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审美共性初探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leet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和绘画艺术同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处理空间布局,还是在追求文心画境、崇尚自然上都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达到审美上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园林艺术 绘画 诗情画意 文人思想 审美理想 天人合一
  中国人本性尚诗,自古以来与自然更是一种亲和、统一、感应、交融的关系。从先人充满智慧与想象力地创造了“蓬莱仙岛”、“昆仑神话”等山海仙境,到《诗经》中追求建立“乐土”、“乐郊”、“乐国”的美好理想,以及后世对于“桃花源”各种形式和版本的演绎和解读等等,无不阐释了人们对于自然无限的深情眷恋和心灵皈依。“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在他的庭园里窥见了大宇宙的气象以至到忘言之境!这种寄托着回归自然、诗意栖居的理想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和绘画艺术的表现上尤为突出。
  中国传统园林与绘画同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亦是一对姊妹艺术,两者在审美上有很多相通之处。绘画的优势,在于采取了一种直观的、视觉描述的方式,帮助人们认识传统园林,而从园林的角度,也有助于对绘画的解读。
  “园林艺术是人类用人工的办法,创造出一种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园林是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是人類崇尚自然美的具体表现。”(《美学范畴概论·建筑艺术》)中国的古典园林又称为“文人园”,是文心与画境相结合的结果。文人造园与文人写文作画一样,在园中注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崇尚回归自然、寄情山水,但又苦于体力和时间所限,名山恐难遍游。于是,“为情造景”,把对自然的钟爱和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倾注于造园,在自己的居所里模仿山水,营造自然,以寄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格理想。对于造园者而言,庭园设计常常遵循绘画的原则,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如湖石、树木、鸟兽等,根据自然界中奇峰断崖、曲水平湖、茂林花径、飞禽走兽以及古建筑的厅堂轩榭亭台楼阁等等各种姿态和样式,将风景与建筑巧妙结合,体现了庭园中文人生活与自然山水的完美交融,达到“虽由人造,宛自天成”的艺术效果,使主人居住其中,也能超越现实世界,进入到诗情画境中来。同样,作为精通绘画的文人们来说,庭园不仅是理想化的人文空间,亦是很好的绘画题材。一幅园林绘画可以提升园林的意义与价值,更可以作为一种纪念。如明代沈周为好友吴宽所绘制的《东庄图》册,以二十四册(现存二十一幅)对开的形式描绘了从东城、菱濠、西溪、南港、北港到续古堂、拙修庵、耕息轩、知乐亭等二十四处景致,展现了这座占地约六十亩的大型庄园中稻畦、麦山、竹田、桑洲、果林、菜圃和一池一山及三五建筑所营造的亦庄亦园的优美环境。画作不仅为在京为官的吴宽排解了思父思乡之愁,也完美呈现了具有深厚绘画素养的沈周笔下的园林独特的审美体验。画幅中,画家似乎并未着力忠实再现东庄,只是写其大意,强调各幅册页的独立自足和构图的完整性、创造性。画作墨色浓润、线条圆劲,画法严谨精到、用笔醇厚苍劲,极富构成感,向观者展示了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家园。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清代张潮《幽梦影》)同样是处理空间的艺术,中国的传统园林与绘画都在景中有画、画中有情上做到了极致,虽各自独立,却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宋代的郭熙在他的山水画论中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在庭院里,建筑与环境的结合更为丰富多彩。一切构思都要求与大自然结合,使其无论季节变化还是角度变化都能得到不同的美景。建筑物与自然景物的融洽无间,体现在每一处细节,如门、窗、孔、洞不单是为了流通空气,要求望出去能够看到极美的景色,同时把环境中的景通过门窗孔洞引进来。窗外的青山掩映,或竹光蕉影都像是悬挂于墙上的一幅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句),异曲同工之妙宛然呈现。“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沈佺期诗句)从小空间里看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
  画家郑板桥也描写过这样一个院落:“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郑板桥集·竹石》)一个小天井,一样可以随主人心意可敛可放,一样可以有情有味承载深情,一样可以满足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愿望。
  “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宗白华《美学散步》)无论是采用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造园手法,还是在笔墨运化、虚实相生、象外之趣上作文章,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与绘画艺术都在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等诸方面达到最高程度的审美统一,构筑了一个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的诗化的审美理想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景。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画院)
其他文献
在教学领域当中,高中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而对于高中理科生来说,物理是一门十分关键的学科,在高考当中占据着很大的分数比例.高中物理知识难度较大,内容也较为抽象,学
内容摘要:学风建设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生学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习目的不明 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灵活、学习习惯没养成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良好教风对学生学风 的引导作用、健全各种有关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加强辅导员工作、加强班级建设等措施对大学生学风建设具有积 极的促进作用。  关健词:大学生 学风 问题 对策  一.学风的含义  学风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广义
分析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原因,提出强化自我意识,变被动为主动;重视方法引导,循序渐进训练的策略。
通过项目管理方法实施有效的管理,能够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文中对项目启动,招投标,建设全过程和验收阶段应采取的管理措施给出了论述,介给了一些管理方法.
本文以书法审美教学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以书法学习静心,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思想认识基础;以书法创作宣泄,引导大学生舒缓压力;以书写养气,促进大学生
本文以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美国自然人文地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从教学团队横向教学的教学方式和计算机辅助考试的考试方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探讨英语专业内容依托
我国的英汉研究对比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近年来,研究队伍进一步壮大,研究成果更为丰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极大的飞跃。英汉的对比研究可以促进英语界和汉语界的通力合作,消除英汉研究的障碍。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在英语的课堂上,能够把握并对比分析两种语言的差异,无疑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母语干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谱系,一个是表音文字,一个是表意文字,所以英语词和汉语词在
期刊
微型实验是利用随手可得的实验器材,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获得比较明显、清晰的实验结果和科学信息的一种实验方法.其特点是实验药品微量化及实验仪器微型化,可以减少试剂用
学生参与率是课堂的生命,如果一堂课学生我行我素,根本没有参与师生活动,那么课堂就是学生的牢笼,老师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这样的老师应该下课。我想起了很多优秀的电视节目
在区域游戏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在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可操作性材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