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yu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消化器官不发达,调节体温机能不全,但却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是生长强度最大的时期。因此,加强哺乳期的护理与早期补饲成为此阶段饲养管理工作的重点。
  1 吃好初乳
  仔猪吮乳时有固定乳头的习性,一经固定至断奶不变,且母猪的乳房没有乳池,排乳时间短且不能随时排放,所以仔猪必须定时、集中吮乳。仔猪自行固定奶头,需时较长(约1~2天),且易发生争斗。一般初生重大、性格健壮的仔猪占有泌乳量大的乳头,而弱小的仔猪出生后往往不能及时找到乳头或被健壮的仔猪挤掉。因此,为了让仔猪都能均衡哺乳,必须予以人工辅助。将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方位乳头上哺乳,可达到仔猪断乳时体重均匀目的。
  初乳是母猪分娩后5~7天分泌的乳汁,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但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初乳中的抗体成分逐渐下降。因此,必须让所有的仔猪早吃初乳,吃足初乳。
  2 加强分娩看护
  母猪分娩一般持续5小时,分娩时间越长,则仔猪死亡率越高。因此,母猪分娩时应保持安静,若分娩间隔超过30分钟,应仔细观察并准备实施人工助产。另外,仔猪出生时编耳号、断尾以及注射铁制剂等工作可放到3日龄时进行,避免使哺乳仔猪感到疼痛而减少吸乳次数和吮乳量。
  3 固定乳头
  仔猪有固定乳头吮乳的习性,乳头一旦固定,直到断奶时不变。仔猪出生后有寻找乳头的本能,产仔数多时常有争夺乳头的现象。初生重大、体格强壮的仔猪往往抢先占领前部的乳头,而弱小的仔猪则迟迟找不到乳头,即使找到乳头,也只能是后部的乳头,且常常被强壮的仔猪挤掉,造成弱小的仔猪吃乳不足或吃不到乳。甚至由于仔猪互相争夺乳头,从而咬伤乳头或仔猪颊部,导致母猪拒不放乳或个别仔猪吸不到乳汁。为使同窝仔猪生长均匀,放乳时有序吸乳:须在仔猪生后2~3天内应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使其养成固定吸乳的良好习惯。
  人工辅助固定乳头方法:在分娩过程中,让仔猪自寻乳头,待大多数仔猪找到乳头后,对个别弱小或强壮争夺乳头的仔猪再进行调整,把弱小的仔猪放在前边乳汁多的乳头上,体大强壮的放在后边的乳头上。这样就可以利用母猪不同乳头泌乳量不同的生理特点,使弱小的仔猪获得较多的乳汁以弥补先天不足;后边的乳头泌乳量不足,但仔猪的初生重较大,体格健壮,可弥补吸乳量相对不足的缺点,从而达到窝内仔猪生长发育快且均匀的目的。
  4 保温防压
  猪舍环境在未经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室温低于母体的内环境温度。仔猪出生后,常由于温度不适应而死亡,或者为寻找热源而被母猪踩死、压死,所以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在1~3日龄为30~32℃,4~7日龄28~30℃,15~30日龄22~25℃。保温防压的方法很多,应因地制宜妥善解决,如采取保温灯、暖床、电热板等。最好创造不同的温区,仔猪可根据需要自行调节。
  5 补料、补水及矿物质
  母猪的泌乳量在产后21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而仔猪体重却增长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与日俱增,母猪的奶水难以满足其生长需要,唯一的途径是加强早期补饲。即在仔猪5~7日龄认料开食之时,利用仔猪外出活动或熟悉环境训练喂料的机会,靠仔猪的探究行为或模仿习性诱导采食。饲料应是具有有营养性、适口性、抗病性和带香味或甜味的干颗粒饲料,饲喂方式宜采用自由采食。
  由于新生仔猪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需水量大,如果不能及时供给足量的饮水,会导致食欲下降,消化减慢。且会因口渴而饮脏水、污水、尿液,引起下痢,所以应从3~5日龄开始补给新鲜清洁的饮水。
  仔猪对矿物质特别是对铁和硒的缺乏尤其敏感,因此,补充铁和硒非常重要。仔猪出生时,体内铁的贮存量仅为50毫克,出生后每日生长需7毫克,而母猪分泌的乳汁中铁的含量很少,每100毫升奶中仅为0.2毫克,仔猪缺铁会现出贫血症状。所以从3~4日龄起应该注射铁制剂。此外,缺硒会引起仔猪营养性肝坏死和白肌病,故从10日龄即开始注射亚硒酸钠。
  6 搞好消毒、防疫
  猪场应建立定期的卫生消毒制度,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干燥、通风良好,减少疾病,加快增重。哺乳期间应进行猪瘟、猪丹毒、仔猪副伤寒和肺炎等疫苗的接种,增强免疫能力。
  7 安全断乳
  断乳方法不当会使仔猪产生各种应激,致使体质瘦弱的仔猪容易消瘦以致死亡。因此,断乳时要创造适宜的外界环境,采取适当的断奶方法,及时补充适口性好、易消化的优质饲料。同时加强仔猪护理,消除由于断奶而引起的精神不安、消化不良等反应,达到安全、顺利过渡的目的。仔猪断乳的方法有以下3种。
  一次性断乳。仔猪会因食物和环境的突然改变引起消化不良、情绪不安、增重缓慢和生长受阻,又易使母猪乳房胀痛或致乳房炎。但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管理。
  分批断乳。按仔猪发育、食量和用途分批断乳,对仔猪的生长有利。但拖长了断乳时间,先断乳仔猪所吸吮的乳头成为空乳头,母猪易患乳房炎。
  逐渐断乳。该法和前2种方法比较,可缓解突然断乳产生的应激,对母猪和仔猪比较安全,因此又称为安全断乳法。
  仔猪断乳后,由于生活条件骤变,往往表现不安、食欲不振,增重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体重减轻,发病率增加,并易造成死亡。为养好断乳仔猪,要维持原圈饲养,维持原饲料饲喂,抓好饲养制度、饲料和环境的安全过渡。
其他文献
从农村出发,组织农民利用房前屋后、闲田隙地、沟边壕边栽植桑树,建立桑园,发展养蚕业,摸索出了一条致富之路,对于开发农业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桑园规划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一经栽植,不易改变。因此,进行木桑园建设及地块选择时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规划。  1.地块可选择荒山荒坡、河堤、林带、房前屋后等闲田隙地。以充分利用土地,发挥生产潜力
一、要有独具一格、人无我有的风味菜。最好的选择菲过于当地的特色产品、比如湖北恩施的河渣、房县的小花茹等。要有这样几道招牌菜,让别人难以模仿,这也是容易创造利润。因为
引起奶牛子宫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产后子宫感染,助产、输精、剥离胎衣、消毒不严或操作不当均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带入子宫。此外,布氏杆菌病等也可引起此病。    1 围产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饲养上,产前营养水平不应过高,混合料喂量在 3~4千克,青贮饲料喂量15千克,干草任其自由采食。产前营养水平应注意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应。在管理上,搞好产房环境卫生,防止感染;产前观察母牛的食欲、精神等状况
《人民日报海外版》2月11日刊登记者专稿说,作为国家形象宣传片中的人物代表,农民张正祥这些天在网络上很红、很热,很多网民在网上阅读他的故事,留下了“好人”“敬佩”“感动”的感言。   现实生活中,张正祥,依旧在滇池边“巡查”并举报制止破坏滇池西山生态环境的行为。这项没有收入、断人财路,也因此数百次遭受打击报复的“专职工作”,他一干就是32年。   上世纪70年代,一场规模浩大的围海造田工程让滇
溃疡性肠炎是雏鸡、鹌鹑、幼火鸡和野鸟的—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发生于鹌鹑,呈地方性流行,故称“鹑病”。以后发现多种禽类也可感染,并以病变特点称为“溃疡性肠炎”。病的特征为突然发生,死亡率高,小肠后段发生出血性肠炎、溃疡和坏死。    1 发病情况    某鸡场饲养的商品蛋鸡1700只,45周龄时个别鸡只出现了死亡,整个鸡群精神较好,采食量无明显下降,看不到明显症状,只有个别鸡只嗉囊充盈,伴有
中暑又称为日射病与热射病,是由于机体遭受外界光或热作用或机体散热不良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体温过高为特征的疾病。在炎热的季节里,猪由于头部受到阳光的直射,引起脑、脑膜和脑实质的急性病变,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发生严重障碍的现象,称为日射病。当猪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由于机体产热多而散热少,使热量在体内积聚,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现象,称为热射病。日射病与热射病都因脑及脑膜充血,脑实质受到损害而产生急
现有落叶松人工纯林,落叶松水曲柳混交的针阔混交林,在林分结构特征和林分生产力方面有显著的区别。  1 林分的树种结构的差异  现有的落叶松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构成的同一林龄、同一林层的纯林。林内死地被物层很厚,分解缓慢,活地被物极为稀,可谓之林地无草,林内无鸟,生物物种十分匮乏。针阔混交林,除混交树种之外,还保留了经济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的幼树,形成了明显的成层结构,这些树种之间保持整体的布局,有一定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各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该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是档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