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术抱拳礼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践法等,对武术抱拳礼的行礼方法、含义、作用以及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促进学生品德的培养,希望能为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为培养德才兼备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武术  抱拳礼  小学体育课堂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传统文化内容之一。近些年,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越发重视,在体育课堂中贯穿武术文化,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举措之一。武术礼仪应包括以下三种:抱拳礼、鞠躬礼、跪拜礼。从场景的契合度上看,抱拳礼与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有密切联系。调查结果表明:第一,在内容上,体育课堂中上课、下课之际仅简单地说“老师好”“老师再见”这样的口头礼仪,即使是武术内容的教学,抱拳礼也常被省略,对于武德教育,课堂上的渗透也是欠缺的。第二,在表现形式上,学生行抱拳礼的动作不够规范整齐,表现得不够严肃认真。对此,本文浅谈武术抱拳礼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以期完善体育课堂中的礼仪,进而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播,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一、武术抱拳礼的行礼方法及具体含义
  “抱拳礼”在武术礼仪中最具代表性。它源于武术实践又高于实践,只有充分理解它的丰富精神内涵,才能在激励和约束下不断提高个人的武术和道德修养。
  (一)行礼方法
  直立站姿,左手成掌,右手握拳,掌心盖于拳面,在胸前环抱成圆,掌尖与下颏齐平,自然大方,目视受礼者。
  (二)具体含义
  作为习武者应该知道抱拳礼的含义。左手掌,意为德、智、体、美,屈大拇指表示不自大,谦恭;右手握拳,意为勇敢顽强;左掌心盖右拳,意为以理服人,武不滋事,克制自己,也意为天下武林是一家,五湖四海皆兄弟,以武会友。
  二、武术抱拳礼的作用
  武术文化活动中,行抱拳礼既是礼仪形式,更是一种尊重。在各种武术文化活动中,它已然成为武术礼节的代名词,在武术比赛、训练表演、武术操及教学活动中广泛运用。其主要作用是用“德武合一”的礼节来潜移默化地约束和教育人的行为,要求与人相处要有礼,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尽量避免矛盾激化,使人际关系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对于武术抱拳礼的地位与价值,学界普遍认为抱拳礼是现代最能代表中国武术文化活动特色的礼仪行为,已经作为一个“武术的”“中国的”文化符号,植根于武术文化中。
  三、武术抱拳礼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提炼与尝试
  在体育课堂中,向学生介绍中国武术礼仪文化,阐述礼仪文化在武术中的传承。尤其在武术传统项目特色学校里更要在体育课堂中体现有关武术的元素,重点讲述武术抱拳礼所包含的精神内涵与具体含义,使学生对武术抱拳礼有深入理解,当学生对武术文化初步了解后,再在体育课堂中逐步实施深化。
  中国乃“礼仪之邦”,而体育课堂又是动态的,在体育课中,可以添加具有武术特色的行礼方式,那么武术礼仪中的抱拳礼应当是最佳了。调查表明,在小学体育课的上课、下课之际,尝试使用武术抱拳礼后,发现毫无违和感,而且一定程度上让体育课堂的气氛更加严肃认真。
  四、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运用武术抱拳礼
  体育课堂是严肃的,老师和学生互行抱拳礼,用武术礼仪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言行有礼,尽量避免课堂上的矛盾激化,使课堂保持一种友善和谐的状态。久而久之,这种和谐有礼的氛围延伸至整个校园,既能丰富校园文化,也能促进武术文化传播。
  (一)体育课堂的仪式感“以礼始,以礼终”
  上课开始时,体育委员整队完毕,向老师报告,师生行“抱拳礼”。接着,师生问好,均行“抱拳礼”。然后,礼毕立正,开始上课。
  下课时,师生再见,均行“抱拳礼”。接着,礼毕立正,师生下课。
  体育课堂中上课、下课之际,师生行抱拳礼仪,长期坚持下去未免流于形式。为对武术抱拳礼的行礼方法加以规范,课中不定期对学生武术抱拳礼的动作规范行礼方法进行抽查,找出动作最标准的同学当“标兵”;或者室内课时让学生手绘行抱拳礼的“简笔画”;又或者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出行抱拳礼的作用。
  (二)教学相长有礼
  “习武先习德”“学艺先学礼”,体育课堂中应注重运用抱拳礼。比如在体育课堂上老师做动作示范,传授技能;学生请教老师或同学;同学间交流技艺,均行抱拳礼。行抱拳礼能表现出师生、同学和对手间的友好谦恭,也能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感情。
  下雨天上室内课时,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抱拳礼的内涵,可以讲述武术文化中懂礼谦让的事例,告诉学生中国乃“礼仪之邦”,自古就崇尚礼节,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践行“知礼有礼”,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三)互动展示,合作学习中有礼
  小学生的表现欲相对较强,体育课堂中掌握一个技术动作后,往往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自己。在师生互动环节,恰恰可以在展示的始末,向老师、同学们行“抱拳礼”,无形中让课堂气氛显得更严肃认真,也让“小观众们”更愿意安静地做好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
  合作学习已然成为体育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此环节的首尾阶段,以及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均要求与合作伙伴互行抱拳礼,潜移默化地约束和教育习练者。长期如此,自然建成彼此相互尊重的良好人际关系,形成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武术抱拳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品德
  小学生正处成长时期,因其可塑性较强,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在体育课堂中贯穿武术抱拳礼,将其融入教学之中,加强礼仪教育,感受武德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培养。当然,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知礼节,最终要让这些优秀的武术礼仪文化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以致用,德行合一。
  案例一:在一次体育课的小组练习中,学生甲做动作时不小心打到了相邻的学生乙,学生乙准备责怪时,学生甲对其行了抱拳礼表示道歉,学生乙见后也立刻回了抱拳礼表示谅解。通过互敬抱拳礼化解了这次矛盾,这正体现了武术抱拳礼中“止戈为武,谦虚团结,不自大”的精神所在。
  案例二:曾經有一对男双胞胎,很调皮,学习也不专心。自从老师在体育课堂中贯穿抱拳礼,展示武术风采,兄弟俩从此爱上武术。校园里见到老师,他们毕恭毕敬地行上抱拳礼;体育课堂上他们不再调皮,而是变得文明有礼,热爱学习,后来二人成为校武术队骨干。这对双胞胎正体现了把优秀的武术文化元素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让武术礼仪之抱拳礼与日常生活、学习“接轨”,也正是武术抱拳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品德的积极体现。
  综上所述,抱拳礼是武术礼仪文化的一种,为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武术训练表演、比赛、武术操及教学活动中广泛运用。然而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武术抱拳礼的运用很少见,也缺乏对武术抱拳礼的深入理解和规范。因此,尝试把武术抱拳礼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堂中,规范行礼方法,加强礼仪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希望本文能为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为培养德才兼备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东芳.现代武术教学注入传统武术礼仪文化的研究[J].文化视野,2018(3).
  [2]刘青.论“抱拳礼”的提炼与在中国古典舞的运用[J].山西青年,2018(7).
  [3]曹留军.武术教学中的礼节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2003(2).
  [4]刘国平.浅析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的礼仪教育[J].中华武术(研究),2017(9).
其他文献
摘要:自然拼读法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教授英语的方法。在这些国家,学生要用一年的学校教育时间来系统地学习26个字母的字母名和字母音,学习简单的拼读规则,然后在阅读中巩固强化这些规则。对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初学者来说,掌握自然拼读也非常必要。在中国,大部分儿童学习英语是从小学阶段开始。学生在这个阶段如果学会了自然拼读,就能较轻松地掌握单词,为英语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能让学生系统、科学地学习自然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每一个独特生命的自主发展。在“大德育观”的指导下,合肥市南门小学秉承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坚守德育实践探究的阵地,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资源,建构严密且有活力的德育网络,形成最佳的结构系统,发挥最佳的整体功能,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架构有利于学生形成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育人体系。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皆是育人环境,时时均是德育瞬间。多元创新的德育课程与评价,发现儿童潜能,为每一个独特生命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  疫情时期线上教学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调控,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如何透过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广大教师是一个新的课题。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启迪学生思维,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用视频直播或录播对数学游戏化教学进行尝试,对线上数学教学过程中游戏化教学方法应用进行了实践和分析,探索利用游戏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并进行创新,以期深化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使
摘要:主题活动是围绕单元主题或创新主题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多开展主题活动,有其积极意义:主题活动让语文走进生活,主题活动让语文走入经典,主题活动让语文走上舞台,主题活动让语文走向共生。  关键词:语文 主题活动  这里所说的主题活动,既包括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单元综合性学习,也包括我在平时语文教学过程中适时开展的语文主题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既有效地巩固了单元学习目标,也补充锻炼
摘要:科學思维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高中生物教学的迫切任务。结合现行高中《遗传与进化》教材,充分运用归纳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和模型构建法等科学方法的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终身学习 终身发展 科学思维 培养  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未来做准备,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如今科学发展迅速,知识不断更新,技术日益复杂
摘要:重“读”“写”,轻“听”“说”是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听力训练,可促进学生听力的综合发展、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听力训练 注意力 记忆力 理解力 辨析力  听力构成要素包括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和辨析力。在对小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可把不同听力要素作为训练目标,遵循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一、低段重点训练“听”的注意力和记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感受到,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无法成就一篇优秀的作文。通过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来积累写作素材是老师无法监督、考查的,所以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应当引起重视。有效摘录、坚持积累是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指导、监督,以期改变他们写作时提笔苦不堪言、选材陈旧不堪的现状。  关键词:初中
每一次的语文课堂设计、教学、反思,都是从“犹抱琵琶半遮面”到“集思广益,以备不时之需”再到“水到渠成,豁然开朗”的变化过程,它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教学中的不同追求,这就像是从“心中有教材”到“教材化心中”的质变。其实教材也只是老师的抓手,如何在课本、课堂、学生中走一个来回才是真正的智慧。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的新建学校数量不断增加,青年教师多是新建学校的显著特征之一。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业务能力,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新建学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相关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新建学校 青年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人口为84843万人,相较于2018年提高了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通用性的语言,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已经成为21世纪新时代人才应该具备的一项关键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英语的教学正在趋于死板教条,逐渐丧失了其活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仅是“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的新模式,还是新课程改革政策方針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有益尝试。  本文将从“教师自我发展,建构高品质的学习过程”“教师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