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静文:为徐悲鸿而活的女人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o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廖静文在报考文工团时,曾唱过一首歌《初恋》。她没有谈过恋爱,甚至都没有和男人拉过手,但她唱这首歌时很动情,深深地打动了主考官。这仿佛是一个预兆,年轻的她没有想到,就在唱完这首歌后不久,她就有了惊天动地的初恋。
  1939年,廖静文离开故乡湖南,只身来到广西桂林考大学。可是她坐的火车因遭到日军轰炸停开了,她被耽搁在路上。等她赶到桂林,大学报名的日期已经过了。廖静文只得想办法在桂林找工作以安身。这时,廖静文遇到了正在招募图书管理员的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
  工作之余,廖静文总愿意帮助徐悲鸿处理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琐事。这时,徐悲鸿已和妻子分居八年,过着寂寞孤独的生活。在朝夕相处之中,廖静文的心里渐渐萌发了一种很特别的感情,直到那么一天,她突然意识到,这便是爱慕之情。那天晚上,她听见徐悲鸿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便也披了件大衣下去了。她关心地说:“我觉得您好像有很多痛苦。”被说中心事,徐悲鸿沉重地说:“小鬼,你不要管我的事情了。我已经告诉过你,我八年无家可归了。”廖静文很心疼,随手把大衣披在了他的身上。
  第二天,廖静文病了,感冒发烧,只有徐悲鸿一个人知道病因:她把大衣给他,自己反倒着凉了。所以,每天徐悲鸿都要到廖静文床前探望她,摸摸她的头,给她量体温。而每天,廖静文都在盼望着他的到来。
  年龄问题一直是阻碍两个人发展的绊脚石。因为廖静文比徐悲鸿小28岁,廖静文的父亲和姐姐坚决反对,年轻的廖静文也很忧郁彷徨,甚至一度中断了与徐悲鸿的联系。直到那个改变两人一生的画展举办。当时,徐悲鸿在重庆图书馆举办了一个画展,用文人的方式寄托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悲愤情感。廖静文去看了。她读懂了徐悲鸿,她知道,在这以后,便再也放不下对他的爱了。
  1945年,徐悲鸿和妻子离婚,次年,徐悲鸿和廖静文正式举行婚礼。半年后,徐悲鸿担任北平艺专院长一职,廖静文和他一起到了北平,随后产下两子,一家四口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婚后,两个人从来都没吵过架、红过脸,廖静文非常愉快,也很满足。
  对于徐悲鸿的死亡,廖静文千万次地责备自己,她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阻拦早已积劳成疾的丈夫整天开会,以致他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那天,从早晨到下午,徐悲鸿都拖着虚弱的身体在开会,会后,又马不停蹄地去国际俱乐部陪外宾。就在吃饭时,他倒下了,脑溢血。徐悲鸿的口袋里还放着三颗糖,那是他的习惯,只要在外面开会,他总会拿三颗糖带回家,分给廖静文和他们的孩子。这次,徐悲鸿没有把糖果拿回家……
  噩耗传来,廖静文病倒了。那时她只有30岁,还带着两个不满7岁的孩子……廖静文把悲哀深深地埋藏在心间,为了嗷嗷待哺的孩子,为了已经撒手人寰的徐悲鸿,外表柔弱的她坚强地站起来了。在徐悲鸿去世的当天,她就把徐悲鸿全部的字画、藏品交给了国家。之后,她为筹建徐悲鸿纪念馆而奔波,把自己的余生都献给了与徐悲鸿相关的事业。
  编辑/冰如
其他文献
清宣统元年(1909年),英军入侵西藏,守军向清廷求援。湘西新军中的青年才俊陈渠珍毅然随军入藏,冀望驱逐外寇,护卫河山。  他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位藏军军官的宴饮上,那天,她一身男装,英姿飒爽,精湛的马术赢得满座喝彩。陈渠珍是湘西人,平素见的多是小家碧玉的江南女子,第一次见到如此有男子气概的女子,不由得连连称赞。这称赞并不涉及男女之情,可在宴请他的藏军军官听来却另有一番意思,他当即对陈渠珍说:“将
據《子不语》记载,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的夏天,有个叫任三的更夫,每天晚上巡巷敲更,到二更天路过一家小庙时,总会听到奇异的击柝(一种类似梆子的击器)声,然后有个人从庙里踉跄着走出来,在敲五更时又匆匆赶回去。反复多日,任三起了疑心,怀疑庙里养着一帮酒肉和尚,于是一天晚上,他躲在旁边,预备逮一个,诈他一顿酒菜。  当晚月色如水,照得四下一片亮堂,任三躲在暗处,细看来人,发现那人脸色黑得像烟熏过的腊
一  下雪了。  冬天的第一场雪,落了一天一夜,天亮的时候,厚厚的白雪,像一床无限延伸的雪被。覆盖了山野,覆盖了一大片油菜田。  田野中央有一座圆形的土房子,此刻就像一朵雪白的大蘑菇。那是油菜花小小守护神——黄花花温暖的家呢。  黄花花一觉醒来,费了很大的工夫,好不容易才推开了土墙的窗子。噢,不对,现在应该说是白雪窗子。  黄花花的土房子没有门,只有一个窗口,有一个不是很高的窗台。  黄花花跳下窗
是刚洗過澡吧  所以,那么干净澄澈  一看就欢喜不已  又静静的、懵懵的  就像个乖孩子  白色的连衣裙  是过于单调了吧  还是,真的不小心  打翻了蓝墨水,染上了布料  上身湛蓝,裙摆水蓝  真是有意思极了  天空,也是个  贪吃的小孩子呀  一朵、两朵……好多朵  那么多的棉花糖  吃完,又该长蛀牙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上的事总有说不清楚的地方。有谁能够想到,全清河县最不起眼、最让人瞧不起的武大郎,竟然也火了起来,成了一方名流。  武大郎能够出人头地,实在是得益于他那如花似玉的媳妇——潘金莲的指点。按理,武大郎那制炊饼的手艺名冠全县,每日里生意火爆,早就該发了。可武大郎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还是潘金莲做主,拿出家里所有存款,分别在三碗不过冈、狮子楼等酒店旁开设分店,在紫石街成立武家炊饼食
英國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外出旅游时准备入住一家客店。客店主人一眼认出了大名鼎鼎的斯威夫特,一心想取悦这位名人,便上前热情地詢问他晚饭想吃点儿什么:“想来点儿果肉馅饼吗?或者醋栗馅饼?或是李子馅饼、葡萄馅饼、樱桃馅饼……”斯威夫特烦不胜烦,礼貌地回了一句:“除了叫喳喳的喜鹊肉馅饼外,什么都行。”对方听后,立马闭嘴了。
永和公主对于美容的热爱其实源自她不够美。作为唐肃宗的第八个女儿,她是众多姐妹中的丑小鸭。她从懂事起,就知道自己不太招父皇疼爱。和她一起长大的和政姐姐就不一样,每次父皇看到姐姐,都会很亲热地赏赐许多珍玩物什。若不是姐姐每次都给她也争取一份,她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她也知道,自己不被父皇宠爱,是因为自己不够漂亮。  其实永和公主的五官并不差,只是暗淡发黄的肌肤着实让人着急。待年纪渐长,满面的痘痘更是让她
外婆走了,她竟然没来得及给我留下任何话语。凝视着外婆躺在那里的安详的神情,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与外婆有关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每次我来到乡下外婆家,外婆就像变魔术似的拿出一把糖果给我,然后坐在门口,一脸慈爱地看着我狼吞虎咽。有时,我剥了颗糖硬往外婆嘴里塞,外婆总是拒绝,她笑眯眯地说:“小宝贝,甜在你嘴里,乐在我心头啊!”  外婆最大的特点就是心灵手巧。小时候我特别调皮,有一回竟把衣服的手肘部扯
淳熙六年(1179年)初,宋孝宗写了一张批条,请特事特办,给待业青年陈闻礼安排一份工作。见了皇帝的手谕,审官东院不敢怠慢,超编办理了陈闻礼的登记、接受和差遣手续。  这件实在不算起眼的人事安排,却被好事的知情人一顿爆料,上了京城媒体的头版头条,并在朝野上下激起了轩然大波。究其缘由,就是这位小陈同志的身份有点特殊,是当今太上皇后的侄女婿。“官二代”走后门当了官,狗仔队当然不会忽视这样有看点的新闻题材
宋庆龄与孙中山第一次见面是在1894年。那一年,孙中山28岁,庆龄1岁。  作为孙中山革命先驱战友宋嘉树的女儿,她从小就知道孙先生是反对清朝专制统治的英雄,而父亲则在各方面支持他的事业。她在美国留学时,当地报纸发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消息,她和妹妹美龄激动地扯下清朝的龙旗,扔在地上用脚用力地踩。年幼的美龄挥舞着拳头,涨紫着脸高喊:“打倒——龙!打倒皇帝!”她则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五色旗,挂在原先龙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