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导妙引 润物无声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lovermm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教学更是如此. 许多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从而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低. 那如果从一节课的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势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
  如何进行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和观课实践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复习旧知引入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是常见的新课引入方法. 既可以复习与本节课相关的已学知识,也可订正上节课作业中的错误,或者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错例,进行引入,加深学生对旧知的理解,利于新课的开展.
  二、类比迁移引入
  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因式分解》第一节内容,笔者是这样引入的:
  计算并比较左右两边的等式有何区别与联系,
  x(x 1) = x2 x =
  (x 1) (x - 1)= x2 - 1 =
  p(a b c) = pa pb pc =
  左边是整式的乘法,右边是把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因式分解. 这样,很自然的让学生了解了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联系与区别,又自然的导出了新课.
  三、创设情境引入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学习理念.
  宜昌某老师到武汉参加优质课竞赛执教《<有理数>复习》时,她是这样引入的:
  昨天老师乘坐动车从宜昌出发,途中经过了荆州、仙桃来到了武汉,(展示地图)如果我们近似的把汉宜高铁看成是一条直线,各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请同学们想一想:
  1. 这条直线是数轴吗?
  2. 你能说出宜昌、荆州、仙桃、武汉这四个城市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吗?
  3. 浠水在武汉的东面,且和这四个城市在同一条直线上,距离武汉100千米,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浠水所对应的数吗?
  4. 你还学习了哪些与数轴相关的知识?(复习有理数的分类、相反数、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 老师打算比赛结束后从武汉出发先到浠水去考察,然后从浠水返回宜昌,(1)宜昌到浠水距离是多少千米? (2)从浠水返回时向西走了320千米,你知道在数轴上这个点对应的数是什么吗?
  执教者巧妙地将有理数的相关知识融合在创设的情景中,自然而又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接受.
  四、妙用诗歌引入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2课时——从不同的方向看时,笔者让学生边欣赏庐山的风景图片,边朗读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然后提问:“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道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看.
  数学课上朗诵诗歌,学生本身就感到新奇,让学生从诗歌中感悟数学道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进入学习的佳境.
  五、设置悬念引入
  在常规的知识信息中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挑逗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观察与猜想——看图时的错觉,课堂上笔者是这样引入的:“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见的一定为实吗?”运用反问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 然后让学生观察三组图片
  从而得出结论:耳听未必为虚,眼见未必就实.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六、游戏活动引入
  运用游戏手法导入新课,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活动中,学生兴趣高,参与面广,乐意接受.
  笔者曾观摩过这样一节公开课: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函数》. 这位老师先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颠球游戏,一人颠球,一人记录,一人捡球,一人核查.
  让学生自己从活动中发现颠球时间与颠球个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函数的定义. 整个活动全员参与,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总之,由于数学课型的不同,导入方法也呈现多样性,其关键就是要创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學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提高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快节奏的教学不等同于高效率,快节奏的教学需要重新审视和反思.本文分析了问题提出的背景,进一步阐明了“慢节奏”课堂的内涵,然后以高中数学为例,从班级具体情况出发,提出了四个方面打造“慢节奏”课堂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慢节奏;内涵;思路;快节奏;冷思考  互联网时代的“快餐文化”,仿佛一夜之间渗透进了世界的各个缝隙,这种快节奏的生活节奏,直接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教学领域,也受此影响,掀
【摘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教”,而较少地“关注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内容逐步多元化以及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化教育转变,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我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学生、生活和生命的三生体系,提出了“以生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  【关键词】 新课程;以生定
【摘要】 根据系统论对教学设计的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按照课堂上最可能出现的序列来提出上课步骤. 本节课以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结合新课程实施中流行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及教学程序的展示方式,在高一学生现有的能力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维合作模式,顺利完成了新授课的教学任务. 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奇思妙想层出不穷,老师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课堂节奏和进度,课堂容量超出课前预设. 
首先,我们需要引入阿贝尔变换:  【参考文献】  范建熊著.不等式的秘密第一卷[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2.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实际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或粗略的估计的一种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同时,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估算方法的渗透,努力达成估算教学的目标. 那么,在农
一、教学背景的简析  “分式”是章节的起始课,属于概念课.笔者对这种课的感受是“不难上,难上好”,换句话说,大众课难以出彩.为此笔者没有采用大众化的上法(通过问题情境产生代数式——分类辨析出定义——概念的应用拓展),笔者认为想让学生从根本上认同这个概念,还需要从它产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来引入.  其一,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分数和整式的概念,那为什么还要引入“分式”,相比而言“分式”有什么特殊的优
【摘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究和开发新的教学方法,打造现代数学课堂,已成为当下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口号,但当下的所谓现代化的数学课堂中“去数学化”,“去教师化”,“效率低下”等现象严重,笔者认为这是我们对现代课堂理解有误造成的,并从六个误区进行论述,以与读者共鸣.  【关键词】现代课堂;误区;数学  课程改革自笔者从教以来就从未停过,笔者或是身边的教师都在不断地转变教学方式,尝试学习和开发新的教学方法,打
【摘要】数学导学案是引导中专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有效载体.在中专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三个“基点”,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实效,为高效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专数学;导学案;基点  实施新课程以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一观点已经深入人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中专数学教学中,采用导学
【摘要】 创新教学是新课改的主要要求.文章针对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描红”式教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针对性的两点对策——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给数学课堂增加“多维营养”,论述高中数学教学应改变落后教学态势,构建师生互动、发展创新能力为宗旨的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高中数学;“描红”;创新教学;学生为主体;多维营养  审视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过于注重“描红”式的
【摘要】 在课堂上、在作业中,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其成因也复杂多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不会深入地去思考和研究,最终导致“老师整天埋头批改作业,学生整天重复机械的作业”,同时也影响了教学质量. 因此我们侧重从学生的错题入手,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努力提升课堂实效. 本文就如何充分挖掘错误资源,从而达到“变错为宝”作出详细分析.  【关键词】 错误资源;优势  一、我们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