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训练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play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教二十多年,教过小学和初中,这使我有机会潜心探索童声训练、童声至变声期的过渡和变声期的歌唱训练。
  大家都知道,美妙的歌声,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的,而若想得到孩子们的美妙的童声,没有科学的发声方法,任其“自然声”大声喊歌,势必影响作品表达的准确性,毫无艺术美感可言,而且还影响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极大地损坏他们的嗓音,甚至可以说毁灭的。因此,歌唱训练不可忽视。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采取适合的歌唱方法,经过长期训练,使他们的歌唱音色优美,音高准确,音域扩展,从而准确自如地表达歌曲的艺术意境,受到音乐艺术美的熏陶。
  正确的歌唱有正确的呼吸,歌声才有支点。在童声训练及变声期的初中学生的歌唱训练,我采取的呼吸训练方法是:缓吸缓呼、缓吸急呼、急吸急呼、急吸缓呼等,启发学生用重搬石头的感觉,或平躺身体用稍重的物体压腹等方法来体会呼与吸的过程的感觉,充分理解什么是歌唱的发声所需要的气息。有了正确的呼吸,就该有训练正确的发声。根据儿童的生理结构,他们的共鸣腔体也和他们的身体一样,处于发育阶段,鸣腔体小,不发达,加之声带短而薄,要想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只能利用头腔共鸣来获得。我采用从小字二组b开始的下行音阶进行练习,以此掌握头声发声,用lu字来训练,控制气息,音量不超过mp,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气息的控制,头声区的运用,以及形成亮的发声和共鸣的良好声音后,集中力量逐步地培养为歌唱所需的美好的歌声。
  获得美好的童音,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好处。他们不在羞于启口,而是努力地表现自己,更准确的表达自己,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在音乐教育中充满自信,可谓“寓教于乐”也。
  学生到了六年级,逐渐有个别学生开始进入变声期。进入初中,随着身体的发育变化,喉头迅速发育长大,声带也随之增厚增长。大部分学生都处于变声期,接受三年的音乐教育。这一时期的歌唱训练则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歌声不像二、三、四、五、六年级那样明亮、纯净、清脆、声音开始变沙、变哑、变粗、变低、高音唱不上去,音准也难把握,心里干着急,却使不上劲,久而久之造成心理障碍,多数学生便不愿开口歌唱。针对以上情况,我给学生介绍变声期的生理现象,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克服恐惧心理,讲解变声期的卫生常识和声带保护,以及声音嘶哑的一些食疗;我还从学生进入初中后一种成熟、半成熟的心理特点出发,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和求知欲,稳定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完成我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也愿意配合我完成系统、科学的练声计划,从而安然渡过变声期。具体的做法是:
  以小学的童声训练为基础,先做无声练习。即放松下巴的基础上,口腔自然张大,舌体平放,舌尖抵下齿内根。然后,舌体后三分之一向后退,舌尖不动(仍抵在下内根),同时舌中间凹下,两侧窝起,使舌体形成直沟。此练习为防止舌体后堵。
  其二做母音练习,要求用弱声歌唱。先哼鸣“m”,再从Lu字逐渐过渡到“a”字。不急于求成,在学生力所能及的音区(中声区为主)去寻求良好的发声状态,解决其发声动作中的协调。然后练下行音阶,让学生感受歌唱的声音舒缓、流畅。同时选用一些用歌曲做练声曲如《送别》等,以“呜”等字唱完全曲,避免了学生练声过于单调,激发学生练声的兴趣,以获得声音高位置的通畅和统一。
  其三是气息训练。因为气息和声音是不可分割的,有气才有声,出声先想气。具体的做法是引导学生用闻花、哭泣等方法,把气吸到位并保持住,小腹要向里向上托气。为此,我给学生做个小试验:先将一支气球吹足气之后,将球口用线扎紧,再将一枚针扎在球上拔出,可听见球内的气“丝丝”泻出。引导学生歌唱的气息就象气球内“丝丝”泻出的气一样,有控制地源源不断托出,声音自然较前畅通,对声带的压力也减小了,达到保护变声期声带的目的。
  其四,打开喉咙,建立良好的发声习惯。学生用轻声歌唱,加上呼吸的逐渐掌握,学生歌唱的声音和谐多了,但仍有白声的感觉。原因是除气息运用和控制还未完成掌握外,关键是喉咙没打开。对初中生不宜讲的太深,启发学生口腔上下打开,象打呵欠的感觉,歌唱时保持吸气的状态,使声音和下边的气息形成一体,好像一根音柱。由于打开喉咙使胸腔、口腔、头腔都可以贯通,声音得到三个腔体的共鸣,从而改变变声期的沙哑声,建立良好的发声状态。
  其五,多强调往下唱,少强调高位置。初中生通过音乐课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发声技能,但气息吸得还不够深,喉咙打开的还不够。强调往下唱,对气息的下沉和喉咙的打开有好处,越到高音越强调往下唱(“拍皮球”的感觉),胸声贯穿始终,避免了白声,位置反而上去了,自然出现了声音的高位置。反之,强调高位置,气就容易上提,声音就出扁、白。
  此外,变声期的训练,还应注意练唱时间不宜过长,可以分几次进行,每次10分钟左右,让喉部肌肉有休息的时间。在变声期歌唱的训练基础上,还要加强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感情的处理及自身艺术修养等方面的综合性训练。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艺术实践,学生得到的实惠也是有目共睹的:1、孩子们安然地渡过了变声期,能坚持对声乐的艺术追求,坚持参加合唱、独唱的训练,并在一些地市卡拉OK、独唱比赛获奖,有些还考上了艺术院校,成为音乐教育的传播者。2、同学们都以能参加学校合唱队为光荣,校合唱队不仅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做压轴戏,同时,在参加一些地、市合唱比赛中也多次获得过一、二、三等奖,有学校荣誉室里的奖状、奖杯为证。
  人们常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让孩子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永远索绕在我们的耳边,让我们的校园,永远荡漾着孩子们的欢歌笑语。
其他文献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对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会比较理想。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关键词】生物教学 培养 学习兴趣    应试教育逐渐被人们摈弃,教师们开始崇尚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到最佳的水平。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好奇心很
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古诗词考点所占的分值有逐渐增大趋势。考查的范围越来越广,考查的难度越来越大,考查的题型也越发灵活多变。面对这一现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怎样开展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呢?为此,本人尝试着从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古诗词、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古诗词等方面展开古诗文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颇有心得,以慰同仁。    一、掌握常识,了解背景    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仁在古诗词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做为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上课的教学模式,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提高上课效率,进行行之有效地教学改革。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英语 优化教学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由多个媒体组成的,包括声音、图像、文本、图形等多个单媒体与计算机程序融为一体而对外传播信息的媒体。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
有少数刚毕业分配到学校的体育教师,总觉得环境不尽人意,工作不尽人意,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不和谐,于是产生了青年教师的普遍心理负荷——不安心本职工作,致使学生反感、同事摇头、领导有意见。这些青年体育教师在高等院校已经系统地学习了体育基本理论,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和技能。但为什么不把本职工作搞得较为理想呢?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未能很好地实现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总是根据一定需要以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研究化学的最根本方法,而学生的创造体验也往往寓于实验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快,对化学教育的见解正确,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准确,就有可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之,则将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化学科学的真谛,像科学家那样去学习化学科学知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本课是在学习了汉朝的政治、经济之后,进一步学习汉朝的民族关系。  【教学对象分析】通過对秦朝民族关系的学习,学生对匈奴族已有初步了解;对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及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通过各种媒体也有所了解,并具备了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好多年了,初中数学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要求上都进行了大幅降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虽然被广大教师重视,但是仍然还出现以下现象:一是学生虽然获得了某种知识与技能,但最终却对数学产生了厌恶;二是由于学生对数学的厌恶以及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不平等性,致使学生讨厌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很紧张;三是由于讨厌数学和老师,加上教学方法的陈旧,最终使得学生讨厌上数学课,对数学课缺乏了应有的热
摘要:物理学科应用性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当代科技领域中,物理学的作用愈来愈明显。为此,在初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物理学家、物理学专业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了探讨,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现代社会高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劳动被逐步取代。就个
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要求师生在课堂上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语言交际活动和教学过程。合理提问则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提问的一些初浅看法和做法 :  一、设计提问的原则  为了使教师在设计问题和提问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达到提问的目的,应遵循下列原则:  1、设计的问题应具有趣味性  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
作文令中学生头疼,即使能凑出足够的字数,也往往感觉叙述或描写苍白无力,缺少情趣;说明和议论时,又感觉不够生动,缺乏说服力。那多半就是因为我们的语言表现力不够,或干瘪乏味,或言不尽意,语言缺少滋润就会导致记叙文如同流水账,议论文如同政治教材,说明文如同家电说明书。所以,要做好作文,便当从写好语言开始。  作家往往各有风格。比如同是诗人,李白令我们想到飘逸、浪漫、夸张与潇洒,因为他说“白发三千丈,缘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