》(Chronic
目前,共有856万名学生在英格兰地区的中小学就读。其中,公立小学有4615470人,公立中学有3193420人。根据2016年6月底英国政府公布的数据,由于过去5年来大量移民涌入英国,英格兰平均每所小学增加了一个班级的学生(30人)。在英国的每14名小学生中,就有1名是英语为第二语言或非英裔的白人儿童。  2015年1月以来,就读英格兰中小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了12.1万人,其中小学生高达10.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