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巧妙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98-01
  表现性评价,又称真实性评价或替代性评价,是当前常用的一种新的学生评价方式。它是让孩子们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直接进行思考、尝试,然后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的过程。相较于传统的纸笔测验,表现性测验更加及时有效,更能把课堂学习内容和测验内容联系起来,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的同时,也起到了应有的反馈及调控的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健康发展、健康成长为前提”,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多次巧妙地运用表现性评价。随着生活德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我更加重视将德育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表现性测验在课堂上有独到的作用,它树立了儿童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更加鲜活立体。
  一、案例呈现
  先来看看六年级上册《异彩缤呈说服饰》课堂中的表现性评价的运用。
  1.提出表现性任务:
  师:同学们,(出示图片)这6张图片就是苗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维吾尔族、藏族同胞的服饰,可是老师不小心弄乱了,你能不能根据服装特点来找到相应的少数民族呢?
  生:能!
  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想这个任务是难不倒大家的。
  师:(边播边说)苗族的头饰是有很多银饰的;蒙古族的衣服都是宽袍阔衫,束裤腿;朝鲜族的服饰是白色衣服;满族的服饰是旗服,穿高底鞋;维吾尔族人戴着圆形或六角形的小帽子;藏族的服饰特点是长袍、皮帽、高靴。
  2.确定评价标准: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在小组里面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呢?
  生:找到他们相对应的服饰。
  师:嗯,能够判断正确。(板书:判断正确)
  师:我们是小组完成,还要有些什么要求啊?
  生:要配合。
  师:我们在小组活动中,老师更加关注你是否积极加入到活动当中去,每个人都要积极参加。(板书:积极参与)
  师:如果准备好了,小组的负责人就可以把结果拿到桌面上来了。照片后面都有胶纸,可以直接贴上去。
  在上述这个教学片断中,我编制了一个表现性测验:通过找到各个少数民族相对应的服饰来了解其特点。测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巩固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过程,嵌入到课堂中去,非常适时,不露痕迹地反馈了教学效果。这样的表现性测验毫无压力,深受孩子的喜欢。我们不难看出,编制好一个理想的表现性测验,运用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去,是表现性评价信度和效度的重要保证。
  二、常用表现性评价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口头表述、创作作品、模拟表现和调查研究报告可以成为《品德与社会》有意义的表现性任务。编制这一类评价工具,不仅能够客观地评判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发现儿童的发展优势,还有助于教师在后续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儿童不断积累经验,健康、自信地成长。
  (一)口头表述:易于迁移,便于纵向观测
  口头表述是指要求学生以独白或对话的形式来完成的表现性任务。如做小组交流、课堂演讲、参与辩论等。通过口头表述的测查,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和概括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对所掌握知识的理解程度。
  同样的口头表述测验,在不同年级要求是很不一样的。中年级主要是关注表达是否流畅,信息是否准确,高年级则关注表达的合理性等。比如,“讲述家乡故事”的评价量表中,针对四年级上台讲述的特点,教师在讲述内容、身体语言、眼神接触、语言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见下表) 评价时用“A、B、C”等级。
  这一类型的表现性测验占据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活动的绝大部分,它最大的特色是有利于迁移。如上述评价量表也可用于其他上台讲述的活动,如讲述家乡的变化,讲述暑假见闻等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材内容作一些细微的更动,大体保持一致。
  (二)创作作品:注重整合,提高综合素质
  这类任务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可以是要求学生创作一篇文章、画一幅平面图或者制作一件东西等。完成这类任务,要求学生不仅拥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而且拥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勇敢的冒险精神等心理素质。因此,通过这类任务的测查,可以评估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如“未来的校园”绘图比赛,既有“色彩运用”“形象性”这样美术方面的要求,也有“富有想象力”“时间安排合理”等其他方面的要求。
  这类表现性评价量规不容易迁移,但具有显著的优点,那就是: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特别是那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任务,通常要求学生使用许多不同的技能与能力,往往要求学生运用几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及许多不同的能力。比如:在“一起画我们的学校”后,要求小组里共同完成一幅学校平面图。那么小组里不仅要学习分工合作,还要综合运用数学学科的“方向与位置”概念、美术学科用色块表示图例的技能等等。
  在实际的教育评价活动中,到底选择哪一种或几种表现性任务呢,教师们除了考虑所要评价的内容外,还考虑着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因素,使表现性评价在课堂中发挥最大作用。在课堂上,表现性测验的评价,并非老师一手包办,也可以在师生对话中产生。师生共同制定的标准就是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的公认目标,能有效地促使孩子们更加投入、更加高效地学习。经常让学生参与制定评价标准,实施表现性测验时学生可以自我监测、自我调整,以最佳的状态,完成测验,从而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不同的表现性评价任务使得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更加严谨而充实,鲜活灵动、智慧共生。它们不但使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也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具活力和魅力。可以说,一个理想的表现性测验,既是学习评价的指南针,又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与课堂紧密结合,表现性测验方能释放更多的效能。总之,评价不是最终的目的,表现性学习评价所关注的也并不是单纯的评价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通过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引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生活和学习的天地,给学生搭建体验成功、快乐生活的平台,真正促进学生生动地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的题目提到项目式教学,那何为项目式教学?就是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去进行一些工作的学习,学生有自我学习的意识,这篇文章把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高职教育中,由于目前这种模式不成熟,因此存在一些弊端,为此特做了相应的分析,并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与研究这方面的学者共同探讨。  【关键词】 项目式;高职数控;实训;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23-01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一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与老师能否处理好课堂细节有很大关系,其中学生插嘴是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何谓学生插嘴,就是在教师上课时,没对学生进行质疑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脱口而出;或是教师没指名回答,学生也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学生为何要插嘴呢?不外几种情况:一、教师对学生关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如今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也给我们勾画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框架.《标准》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可见,在小学数学课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期,而科技体制改革又是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科研管理中现行存在的问题,及市场经济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