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小学生学会写生活作文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l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精髓。“生活教育”也就是说生活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应深入学习,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小学作文教学实践: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等引进作文课堂;让学生走进生活,参与实践;学生有了对生活素材的丰富积累后,让学生自由表达,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个性化。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从兴趣入手,使之达到作文“乐”的境界,让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一、学会观察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初级阶段
  
  小学生每看到新鲜事物,都会“刨根问底”,这就潜在了观察的契机。因此,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作文兴趣的入门手段。
  
  1.学会观察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要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老师就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观察的一般方法是要有一定的顺序,还要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从而进行深入的观察,逐步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可让学生经常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人物、动植物等,并以写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坚持下去,必定会“言之有物”。比如,让学生连续观察妈妈的工作、劳动和生活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并及时记录下来。材料积累起来了,要表现妈妈的某一方面的特点,学生会水到渠成地写好一篇作文《我的妈妈》。
  
  2.设置情境,集中观察描述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者要善于将生活引入作文课堂,创设生活氛围,丰富作文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增强作文教学的活力。因此,要根据写作训练的需要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如课上就安排一次打扫教室劳动,让学生带着写作的要求去观察。之后,学生把观察到的具体情节很顺畅地就描述出来了——有分工:抬水的、擦玻璃的、清洁窗台的、搬凳子的、倒垃圾的、摆放桌凳的;有顺序:先洒水,再扫地面,先打扫上边,再清扫地面,最后整理桌凳等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完成了一次习作,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二、满足学生表现欲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小学生喜欢教师,家长和同学们重视自己,注意自己。老师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千方百计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让小学生能享受写作的快乐。
  
  1.参与作文评改
  对作文批改,我采取开放式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全程参与评价,让其在评价过程中反思提高,品尝成功的快乐。
  
  生活作文由于取材于小学生最容易感知的生活题材,写的都是他们最熟悉的人、事、各种活动和各种感悟,因而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老师要学会“放手”,让全体同学人人参与到作文评改活动之中去。引导学生采用小组读评改、“拜师”(指请教好学生)读评改等形式。教师对学生们的批改要浏览、指导、裁定。这样,“欣赏和被欣赏的愉悦轻松,使之充盈整个作文评改过程”,不但调动了小学生参与的热情,而且激发了其进取心。这种评改方法符合小学生心理,有利于增添其自信心和愉悦感,从而促使作文良性循环。
  
  2.办好“习作家园”
  利用黑板报、墙报、班报、班级期刊等,开辟“习作沙龙”,将本班学生中写得较好的文章,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精彩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新颖的选材、与众不同的写法、恰当的修辞方法登到黑板报、墙报、班报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再把一月以来的优秀作文选出来,发表到《班级期刊》上。让这些写得成功的同学亲自担任编委,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表现欲,使他们进入到自己作文“乐”的境界。
  
  3.强化课堂训练
  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贴切、典型的材料,有时还会感到无从下手。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强化教学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
  
  首先是重视作文前的准备工作,再课上强化训练。如在写春天的习作前,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喜欢旅游的学生去踏青,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喜欢诗文的学生收集描写春的古诗和名篇,喜欢歌曲的同学搜集有关“春天”的歌曲。他们有了直接感受以后,接着结合“走进春天”的语文活动课,让学生们诵春诗、话春景、品春趣、赏春曲,促进生活体验的内化。然后在活泼欢快的歌曲中进行写作,真是“其乐融融”。
  
  其次学生写好作文后,做好课堂评价。在课上选择部分优秀作文、精彩片段,让学生当堂朗读,要注意给好、中、差三类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哪怕就是上去朗读一句,给学生本人的影响也是不同凡响的。因为这是肯定的、很体面的评价,使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增加了对作文的喜爱。
  
  三、教师转变观念,让生活作文成为小学生沟通表达的本能需要
  
  怕写作文是当今小学生的通病。首先小学生生活实践的积累少,其次小学生做作文都是被动的,每次练笔几乎都是教师“指定”题目,学生“应付”而作,学生很自然地就产生了“怕作文”的心态。因而,教师应努力转变“角色”,转变观念,转换命题策略,要从改革传统作文全命题方式入手,探索“半命题”“开放性命题”“呈现内容自主命题”、以及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而“自选题材、自拟题目”等多种命题策略,努力在命题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贴近他们能说真话的空间,努力使学生愿将书面作文写成为其喜、怒、哀、乐的一个倾诉载体。
  
  总之,我们要努力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大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写作文、用作文,这样就会让每个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实感的好习作来。
  
其他文献
摘要:国家汉语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这些古训中深深地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优越的条件下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却很不理想。读书没有语感,不流利顺畅。感觉读书对于双语学校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种煎熬,这种状态对于汉语文课堂是很困惑的事情。小学双语汉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说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促使学生积累一定量的语言材料,特别是优秀的文化作品,使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掌握语言运用规范,逐步地由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并由掌握的书面语提高已有的口语质量,使语言积累内化为语言能力。”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积极提倡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使学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尽办法使学生在习作时不产生畏难心理,培养学生的习作欲望和兴趣,让学生“乐写”。如何才能使学生乐意习作,喜爱习作?现就此问题略抒己见。    一、“画说写”    “画说写”是低年级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比一般的看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    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侧重,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继
在信息资源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信息时代,电子档案数量不断增长,为了使电子档案得到有效的利用,实现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电子档案著录工作尤为重要。 In the inform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需在阅读教学上多下功夫。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现就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谈一己之见,做抛砖之举。    一、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好老
数学虽然是相关运算与逻辑分析较多的一门抽象型基础学科,但是数学的教学并不能仅仅重视数学运算与解题分析的教学,数学的教学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相应的方法.以高中数学为
在研讨班上,同志们见仁见智,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许多经验和思路.我认为,军事题材创作大抵可分两种.一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二是现实军事题材.我认为,在抓好重大革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