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代华:以“德文化”唤醒师生内心需求

来源 :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_Dru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0年至今,肖代华在仪陇的教育事业上奋斗已超过30个年头。从普通教师一步步成长为学校“掌舵者”,不同的岗位给了他不同的历练。对教育,肖代华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在他心中,好教育是心灵的唤醒。“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唤醒人内心的正确需求,人有了内心的需求才能利用外界条件,使自我不断成长。如果没有内在的需求,再好的教育条件都不能被利用,任何教育活动和行为都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教育活动就会事倍功半。”肖代华说。他认为,唤醒内心需求,永远比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灌输更重要,也更有效。
其他文献
【摘 要】绘本以图画书的形式,通过连环画配以短文描述的形式,向读者传递信息或讲故事,其符合幼儿的思维模式,利于幼儿熟悉故事内容,把握故事情节,适合用于对幼儿进行文学启蒙教育。本文简要介绍了绘本阅读的意义,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对于绘本阅读内容的选择性,给出了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特色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本刊讯4月20日,“红心向党匠心育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红色主题系列模型教育竞赛(天津赛区)暨2021年天津市青少年“红色航程‘船’递梦想”模型教育竞赛活动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启动。活动现场,与会人员观看了南湖红船视频,“五老”志愿者和少先队员代表共同绘制党旗,并由辅导员指导学生进行无线电遥控南湖红船模型航行操控体验和南湖红船模型制作。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已经提升到了一种新的高度。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我们要用一种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那就是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中
【摘 要】道德与法治,就像是两大标杆一样,树立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让学生有了反思自己的机会。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指引下,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建立完善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要想提升学生的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就要从学生出发,立足道德与法治为学生提供教育帮助,让学生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加强学生对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可以突出学生的表现,增进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受其年龄制约,在阅读过程中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教师应将课外阅读模式引入教学环节中,以此确保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作为通过形体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艺术以人的动作为艺术手段,抒发了不同的情感表现,寄托了人们对于美的向往与追求,具有表现性、象征性、律动性等多重特征,拥有着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多元化的舞蹈表现内容,精彩绝伦的舞蹈表演,在为人们奉献多重感官体验艺术美的同时,也激发了民间剪纸艺术家的创造热潮。其结合自身的审美情思与创作理念,对舞蹈艺术中的动作、服装等元素提取出来并创意变形,在巧妙艺术处理下,动态化的舞蹈元素变成了静态化的剪纸艺术作品。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剪纸艺术的素材组成,为剪纸艺术创造与创
本文主要介绍了连续蒸煮生产系统搬迁项目的改造工艺方案,采用新型Optibin™木片仓和闪蒸罐,以及蒸煮器的改造和紧凑喂料系统实现蒸煮系统的升级换代,并分析了新蒸煮工艺方案的优势及应用效果。
在《史·周本纪》中,周昭王姬瑕于西周历代君王之中可能是比较没有存在感的一个了。司马迁仅用了“昭王之时,王道微缺”以及“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这两句话便草草概括完了他的一生。那么这位周天子执政的18年中,难道便真的无事可书吗?而他的“南巡不返”背后到底又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形成正确爱国情怀,为发展历史文化和正确正确素养奠定坚实基础。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形成原因与背景文化,还要了解该历史事件和文化对后世产生影响。我国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家与国体现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家国情怀教学能促使学生深层次理解历史,全面提升历史文化素养与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在历史教学融入家国情怀策略,望给予
“读书就像爬山一样,爬得越高越有信心。”曹紫英说,在教学中,她经常给学生们以信心,让他们勇于攀上眼前的高峰,实现自我的价值。“谢谢老师您没有放弃我,让我的人生变得不一样!”在一封书信里,曹紫英曾经的学生刘文轩如是写道。从教26年,像刘文轩一样的学生,曹紫英遇到不少。也正是因为遇到了曹紫英,他们的人生变得更积极,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