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与“不立”之间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n370181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论是指在议论文写作中确立观点,提出主张。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两难的选择困境,笔者从阅读鲁迅的《立论》一文,引发了对该问题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关键词】鲁迅 立论 感受
  
  所谓“立论”,就是确立论点,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人是有智慧的高等灵长类动物。人不会像动物那样对周围环境和发生的大小事件只是被动接受。人有思维,会思考,对客观事物或问题,或多或少总是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人有语言,有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的能力,还有通过语言与同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欲望。当人类不停进化,社会不断进步,以至发明了文字之后,人们也开始使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了。人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具备了立论的条件,需要和能力。
  然而,中国人是最怕表态,最怕站队,最怕“立论”的。
  赵高指鹿为马,就是典型的逼人立论的手段。到底是鹿是马,只要是视力正常,智力健全,具备基本常识的人,都不难得出答案。但关键在于,这绝不仅仅是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要向一个拥有野心和势力的残暴强权者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选择站队的重大抉择。正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从强权,固然能保全性命与前程,但实在是有违良心;遵从良心,反对强权,就必须要有牺牲性命的觉悟。而不表态立论的人,若不是自身拥有足够的地位和实力能加以牵制,或是让人忌惮到无法逼迫的明泽保身之辈,就只能是被视为墙头草加以消灭以防后患的炮灰了。
  上下五千年,无数血泪铸就的历史告诉了我们:一旦“立论”,就意味着将自身乃至整个家族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了赌桌上,买定离手,不可更改了。押对了,飞黄腾达;押错了,血本无归;两边押注,立场不坚定,左右不讨好,犹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两边都不押,难以独立生存。所以说,立论,难!
  鲁迅《立论》中老师讲的故事更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
  “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这其实在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最通常的做法是说些好听的、祝福的话,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好。将心比心,大喜的日子谁也不想触霉头,何必惹人不痛快,给自己找麻烦呢?
  但小孩子大多还没有被成人世界的人情世故磨光了棱角,所以《皇帝的新装》里才有了唯一的真话。
  鲁迅《立论》中纯洁而善良的“我”,心存道德良知,胸怀美好愿望,向成人提出了让自己纠结的问题: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两不得罪,又保全自身,这问题成人是怎么解决的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那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
  “这孩子呵!”——怎样?您可以自己想。
  “您瞧!”——瞧什么?您想瞧见什么就瞧见什么。
  “那么……。”——那么啥?您想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
  “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打什么哈哈?我什么都没有说,也什么都说了。
  我给出了基本的句式,留给您去填上最让您满意的内容。
  我没有说慌,也绝不会遭打,更不会被跨省。
  我们只是平凡的大多数,趋吉避凶成了本能和生存法则。有人说:“别跟我谈理想,戒了。”所以,真理、道德、良知,在生存的现实面前那就是浮云啊浮云。
  所以,群众表示情绪稳定,淡定围观,悄悄路过,被采访也只会说:“我是来打酱油的”。
  如果哪天网络实行实名制,我想,还有多少人会出来“立论”?恐怕都成了万年潜水艇了吧。
  唉!立论,左右为难;不立论,左右逢源。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
其他文献
笛卡尔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方法掌握要靠平时训练。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该如何训练呢?我们要先弄明白创造性思维是什么。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指超越固定的、习惯的认知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不为一般人所有的、超乎寻常的新观念。创造性
一、知识与能力层面  高中语文的第一节课,我和学生聊什么是语文,为什么要学好它。我问学生“完璧归赵”“璧”为何物?他们回答璧就是玉啊。我接着问璧中心空的部分叫什么?学生们答不上来,很好奇。我告诉他们那叫“好”,看到的玉的部分称为“肉”。“肉”直径大于“好”的直径时,称为璧;“肉”等于“好”时称为“环”;“肉”小于“好”时称为瑗。一节课举了几个这样的例子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语文知识和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教书育人。“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承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不仅点明了二者的关系,还明确告诉我们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办法。  一、紧扣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语文教学是“人”学。
【摘 要】先秦历史散文中,“武”是一个常用字,但好多注本对它的含义解释不确。“武”字的本义,首先是舞蹈的形象.以后才引申出军武、征伐之义,武德之义,“不武”即不合武德。  【关键词】先秦 武 武德     《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一篇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人教必修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郑国大夫烛之武的劝说,与晋文公共同围攻郑国的秦穆公毅然单方面与郑国私下讲和,撤兵回国。晋文
【摘 要】对于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解读,在文学史界一直存在着许多分歧。本文借助细致的文本分析,对作品的深层内蕴作了深入的挖掘,从而认定该诗是一首荡气回肠的爱情赞歌。  【关键词】《长恨歌》 主题 爱情    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恨歌》的主题就一直存在着颇多的争议:有人认为,这篇作品主要表现了李、杨之间坚贞的爱情,描写二人死别后绵长的相思之“恨”;有人认为,此诗前一半着力批判唐玄宗“重色”误国,后
有一次,我们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文本选用了女作家筱敏的名作《山峦》。这篇文章2006年被重庆市高考语文试卷用过。散文的背景是俄罗斯十二月党人的起义,主要描写的是那些毅然抛却一切到西伯利亚追随身为囚徒的丈夫的年轻妻子们。阅读问题三为:“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做这道题时首先应看到这
【摘 要】毛泽东于1961年12月,面对当时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形势,受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启发,“反其意而用之”,创作出了同题材同词调而立意却相反的词作。他以陆游所不具备的昂扬格调和时代精神,诉诸优美的“梅花”物象以新意——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开放,迎春而不争春,出色地塑造了一个自信自强自豪的革命家形象,表现了崇高的领袖风范、坚强的战斗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关键词】赏析 《卜算子·咏梅》 奇
《归去来兮辞》是“隐逸诗人之宗”陶潜的传世名篇,不少人在解读诗人归隐心境时,走入了仰视文本的误区,肆意拔高、神化,作了“表现了陶潜与黑暗官场彻底决裂的豪迈气概”,“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欣然归隐的主题”的解读。在这种盲目的跪拜式解读中,人物戴着“伟大”“崇高”的光环飘渺起来,幻化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遥不可及的圣人影像。如此解读势必影响读者与文本进行情感的碰撞、汇聚和融合,也终将让阅读课堂迷失为空中
【摘要】要想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充分开掘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体验生活、用心读书、训练思维即是这样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写作水平 体验生活 用心读书 训练思维    一、生活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力求写出富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作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
一、就地取材 多思善取  当下,中学写作的难度并不表现为“怎么写的艺术形式问题”,而是表现为“写什么的材料内容问题”。作家余华回答记者关于他的小说简洁的语言风格时,余华风趣地说,他识字不多,所以语言简洁。而在一些文学随笔中,余华还表示,当他有话想说时,一种表达就会找上门来,这是多么美妙的表达。我们纵观余华的许多小说确实很少看到所谓的“高级词汇”。余华写作昭示中学生写作困境,我们可以理解,中学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