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623.5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确保最大效益发挥。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局面真不可想象。
2、设情境,激情趣。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新教材本身也创设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
3、明确任务,细化目标。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有事可做。
4、合作探究,交流评价。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首先立即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随后,要及时进行交流评价。这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地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
我在教学中常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变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学生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5、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融。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还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同时,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自主学习之花一定会争开斗妍!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确保最大效益发挥。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局面真不可想象。
2、设情境,激情趣。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新教材本身也创设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
3、明确任务,细化目标。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有事可做。
4、合作探究,交流评价。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首先立即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随后,要及时进行交流评价。这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地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
我在教学中常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变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学生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5、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融。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还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同时,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自主学习之花一定会争开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