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牌对对碰”是我园设计的一个幼儿游戏。游戏规则是,请孩子将班上所有孩子的名字卡片和照片一一对应。这需要游戏者对汉字有一定认知,以及将汉字和照片进行关联性猜测,具有一定的挑战和难度。幼儿在玩这个游戏时,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投放在语言区里的新材料吸引了两个女孩:蒙蒙和乐乐。猜猜,她们会从这么多笑靥如花的照片和博大精深的汉字中,“对对碰”出怎样的火花呢?
甜味初尝——个别学习“猜一猜”
蒙蒙和乐乐同在一张桌子上游戏。一开始她俩各自玩着,我发现她们都会花较多的时间来关注照片,试图借助照片细节和日常印象和那些已经认得的汉字联系对照起来,只听她俩一边搜寻着一边还念念有词:“×××,是这个!”“××,在这里!”她们就这样凭借着各自的辨识能力和记忆屡屡“配对”成功。有趣的是,两个女孩看起来是互不干涉地玩着,却都会在自己不太确定的时候,瞅瞅对方手里的汉字卡。
经过几组轻松的“对对碰”后,桌上渐渐地只剩下不认识的卡片了。蒙蒙犹豫了一会儿,开口问对面的乐乐:
“这个你认识吗?”乐乐仔细地看了看,无奈地摇了摇头。两个孩子似乎都被难住了,这时候,本来各自玩的两人开始一起分析起来:“是不是这个呢?”“不像啊!”“那我们怎么办呢?”……
乐乐看看躺在桌上的几张正对着她“笑眯眯”的照片,感觉像是在研究些什么,不一会儿,她说:“有啦!我觉得肯定是夏楚珩的名字,要不我们去问问她吧!”“嗯,好!”蒙蒙一听连连点头,拉着乐乐的手一起行动起来。
她们走到珩珩面前:“夏楚珩,请问这是你的名字吗?”正在画画的珩珩抬起头一看说:“是啊,怎么了?”“耶!猜对啦!”两个女孩开心地欢呼起来:“走!我们再去找找!”
不知不觉间,两人从各自独立进行的游戏变成了愉快的合作游戏,自然而然产生的互助行为让两个孩子突破了个别化学习时遇到的难题。并且,孩子的行为也折射出了她们的兴趣、特点及需要。原来,当适宜的游戏材料与孩子的经验水平发生了妙不可言的碰撞和交融后,孩子就能自主地运用已有经验进一步有效地去支持自己的游戲和学习。
难关迎刃——自主合作“找一找”
蒙蒙和乐乐继续合作完成了好几个名牌配对,这时,操作盒里还剩下最后三个名牌,两人面面相觑,这下她们好像真的不知道是谁的了,这可怎么办呢?徘徊在原地的两人显得有点心急又有点无计可施,乐乐提议:“要不我们再去问一遍吧?”蒙蒙说:“那从谁开始问呢?”乐乐一听噘起了小嘴巴苦恼地说:“是啊,现在大家都在玩游戏,我们一个一个找,别人会嫌我们烦的,而且这样太浪费时间了!”蒙蒙也无奈地点点头,小声嘀咕着:“是啊……”两个孩子呆呆地对望起来,似乎感受到了大海捞针般的不知所措。
一直在旁观的我忍不住提示了一句:“咦,我发现这三个名字里好像有一个共同点呢!”“哦?”听到我的提醒,两人立马低头再仔细看看这三个名字,没一会儿,惊喜的声音传来:“我发现了,这三个名字的第一个字是一模一样的!”蒙蒙兴奋地说道。“对!我也发现了,这个字我好像认识,是什么呢?我知道了!是‘朱’啊!”乐乐的手指不停地比画着。“朱什么呢?”两个人又陷入短暂的沉思,“对了,我们班有哪几个人姓朱啊?”
说着,乐乐的手指已经伸出来,一个一个报出名字:“朱凌棱、朱砚龙、朱名瑶、朱弈凡……”“等等,朱弈凡已经找过了!”“哦,那就是朱凌棱他们三个了!”“嗯,那我们只要去问问他们三个人就知道啦!”“好的,那我们现在就去问问!”正说着,她们早已迫不及待地迈开步伐,小跑着去找名字的小主人了……
果然,通过用共同点未定位排除的方法使蒙蒙和乐乐很顺利地找到了三个名牌的主人!就是这同一份游戏材料,对孩子来说却隐藏着不同的能力层次要求和挑战难度,当已有经验的力量稍显不够时,在老师蜻蜓点水般的提示下,孩子们十分机灵地改变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同时运用同伴间的互助和心有灵犀的语言交流,更进一步地去挖掘游戏材料,就这样从新的游戏突破口中扩展了自身的经验,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
惊喜连连——互动游戏“比一比”
原以为蒙蒙和乐乐这样就算完成了名牌匹配,没想到,精彩的游戏还没有结束,她俩意犹未尽地又一次脑洞大开,想出了新玩法:“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出的名字多,好吗!”乐乐提议。“OK!”蒙蒙欣然应战。于是,在突破了前面的“障碍”后,现在,同伴的名字俨然成了游戏中宝贵的“王牌”,比赛的号角就这样无声地吹响了。
两人一边比赛一边交流:
“蒙蒙,我告诉你哦,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我们班上的小朋友有两个字的名字,也有三个字的名字,还有四个字的名字,我们可以选出来两个字的和三个字的名字,还有,四个字的名字我们班只有黄康子锐!”“哇,这个方法真好!哈哈哈……”
这一回,蒙蒙和乐乐自发玩起了PK游戏,无形之中对之前的游戏经验进行了回顾和提升。孩子们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不断超越自己的行为,让我们从中了解了她们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自主学习和进步空间。原来,孩子们拥有着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她们努力地挑战内在的潜能,并积极地超越本身的发展层次,这也让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了充分尊重孩子个体发展的益处。
我眼中的孩子——总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乐乐和蒙蒙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强,也很善于迁移生活中的经验,两个孩子在问题相继出现的时候并没有放弃和厌倦,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平时积累的学习方法来一一攻破,寻找出难点的突破口。这也是我在活动一开始没有预想到的。另外,两个女孩都是比较内向、害羞的性格,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她们并不会很积极地去表现自己。没想到,在这个游戏中,她们却表现出了非常活跃和兴奋的状态,敢于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在困难面前坚持前行,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
我提供的支持——相信孩子自己会给出答案
在本次游戏过程中,我从两个孩子身上看到了经验互助、乐于探究且坚持不懈的品质,这也使我思考活动继续改进的可能性:当孩子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该不要急于提供答案,而是更多地给予他们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来直面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意志考验,实现适宜于他们经验水平的头脑风暴,并始终相信,所有的难题,孩子自己都会找到答案。
同时,本次游戏并没有明确设定难易梯度,对所有孩子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而通过孩子们活动中的表现,我发现应进一步创设游戏的层次性和“留白区”,从而适应不同能力水平孩子的需求和自主性发展。
游戏中孩子的状态在预料之外,让人为之眼前一亮,孩子在游戏中是有能力和自信心的学习者,不仅是乐乐和蒙蒙,其他孩子一定也有着不同的“玩中学”的表现,因此,我在材料上、辅助的问题卡上、留白区预设上都需要进行补充和跟进。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让孩子们记录在问题卡上,方便同伴们来献计献策、提供帮助;如果孩子有更好的游戏创想,可以更大胆地给予他们机会去尝试、发展和突破,从而让互助的品质和自主的潜能在孩子间架起学习和探究的桥梁,点亮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
投放在语言区里的新材料吸引了两个女孩:蒙蒙和乐乐。猜猜,她们会从这么多笑靥如花的照片和博大精深的汉字中,“对对碰”出怎样的火花呢?
甜味初尝——个别学习“猜一猜”
蒙蒙和乐乐同在一张桌子上游戏。一开始她俩各自玩着,我发现她们都会花较多的时间来关注照片,试图借助照片细节和日常印象和那些已经认得的汉字联系对照起来,只听她俩一边搜寻着一边还念念有词:“×××,是这个!”“××,在这里!”她们就这样凭借着各自的辨识能力和记忆屡屡“配对”成功。有趣的是,两个女孩看起来是互不干涉地玩着,却都会在自己不太确定的时候,瞅瞅对方手里的汉字卡。
经过几组轻松的“对对碰”后,桌上渐渐地只剩下不认识的卡片了。蒙蒙犹豫了一会儿,开口问对面的乐乐:
“这个你认识吗?”乐乐仔细地看了看,无奈地摇了摇头。两个孩子似乎都被难住了,这时候,本来各自玩的两人开始一起分析起来:“是不是这个呢?”“不像啊!”“那我们怎么办呢?”……
乐乐看看躺在桌上的几张正对着她“笑眯眯”的照片,感觉像是在研究些什么,不一会儿,她说:“有啦!我觉得肯定是夏楚珩的名字,要不我们去问问她吧!”“嗯,好!”蒙蒙一听连连点头,拉着乐乐的手一起行动起来。
她们走到珩珩面前:“夏楚珩,请问这是你的名字吗?”正在画画的珩珩抬起头一看说:“是啊,怎么了?”“耶!猜对啦!”两个女孩开心地欢呼起来:“走!我们再去找找!”
不知不觉间,两人从各自独立进行的游戏变成了愉快的合作游戏,自然而然产生的互助行为让两个孩子突破了个别化学习时遇到的难题。并且,孩子的行为也折射出了她们的兴趣、特点及需要。原来,当适宜的游戏材料与孩子的经验水平发生了妙不可言的碰撞和交融后,孩子就能自主地运用已有经验进一步有效地去支持自己的游戲和学习。
难关迎刃——自主合作“找一找”
蒙蒙和乐乐继续合作完成了好几个名牌配对,这时,操作盒里还剩下最后三个名牌,两人面面相觑,这下她们好像真的不知道是谁的了,这可怎么办呢?徘徊在原地的两人显得有点心急又有点无计可施,乐乐提议:“要不我们再去问一遍吧?”蒙蒙说:“那从谁开始问呢?”乐乐一听噘起了小嘴巴苦恼地说:“是啊,现在大家都在玩游戏,我们一个一个找,别人会嫌我们烦的,而且这样太浪费时间了!”蒙蒙也无奈地点点头,小声嘀咕着:“是啊……”两个孩子呆呆地对望起来,似乎感受到了大海捞针般的不知所措。
一直在旁观的我忍不住提示了一句:“咦,我发现这三个名字里好像有一个共同点呢!”“哦?”听到我的提醒,两人立马低头再仔细看看这三个名字,没一会儿,惊喜的声音传来:“我发现了,这三个名字的第一个字是一模一样的!”蒙蒙兴奋地说道。“对!我也发现了,这个字我好像认识,是什么呢?我知道了!是‘朱’啊!”乐乐的手指不停地比画着。“朱什么呢?”两个人又陷入短暂的沉思,“对了,我们班有哪几个人姓朱啊?”
说着,乐乐的手指已经伸出来,一个一个报出名字:“朱凌棱、朱砚龙、朱名瑶、朱弈凡……”“等等,朱弈凡已经找过了!”“哦,那就是朱凌棱他们三个了!”“嗯,那我们只要去问问他们三个人就知道啦!”“好的,那我们现在就去问问!”正说着,她们早已迫不及待地迈开步伐,小跑着去找名字的小主人了……
果然,通过用共同点未定位排除的方法使蒙蒙和乐乐很顺利地找到了三个名牌的主人!就是这同一份游戏材料,对孩子来说却隐藏着不同的能力层次要求和挑战难度,当已有经验的力量稍显不够时,在老师蜻蜓点水般的提示下,孩子们十分机灵地改变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同时运用同伴间的互助和心有灵犀的语言交流,更进一步地去挖掘游戏材料,就这样从新的游戏突破口中扩展了自身的经验,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
惊喜连连——互动游戏“比一比”
原以为蒙蒙和乐乐这样就算完成了名牌匹配,没想到,精彩的游戏还没有结束,她俩意犹未尽地又一次脑洞大开,想出了新玩法:“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出的名字多,好吗!”乐乐提议。“OK!”蒙蒙欣然应战。于是,在突破了前面的“障碍”后,现在,同伴的名字俨然成了游戏中宝贵的“王牌”,比赛的号角就这样无声地吹响了。
两人一边比赛一边交流:
“蒙蒙,我告诉你哦,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我们班上的小朋友有两个字的名字,也有三个字的名字,还有四个字的名字,我们可以选出来两个字的和三个字的名字,还有,四个字的名字我们班只有黄康子锐!”“哇,这个方法真好!哈哈哈……”
这一回,蒙蒙和乐乐自发玩起了PK游戏,无形之中对之前的游戏经验进行了回顾和提升。孩子们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不断超越自己的行为,让我们从中了解了她们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自主学习和进步空间。原来,孩子们拥有着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她们努力地挑战内在的潜能,并积极地超越本身的发展层次,这也让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了充分尊重孩子个体发展的益处。
我眼中的孩子——总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乐乐和蒙蒙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强,也很善于迁移生活中的经验,两个孩子在问题相继出现的时候并没有放弃和厌倦,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平时积累的学习方法来一一攻破,寻找出难点的突破口。这也是我在活动一开始没有预想到的。另外,两个女孩都是比较内向、害羞的性格,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她们并不会很积极地去表现自己。没想到,在这个游戏中,她们却表现出了非常活跃和兴奋的状态,敢于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在困难面前坚持前行,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
我提供的支持——相信孩子自己会给出答案
在本次游戏过程中,我从两个孩子身上看到了经验互助、乐于探究且坚持不懈的品质,这也使我思考活动继续改进的可能性:当孩子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该不要急于提供答案,而是更多地给予他们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来直面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意志考验,实现适宜于他们经验水平的头脑风暴,并始终相信,所有的难题,孩子自己都会找到答案。
同时,本次游戏并没有明确设定难易梯度,对所有孩子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而通过孩子们活动中的表现,我发现应进一步创设游戏的层次性和“留白区”,从而适应不同能力水平孩子的需求和自主性发展。
游戏中孩子的状态在预料之外,让人为之眼前一亮,孩子在游戏中是有能力和自信心的学习者,不仅是乐乐和蒙蒙,其他孩子一定也有着不同的“玩中学”的表现,因此,我在材料上、辅助的问题卡上、留白区预设上都需要进行补充和跟进。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让孩子们记录在问题卡上,方便同伴们来献计献策、提供帮助;如果孩子有更好的游戏创想,可以更大胆地给予他们机会去尝试、发展和突破,从而让互助的品质和自主的潜能在孩子间架起学习和探究的桥梁,点亮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