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物理学的知识是无穷的。如果学生仅凭在校时间,是无法学完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能进行自主学习。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会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的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用科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
那么,怎样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呢?
一、善于引导
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条件。如果学生没有思维的环境,学生只是简单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学生就会懒于思维。因此,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乐于思维的土壤,才能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于有效的发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
1、创设问题情境。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演示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育学生思考物理问题的情感,激励学生探索物理的奥秘。实践证明,那些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的物理问题最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比如,笔者在讲大气压作用的时候,曾经向学生演示了有孔纸片不漏水的小实验。具体做法是:将一较厚的纸,用针戳了许多的小孔,将纸盖在装满水的杯子上,再把杯子到过来,将手慢慢的移开纸片,就会发现水不会流出来。其实,纸片不掉下来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而水不从小孔里流出来,是因为水有张力。尽管水的张力不需要向学生解释,但学生观察此演示实验后,思绪再也不可能平静,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循序渐进过程。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逐渐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如果学生无法回答,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引导、启发、点拨,可以试着换一个问话的方式,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的问题,使学生有梯度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最终解决所提的问题。如果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答非所问,我们也不要着急或立即对他们进行批评指责。应该分析原因,尽力帮助学生克服思维上的障碍。
2、向学生传授思维的方法。我们的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物理知识,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为了能得到较高是升学率,总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科学思维方面,我们也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科学思维的方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他们才能具备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向学生传授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比如,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实验,如何组装实验装置,如何审题,如何分析物理问题等等。这样就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遇到物理问题的时候,能通顺的进行思考,打破思维僵化的局面。
二、善于指导
1、从初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书”的做法,要实现用书教的方法。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新的教材,做一些切和实际的重组。在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时,要符合先具体后抽象、先感性认识后理性认识的原则。比如,在学习浮力有关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讲授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的故事,然后学习浮力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总结阿基米德的原理。
当学生掌握原理后,我们就要立即考虑让学生利用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物理原理再理解、再掌握的过程。它符合科学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如果,我们忽视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的科学思维就永远无法形成。
2、灵活处理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上很多物理原理是给学生的。但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将它转化为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这样就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挥想象,积极开动思维。笔者在讲授串联电路总电阻时,就是直接让学生做实验探索的,结果发现,教学效果很明显,不仅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很多学生,都能用伏安法实验顺利的总结出串联电路总电阻的特点。
三、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强化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为学生创设了思维的条件以及指导学生思维的方法,但只靠这两样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在学生学习物理的各个环节上,都要注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练习教学的时候,就要精选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以巩固物理课堂教学上的成果。在第二课堂上,在家庭实验中,我们要帮助学生确定一些探究课题,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知识的习惯。在平时的作业的时候,我们可以只要求学生写出思考过程,不要求学生非将题目计算到底。
总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我们物理老师应尽的责任。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勇于改革,树立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教学观,就一定能完成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任务。
那么,怎样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呢?
一、善于引导
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条件。如果学生没有思维的环境,学生只是简单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学生就会懒于思维。因此,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乐于思维的土壤,才能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于有效的发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
1、创设问题情境。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演示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育学生思考物理问题的情感,激励学生探索物理的奥秘。实践证明,那些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的物理问题最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比如,笔者在讲大气压作用的时候,曾经向学生演示了有孔纸片不漏水的小实验。具体做法是:将一较厚的纸,用针戳了许多的小孔,将纸盖在装满水的杯子上,再把杯子到过来,将手慢慢的移开纸片,就会发现水不会流出来。其实,纸片不掉下来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而水不从小孔里流出来,是因为水有张力。尽管水的张力不需要向学生解释,但学生观察此演示实验后,思绪再也不可能平静,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循序渐进过程。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逐渐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如果学生无法回答,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引导、启发、点拨,可以试着换一个问话的方式,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的问题,使学生有梯度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最终解决所提的问题。如果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答非所问,我们也不要着急或立即对他们进行批评指责。应该分析原因,尽力帮助学生克服思维上的障碍。
2、向学生传授思维的方法。我们的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物理知识,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为了能得到较高是升学率,总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科学思维方面,我们也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科学思维的方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他们才能具备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向学生传授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比如,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实验,如何组装实验装置,如何审题,如何分析物理问题等等。这样就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遇到物理问题的时候,能通顺的进行思考,打破思维僵化的局面。
二、善于指导
1、从初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书”的做法,要实现用书教的方法。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新的教材,做一些切和实际的重组。在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时,要符合先具体后抽象、先感性认识后理性认识的原则。比如,在学习浮力有关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讲授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的故事,然后学习浮力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总结阿基米德的原理。
当学生掌握原理后,我们就要立即考虑让学生利用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物理原理再理解、再掌握的过程。它符合科学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如果,我们忽视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的科学思维就永远无法形成。
2、灵活处理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上很多物理原理是给学生的。但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将它转化为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这样就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挥想象,积极开动思维。笔者在讲授串联电路总电阻时,就是直接让学生做实验探索的,结果发现,教学效果很明显,不仅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很多学生,都能用伏安法实验顺利的总结出串联电路总电阻的特点。
三、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强化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为学生创设了思维的条件以及指导学生思维的方法,但只靠这两样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在学生学习物理的各个环节上,都要注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练习教学的时候,就要精选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以巩固物理课堂教学上的成果。在第二课堂上,在家庭实验中,我们要帮助学生确定一些探究课题,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知识的习惯。在平时的作业的时候,我们可以只要求学生写出思考过程,不要求学生非将题目计算到底。
总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我们物理老师应尽的责任。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勇于改革,树立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教学观,就一定能完成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