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演示充满科学与艺术的魅力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演示又称演示教学法,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配合讲授和问答,向学生展示实物、模型、标本、画面或通过实验、幻灯、投影、影视等演示,说明有关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过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现代教学技术和媒体进入教学领域,对改革教学方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学仪器蓬勃发展更为演示提供了日益丰富的手段和材料.然而,面对众多的演示手段,教师该如何选择,如何让课堂教学演示充满科学与艺术的魅力,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由于教学演示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演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才能将演示的效果彰显出来.
  1演示可见度要大
  既然是演示,其演示的可见度就应该放在首位,对于一些较小的观察对象,教师要想办法将其放大.
  1.1放大细小的刻度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刻度尺、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的时候,可以利用投影仪将细小的刻度放大;或者制作、绘出其放大的刻度进行讲解.
  1.2放大细微的变化
  对于一些细微的变化,教师要想办法将其放大,便于学生观察.如温度计、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可以用投影仪将变化情况放大观察;又如在讲密度这节课,要比较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谁的质量大,此时就要观察天平指针的指示情况,为了让学生很明显观察到此现象,教师可以在指针上贴一个红色的小旗帜将指针的偏转情况放大.
  1.3增加色彩的对比度
  鲜艳的色彩对人的视觉不仅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以增加对比度.如,在演示悬浮实验时,教师可以用装有红墨水的瓶子,将其悬浮在清水中,由于色彩的对比,学生很容易看到悬浮的瓶子.
  2演示要与讲解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演示不是让学生看看现象就完了,在演示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讲解甚是关键.一方面,教师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明确需要观察的对象,这时,教师的语言要指示学生有重点地观察,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在实验前,由教师先提出问题,之后进行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第三,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语言描述和讲解可以让学生理解观察到的演示现象,同时也在教师的讲解中学到知识.
  3演示要适时适度
  所谓演示适时,就是指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演示.当教师把教具带进课堂的时候,学生一般都比较感兴趣,都期待看到演示.此时,教师一定要懂得“调学生的胃口”,先将教具放在学生看不到的地方,然后在适时的时机进行演示,或在开始讲授新知识时演示,或在讲授的过程中演示,或在巩固、复习阶段演示,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之前演示.该什么时间演示就在什么时间演示,不要提前,提前了学生会被教具吸引,无心去注意正在学习的内容;也不能在相应的的内容学习完毕后,依然把教具放在那让学生观看,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所谓适度,指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应该根据需要进行适度安排,要恰到好处.这要求教师在备课前一定要进行认真思考,哪些实验是有必要进行演示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要选择得当.不能在一堂课里,各种演示纷至沓来,弄得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样就会喧宾夺主.毕竟,演示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为演示而演示.
  4演示器材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现代教学技术和媒体进入教学领域,教师在选择演示器材时一定要注意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其实,演示工具不一定是越现代越先进效果就越好,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即使,演示效果再好,学生也有“距离感”.反之用一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进行演示,反而有“亲切感”,并且学生还可以互动,甚至课后再去实验.如,以气球为例,用气球不仅可以做摩擦起电实验,还可以做力学实验:用力可以改变气球的形状,用力还可以改变气球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还可以验证空气的浮力.又如,矿泉水瓶,可以做凸透镜成放大虚像实验.也可以在矿泉水瓶中装少量水,通过盖上瓶盖,拧紧瓶身,然后松动瓶盖,靠瓶内的水蒸气将瓶盖冲出去,同时观察到瓶内有“白气”,不仅可以验证能的转化,还可以验证水蒸气遇冷液化.另外,将矿泉水瓶从上到下依次戳几个小孔,装上水,可以验证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物理来于生活,源于实践,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能将器材用宽、用广、用活.
  教学演示由于符合从直观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实践这一认识规律.因此,教学演示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只要我们注意到演示的可见性、生活化、适时适度、演示与讲解的完美结合,那么,一个看似普通的教学演示就一定会充满科学与艺术的魅力!
其他文献
《物理通报》2012年第2期,王志成老师的《再论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关系》文章,通过分析金属棒静止和运动时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关系,得出安培力就是所有运动电荷的洛伦兹力的矢量和,运动电荷包括自由电子和金属正离子.笔者认为这样阐述是不正确的.1 反对的论据  论据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1,指出运动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的合力在宏观上表现为安培力,书中运动电荷是特指形成电流的运动电荷,并且结论的前提是载流导
物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最为广泛联系的科学.按照“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新课程理念,物理课已经不应当是简简单单的教师讲台讲课,学生台下记笔记,课后做习题的结合,而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过程,将科学探究作为物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这是体现物理学的本质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相统一的要求,是物理教育发展的趋势.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在高一物理乃至整个高中物理中,追及问题往往是学生觉得比较烦恼的问题,学生对此类问题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因为学生不容易理解追及问题的不同物理情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将一般追及问题(两物体在同一直线或者在平行线上运动时的追及问题)解题方法总结如下,让复杂追及问题归纳化、模型化、简单化.可能这也不是最好的方法,但笔者认为通过这篇文章抛砖引玉,让更多学者对此问题深入归纳总结,使得学生们在处理此问题时拥有
针对许多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无从下笔的现状,本文尝试将句型教学、语篇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根据句型和语篇内容归纳、整理语言知识点,拓展运用语言,学会用英语写作文。
“儿子,时间到喽!”妈妈柔声提醒.rn“噢,知道了!”没有一丝耽搁,儿子爽快地退出电脑游戏,心满意足地走出了房间.rn有这样放纵孩子玩游戏的妈妈?有这样听话的孩子?不相信吧,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利用逆向思维来解决物理学中的实际问题是物理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果恰当应用能使复杂的物理问题大大简单化.众所周知,所谓梯形电路,就是如图1所示的这样一些电路,这样的电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本身都含有一个基本节,而电路的其它部分都是这个基本节的多次重复连接.梯形电路计算起来比较麻烦,鉴于
一天,孙女问我:“奶奶,开心是什么意思?”“开心就是高兴的意思。”我说。 One day, my granddaughter asked me: “Grandma,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happy?” “Happy is
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知识为本,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构建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结合体现对人的关怀.如何让物理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笔者认为物理课堂应该是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是发展生命体的过程;是师生在智慧交流,心灵契合中培养兴趣、获得知识、训练思维、提升能力的过程.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1注
用双手食指支住铅笔的两端,然后使两指缓慢地相互靠近(如图1),并且使铅笔继续保持水平.此时你会发现铅笔像个魔棒似的时动时停,有时相对于左手静止,有时相对于右手静止,如此交替进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假设铅笔是粗细均匀、均质的、长度为l、质量为m,且与手指的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分别为μ和μ0,并假定刚开始的某一瞬间,左手和铅笔相对静止,假定左手对铅笔的静摩擦力为f1,右手向左移动,它对铅笔的滑动摩
我们班负责的环境卫生区域被安排在一楼的死角,因为不方便看管,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rn学校搞卫生大突击,全校面貌焕然一新,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检查到最后时,才发现我们班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