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cker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终身学习,就是要使学习跨越单纯学校教育的阶段,贯穿于人的一生;使学习从单纯的求知谋生手段,发展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使“活到老,学到老”真正成为每个人坚定不移的追求和信念。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是时代发展及课程发展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终身学习时代要求
  
  新课程不再是“镜中月,水中花”般虚无缥缈的东西,它已经真真切切走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基础教育承担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历史重任的具体落实。
  那么,我们如何面对到来的改革浪潮?是成为大浪的牺牲品,还是成为出色的弄潮儿?我想每一个人都会作出正确的解答。我觉得江泽民提倡的“学习非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勤读书、勤思考的习惯”,就是我们行动的纲领。
  所谓终身学习,就是要使学习跨越单纯学校教育的时段,贯穿于人的一生;使学习从单纯的求知谋生手段,发展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使“活到老、学到老”真正成为每个人坚定不移的追求和信念。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指出:“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也就是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再学习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情。
  首先,终身学习是飞速发展的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从19世纪至今仅200年,社会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了。曾有人估算,截至1980年,人们掌握的科学知识的90%,是二战后的30余年间获得的;而到2000年,人类的知识总量又翻了一番。过去,一个人凭着从学校学得的十几门知识,在工作岗位上基本够用,而现在指望“一次充电,永远放电”,那简直是天方夜谈。一个人在校期间所得的知识远远不能提供其一生发展使用。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地更新知识,工作的变化也要求不断补充知识。一桶水的教师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时代呼唤“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新型教师。
  其次,终身学习是新课程改革重新构建的课程结构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新的课程结构有如下特点:一是课程改革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二是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三是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为我们在学校接受的大多是缺乏人文、讲究模式的东西,所以会过分强调“是什么”,而忽略了“为什么”;过多地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了学生的经验,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总而言之就是过多强调IQ,而忽视EQ;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无论在关注层面上,还是在实施层面上,忽视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养,忽视了最值得关注的东西: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结果我们就变成了制作标准件的工人。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曾创作过这样一幅漫画:画中一个工匠正用一个模子做出一个又一个小人,请问这幅漫画的题目是什么?是“教育”。这是一个多么发人深省的比喻:千人一面出自同一个模子。如果要让这些教学思想、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春天不再生根发芽,那么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课从头讲到尾”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改变“听我教要你学”的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新型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教育者、实践者、研究者、创造者,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从而能带领学生不断成长的引路者。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需求。古人尚且能够提出“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的主张,那我们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传承和发展这种教育思想,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授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当然,所有这一切只有靠自己去探索学习来求得正解了。
  第三,终身学习是课程内容现代化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难、繁、偏、旧”和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不学习,不勤学习,无疑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致命的“后劲不足”。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需要实践、反思与探索研究。随着课程综合化、现代化的发展,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充分融合,知识面狭窄的“专业”教师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其次,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技术学的知识越来越重视。学科知识,相关的科学、人文、技术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构成了现代教师知识结构的三个基础板块,“复合型”教师越来越受到欢迎。除基本的教学能力之外,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创新教育能力越来越受重视。只有通过“深入”的教育科研,教育的理性光辉与人文色彩才能得以“生动”的挥发,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三尺讲台才能成为展示教师生命价值的绿洲。
  最后,终身学习是教育国际化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方案借鉴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课程改革的经验与理念,这本身就体现了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世界的市场已连成一片,“地球村”基本形成。经济的国际化,不仅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多元的素质和能力,而且对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也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因此,为了适应国际化趋势,教师在学习中必须对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重视外国语学习,提高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水平。
  宋代欧阳修在《答李翱书》中主张人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因为“学之终身,有不能达者矣。于其所达,行之终身,有不能至者美”。而成功的教育强调的应该是“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如果你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是一个反思的实践者,是一个富有教育良知的思考者,那么你不会忽视终身学习,正如冯建君教授所说,“让教育突显生命的灵动;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让学生成为探索的主人;让教师的劳动充满智慧与创造”的境界成为你永远追求的目标。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里,让我们摆脱镣铐真正舞起来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
其他文献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教书育人。“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承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不仅点明了二者的关系,还明确告诉我们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办法。  一、紧扣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语文教学是“人”学。
【摘 要】先秦历史散文中,“武”是一个常用字,但好多注本对它的含义解释不确。“武”字的本义,首先是舞蹈的形象.以后才引申出军武、征伐之义,武德之义,“不武”即不合武德。  【关键词】先秦 武 武德     《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一篇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人教必修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郑国大夫烛之武的劝说,与晋文公共同围攻郑国的秦穆公毅然单方面与郑国私下讲和,撤兵回国。晋文
【摘 要】对于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解读,在文学史界一直存在着许多分歧。本文借助细致的文本分析,对作品的深层内蕴作了深入的挖掘,从而认定该诗是一首荡气回肠的爱情赞歌。  【关键词】《长恨歌》 主题 爱情    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恨歌》的主题就一直存在着颇多的争议:有人认为,这篇作品主要表现了李、杨之间坚贞的爱情,描写二人死别后绵长的相思之“恨”;有人认为,此诗前一半着力批判唐玄宗“重色”误国,后
有一次,我们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文本选用了女作家筱敏的名作《山峦》。这篇文章2006年被重庆市高考语文试卷用过。散文的背景是俄罗斯十二月党人的起义,主要描写的是那些毅然抛却一切到西伯利亚追随身为囚徒的丈夫的年轻妻子们。阅读问题三为:“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做这道题时首先应看到这
【摘 要】毛泽东于1961年12月,面对当时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形势,受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启发,“反其意而用之”,创作出了同题材同词调而立意却相反的词作。他以陆游所不具备的昂扬格调和时代精神,诉诸优美的“梅花”物象以新意——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开放,迎春而不争春,出色地塑造了一个自信自强自豪的革命家形象,表现了崇高的领袖风范、坚强的战斗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关键词】赏析 《卜算子·咏梅》 奇
《归去来兮辞》是“隐逸诗人之宗”陶潜的传世名篇,不少人在解读诗人归隐心境时,走入了仰视文本的误区,肆意拔高、神化,作了“表现了陶潜与黑暗官场彻底决裂的豪迈气概”,“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欣然归隐的主题”的解读。在这种盲目的跪拜式解读中,人物戴着“伟大”“崇高”的光环飘渺起来,幻化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遥不可及的圣人影像。如此解读势必影响读者与文本进行情感的碰撞、汇聚和融合,也终将让阅读课堂迷失为空中
【摘要】要想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充分开掘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体验生活、用心读书、训练思维即是这样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写作水平 体验生活 用心读书 训练思维    一、生活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力求写出富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作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
一、就地取材 多思善取  当下,中学写作的难度并不表现为“怎么写的艺术形式问题”,而是表现为“写什么的材料内容问题”。作家余华回答记者关于他的小说简洁的语言风格时,余华风趣地说,他识字不多,所以语言简洁。而在一些文学随笔中,余华还表示,当他有话想说时,一种表达就会找上门来,这是多么美妙的表达。我们纵观余华的许多小说确实很少看到所谓的“高级词汇”。余华写作昭示中学生写作困境,我们可以理解,中学写作的
【摘要】立论是指在议论文写作中确立观点,提出主张。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两难的选择困境,笔者从阅读鲁迅的《立论》一文,引发了对该问题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关键词】鲁迅 立论 感受    所谓“立论”,就是确立论点,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人是有智慧的高等灵长类动物。人不会像动物那样对周围环境和发生的大小事件只是被动接受。人
写作文应该真诚,这谁也不会否认。但是真诚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情,因为考试作文有个起码的要求——“思想健康”,否则就可能“很傻很天真”。那么,高中生的作文在“写真情”和“思想健康”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协调点呢?我以为,写真情时注意表达的技巧是很重要的。  清明节之前,我布置了个作文题“清明不休息”。题目刚介绍完,学生就一片嘘声,甚至有人起哄。我一看,就心里暗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