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仅仅依靠原始的手工操作和单机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快速、及时、准确、高效的要求。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下高产高效矿井和数字化矿山的建设步伐,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完善激励机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就必须用先进的管理方式,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关键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062-01
一、旧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冀中能源集团作为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具有典型的矿业行业的特点:人员多,用工形式构成复杂,多种工资计算方法并存等等。不同于一些加工制造企业和单一公司制企业,人事和工资等管理工作相对简单。作为传统方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大型煤矿集团公司,暴露出的为题比较明显。
1 实现集团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作为集团公司,我们需要实现集团、矿、区队三级管理,很难有效地掌控全集团人力资源状况;从最基础的数据上,连全集团的职工总数,分布状况,工资实际发放总数等,没有一个最准确的数据。
2 工作效率低:作为劳动相对密集型的大型集团公司,各矿、单位在工资计算发放、档案处理、员工调配、统计报表等,有着大量繁琐的数据处理,在传统方式下,如工资计算,报表处理,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3 管理漏洞大:作为大型煤矿企业,下属单位众多,管理层次较为复杂,在用工管理上、人员的内部调动及工资的分配等方面,随意性较大,控制难度较大,很难有一个有效的手段。
4 基于数据的领导决策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作为集团公司的管理部门和公司领导,需要在劳资管理上进行统计分析,需要提供决策依据的数据,在传统的手工报送方式下,无论从工作时间、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上都很难得到保证。
二、科学、先进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
根据煤炭行业的特殊需求,结合煤矿行业劳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考勤要求高、薪资方案多样性、人员类型复杂、人员变动频繁、集团公司跨地域分布式管理等特点,建立了适合煤矿行业特点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使得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1 员工信息管理:对人员编号、基本信息登记、人员基本信息查询、统计的管理。实行定岗定员定额管理,按照类别、部门、职位、性别等进行定员控制以及薪资总额控制,能够查询机构岗位、人员分配情况,及时了解人员分配情况;对人员的调配、劳动关系变更等情况进行登记管理,能够查询统计人员人事变动的轨迹和当前状态。
2 薪酬管理:根据职工个人考勤、职工岗位变动情况、岗位系数、绩效考核、薪酬待遇相关信息对职工个人薪酬基本信息进行管理,职工工资自动核定、计算、汇总、发放、统计,并生成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日常报表,如:职工个人考勤明细表、职工考勤汇总表、企业劳动效率表、职工个人工资明细表、职工工资汇总表、月度、年度劳动工资统计表及各种分析表等,月度工资数据单独存储,年度转存,便于管理以加快数据查询的速度。
3 社会保险管理:对社会保险基本信息进行登记、修改、查询与统计。
4 劳动合同管理:主要是对职工个人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终止和解除等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对人事劳动合同登记、备档,到期合同自动提醒,人员合同签定历史轨迹,当前合同状态情况进行管理。
5 员工培训管理:提出培训需求、制度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评估培训效果。对员工证件管理,主要是对特殊作用人员资格证书以及职工个人专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证书、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与职务、职称评聘相关证书、证件进行管理。对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
6 领导查询与员工自助查询:为领导提供了查询功能,使各级领导可以查询人力资源的各种信息资料及分析报表;各级员工可以通过自助系统查询自己个人信息、薪资信息、考勤信息。
三、取得成效
运用先进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工资管理、统计报表、考勤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管理、职工培训管理的实际应用和平稳运行,在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的方面发挥了应有功能,取得了较好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立人员综合信息库,全面记录人员的信息、合同、工资、培训记录、保险信息等,实现人事信息管理、员工考勤、薪资计算、劳资统计等,代替传统手工考勤、手工计算工资、手工统计,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如,葛泉矿有40个基层单位,根据人员定编每个基层单位定一个工资员,手工计算工资时大单位需要5天,小单位需要3天,而且手工计算工资不是十分规范和准确,通过信息系统,每月只需2天就可计算完工资,大大降低例行性工作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时间的比例,全面提高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效率。
2 规范了薪酬管理:每月工资通过企业网络工资管理平台审核,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单位人员出勤工数、入井数,分值等的动态情况。为工资的审批提供了保障。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计算工资和实行“分项定额,以量计资”的工资分配方法,有效的改善了工资管理工作,合理了工资分配关系,堵塞了工资分配的漏洞,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捕捞不得”和“公平,公正”的工资分配原则。
3 提高了准确率:运用先进的工资管理系统,实行工资审批与工资发放一体化,熟练地利用微机计算、审核工资,银行报盘与工资审核同步进行,员工刷卡开资。职工银行账号统一管理,直接上报银行。减少工资运作中间环节。增加了工资的准确率。人力资源部利用信息平台,通过对各单位有关人员的全面培训,在全集团实行计算机联网,劳资员在本单位就可以操作工资管理系统,开支时只需输入出勤工数、分值、扣款数等数据,可及时生成职工工资表。减少了流通环节,堵塞了漏洞,使之从中感受到这一先进手段和方式所带来的便捷、公正、准确等方面的益处。
4 规范人力资源内部配置与劳动用工管理:通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可实时了解全集团人力资源状况,同时集团内部的人员调动、招工、配置等都必须通过系统完成,从而从根本上规范了煤矿企业用工管理。
5 人力资源数据最大限度实现数据集中、共享,避免了资源数据的重复性、多源头性,加强了数据安全性。批量数据导入导出,实现数据的最大化利用,减少人工维护量。
6 提供强大的组织分析、人员趋势分析、薪酬分析等,可以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分析报表,方便及时了解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的變化趋势。同时,也为决策执行者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与保证。
关键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062-01
一、旧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冀中能源集团作为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具有典型的矿业行业的特点:人员多,用工形式构成复杂,多种工资计算方法并存等等。不同于一些加工制造企业和单一公司制企业,人事和工资等管理工作相对简单。作为传统方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大型煤矿集团公司,暴露出的为题比较明显。
1 实现集团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作为集团公司,我们需要实现集团、矿、区队三级管理,很难有效地掌控全集团人力资源状况;从最基础的数据上,连全集团的职工总数,分布状况,工资实际发放总数等,没有一个最准确的数据。
2 工作效率低:作为劳动相对密集型的大型集团公司,各矿、单位在工资计算发放、档案处理、员工调配、统计报表等,有着大量繁琐的数据处理,在传统方式下,如工资计算,报表处理,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3 管理漏洞大:作为大型煤矿企业,下属单位众多,管理层次较为复杂,在用工管理上、人员的内部调动及工资的分配等方面,随意性较大,控制难度较大,很难有一个有效的手段。
4 基于数据的领导决策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作为集团公司的管理部门和公司领导,需要在劳资管理上进行统计分析,需要提供决策依据的数据,在传统的手工报送方式下,无论从工作时间、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上都很难得到保证。
二、科学、先进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
根据煤炭行业的特殊需求,结合煤矿行业劳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考勤要求高、薪资方案多样性、人员类型复杂、人员变动频繁、集团公司跨地域分布式管理等特点,建立了适合煤矿行业特点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使得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1 员工信息管理:对人员编号、基本信息登记、人员基本信息查询、统计的管理。实行定岗定员定额管理,按照类别、部门、职位、性别等进行定员控制以及薪资总额控制,能够查询机构岗位、人员分配情况,及时了解人员分配情况;对人员的调配、劳动关系变更等情况进行登记管理,能够查询统计人员人事变动的轨迹和当前状态。
2 薪酬管理:根据职工个人考勤、职工岗位变动情况、岗位系数、绩效考核、薪酬待遇相关信息对职工个人薪酬基本信息进行管理,职工工资自动核定、计算、汇总、发放、统计,并生成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日常报表,如:职工个人考勤明细表、职工考勤汇总表、企业劳动效率表、职工个人工资明细表、职工工资汇总表、月度、年度劳动工资统计表及各种分析表等,月度工资数据单独存储,年度转存,便于管理以加快数据查询的速度。
3 社会保险管理:对社会保险基本信息进行登记、修改、查询与统计。
4 劳动合同管理:主要是对职工个人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终止和解除等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对人事劳动合同登记、备档,到期合同自动提醒,人员合同签定历史轨迹,当前合同状态情况进行管理。
5 员工培训管理:提出培训需求、制度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评估培训效果。对员工证件管理,主要是对特殊作用人员资格证书以及职工个人专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证书、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与职务、职称评聘相关证书、证件进行管理。对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
6 领导查询与员工自助查询:为领导提供了查询功能,使各级领导可以查询人力资源的各种信息资料及分析报表;各级员工可以通过自助系统查询自己个人信息、薪资信息、考勤信息。
三、取得成效
运用先进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工资管理、统计报表、考勤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管理、职工培训管理的实际应用和平稳运行,在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的方面发挥了应有功能,取得了较好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立人员综合信息库,全面记录人员的信息、合同、工资、培训记录、保险信息等,实现人事信息管理、员工考勤、薪资计算、劳资统计等,代替传统手工考勤、手工计算工资、手工统计,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如,葛泉矿有40个基层单位,根据人员定编每个基层单位定一个工资员,手工计算工资时大单位需要5天,小单位需要3天,而且手工计算工资不是十分规范和准确,通过信息系统,每月只需2天就可计算完工资,大大降低例行性工作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时间的比例,全面提高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效率。
2 规范了薪酬管理:每月工资通过企业网络工资管理平台审核,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单位人员出勤工数、入井数,分值等的动态情况。为工资的审批提供了保障。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计算工资和实行“分项定额,以量计资”的工资分配方法,有效的改善了工资管理工作,合理了工资分配关系,堵塞了工资分配的漏洞,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捕捞不得”和“公平,公正”的工资分配原则。
3 提高了准确率:运用先进的工资管理系统,实行工资审批与工资发放一体化,熟练地利用微机计算、审核工资,银行报盘与工资审核同步进行,员工刷卡开资。职工银行账号统一管理,直接上报银行。减少工资运作中间环节。增加了工资的准确率。人力资源部利用信息平台,通过对各单位有关人员的全面培训,在全集团实行计算机联网,劳资员在本单位就可以操作工资管理系统,开支时只需输入出勤工数、分值、扣款数等数据,可及时生成职工工资表。减少了流通环节,堵塞了漏洞,使之从中感受到这一先进手段和方式所带来的便捷、公正、准确等方面的益处。
4 规范人力资源内部配置与劳动用工管理:通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可实时了解全集团人力资源状况,同时集团内部的人员调动、招工、配置等都必须通过系统完成,从而从根本上规范了煤矿企业用工管理。
5 人力资源数据最大限度实现数据集中、共享,避免了资源数据的重复性、多源头性,加强了数据安全性。批量数据导入导出,实现数据的最大化利用,减少人工维护量。
6 提供强大的组织分析、人员趋势分析、薪酬分析等,可以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分析报表,方便及时了解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的變化趋势。同时,也为决策执行者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与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