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小学古诗学习之门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学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的丰富资源。人教版教材的第一学段就编入了古诗15首,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低,兴趣不高。因此,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特征和学习能力,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结合时代特征,拓展并利用有益的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可对小学古诗的课题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低年级;古诗教学;积累;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044-02
  低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低,兴趣不高。如果像中高年级一样就文字教文字地组织古诗教学,那学生们肯定觉得枯燥而乏味。因此,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遵循这一阶段学生们的认识特征和学习能力,采用适合他们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学生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我们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第一学段编入古诗15首,其中第一册有《一去二三里》《画》《静夜思》;第二册有《春晓》《村居》《所见》《小池》;第三册有《赠刘景文》《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第四册有《草》《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绝句》。这些古诗的内容读之朗朗上口。因此,笔者认为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抓住题目,释题入诗
  在小学教材中,有的古诗题目与内容联系紧密,称之为“题眼”。如《画》《静夜思》《春晓》《村居》《小池》《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草》《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等。这类古诗在教学中,可以将题目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回乡偶书》为例。
  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他叫贺知章。他小时候离开家乡,八十多岁才回来,这时他已是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爷爷了,但是,他家乡的口音却没有改变。不过,家乡的小朋友们都不认识他,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师: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偶”,谁会读?(指名读)你会给它组词吗?
  生:偶然、偶尔、偶遇。
  师:你能把课题读一遍吗?(生读课题)你们知道他的意思吗?
  生:诗人回到家乡偶然写下的诗。
  师:你说得非常好。其实呀,“偶书”,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透露了作者写这首诗的情感来自生活、发自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初读古诗,一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整体感知古诗;二是唤起学生们预习之后留在记忆中的痕迹。这一环节是一个初步整体感知的环节,对诗歌的节奏、韵律的感知会影响到学生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对诗歌的诵读和积累。因此,笔者建议,这一环节最好安排课件演示,或者教师范读。范读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评价,有助于学生自读时的模仿。
  三、教学生字,扫清障碍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古诗中的生字在字义上有很多与我们平常使用的字义不同。因此,在这个环节,笔者建议将音形义分开来教。首先,古诗语言含蓄凝练,在自读古诗的环节先把字音读准确,特别要注意古今读音不同字的正确读音,扫清读的障碍;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在理解诗意的时候再把字义弄懂,理解诗句的大意;再次,指导学生在写字的环节把字形掌握好,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识记。
  还是以《回乡偶书》为例:
  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字音,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
  细读古诗:诗中“客”既是一个生字,又是牵动全诗的诗魂。
  师:(出示“客”字)谁认识这个字?(指名读)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学生说识记的方法。)
  师:能给这个字组词吗?
  生:请客、客人、做客。
  师:能用你组的词说说句子吗?
  生:星期天,我到阿姨家做客。
  师:平常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生自由发言)
  师:古诗中哪一句带有这个字?
  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这个“客”是“客人”吗?不急着回答,请大家仔细读诗、观察插图,去寻找答案。
  生:不是客人。因为诗人并不是客,他只是小时候离开了家乡,年纪大了才回来,家乡口音没变。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师:你真会读书。既然是主人不是客人,那为什么别人以为他是“客”呢?
  生:因为他很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很老了才回来。小朋友们都不认识他了。所以才会把他当作客人的。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学习这首诗时,教师要抓住“客”字展开教学,请学生用“客”组词并说句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对“做客、客人”等词有一定的认识,并趁机记一记“客”字。再引导学生回到诗句,在诗中找到带有“客”的句子。再说说“这个‘客’是‘客人’吗?那又是谁呢?”请学生认真朗读诗句,从诗中去寻找答案。学生们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发现诗人其实并不是客,他只是小时候离开了家鄉,过了几十年才回来。“那为什么家乡的小孩子以为他是‘客’呢?”学生再次回到诗歌中寻找答案。这样就把字义理解了。
  接下来,学生再在写字环节中学习字形的书写。
  四、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一)以插图贯穿全诗
  很多古诗是具有强烈的画面感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一体”。教材中的诗大部分配有插图,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中的字词认识与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们都具备很强的“读图”能力,课本中的插图直观生动,一看就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诗文的意思,体会诗文的意境,借图解诗,由诗读图。下面以执教《画》为例。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起初,先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句进行描述,允许学生看到一处说一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观察顺序,如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近及远,由整体到局部等,把整幅图完整地描绘出来。)
  师:请大家找找,《画》中写了哪几种景物?(学生能找到诗句中“山、水、花、鸟”这四种景物。)
  师:你们见过这几种景物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是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鸟?(请学生从颜色、声音、形状等方面进行表达。)
  师:诗中的这四种景物跟你们见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学生找到“有色、无声、还在、不惊”。)
  师:你们觉得这画怎么样?老师看看能否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
  (二)以想象激活全诗
  白居易的《草》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结合本诗,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通过他们的视角,让学生画出小草生长的环境、画出小草的枯荣四季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面对野火焚烧时小草会怎么想、怎么说?又一年春天,小草在春风的轻拂中探出头来,此时的小草又会怎么想、怎么说?最终通过教师的范读,以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学生的情感逐步升华。这样,让学生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在一系列的想象与诵读中,理解了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五、创新诵读,积累语言
  在对全诗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诵读积累就是最主要的任务了。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多样的方式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语言美、音律美和意境美,做到久读能背,完成对古诗的积累。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积极尝试拓展和借助有益的课外资源,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六、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一)学习同一诗人的不同题材作品
  例如,教学白居易的《 草 》之后可以推荐学生学习《忆江南》; 教学杜牧的《山行》之后可以推荐学生学习《清明》;教学杨万里的《小池》之后可以推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学习同一诗人的相同题材作品
  例如,教学杜甫的《春晓》之后可以推荐学生学习《春夜喜雨》; 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之后,可以推荐杜甫的另外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 教学李白的《赠汪伦》之后可以推荐李白的另外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学习不同诗人的同题材作品
  例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之后可以推荐学生学习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之后可以推荐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杜牧的《江南春》;教学高鼎的《村居》之后可以推荐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翁卷的《乡村四月》。
  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相关要求,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重在积累、情感体验,而非透彻地领会。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学生们开启一扇通往古典诗歌的大门吧。
  參考文献:
  [1]戴慧萍.紧扣课程标准,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5(3):99.
  [2]许淑颖.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32):73.
  [3]宋晓霞.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J].考试周刊,2008(15):50.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技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逐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境来贯穿;境中激趣;境中提升  中圖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4-0053-02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使其学习语文培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依据,广泛利用各种语文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各种语文素养。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提升素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26  作者简介:刘 君(1980—),女,湖南永州人,江永县职业中专学校教师,一级教师,本科
摘 要:作者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并结合自身实际教学和管理经验,总结概括了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论述了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效果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小学班主任的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提升工作效果。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与主要问题  1.班级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仍将班主任置于主体地位,此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
摘 要:“鸡兔同笼”作为经典名题,在小学三至六年级有层次地被学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巧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和列方程等方法进行解决,有效地渗透并发展了学生数形结合、化归枚举、代数等数学思想方法,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鸡兔同笼;数学思想;建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60-02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德育课程,它的性质决定了任课教师不能单纯使用传统纸笔测试来评价学生的道德行为,应该多元开放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通过学力评价、过程评价、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评价;学习水平;学习自信;德育活动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德育课程,它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这决定了德育过程中评价方式的
摘 要: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与时俱进。无锡太湖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及学生成长的需要,不仅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影响了专业自身的发展。文章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SWOT分析,首先明晰了该专业目前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然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学生选修机制、重视开发综合素质、改进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充分经历感知、体验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从而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在知识的有效迁移和灵活应用中,实现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数学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精准把握教学目标,有效预设教学过程,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从本质上理顺理念与学情、过程与目标、形式与内容三种教学关系,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建构起充满智慧的
一、手抄报的概念及作用  “手抄报”就是用手亲笔抄写的报刊,每一份手抄报的后面都包含着编者的辛勤劳动和聪颖的智慧。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它就相当于缩小版的黑板报,是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材料,精心安排,一笔一画制作的。手抄报集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数学学科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所以很多小学生难以有效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学科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在学习当中,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知识,还要不断提升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还运用传统灌输知识的模式进行教学,显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生活化教学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
摘 要: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要求我們:“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文章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例构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化学实验;核心素养;实验探究;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1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