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下,批改作业的方式是多样化、多元化,用得好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然而,用得不好就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批改作业时除了要判断正误,还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因此,批改作业时要注意学生作业的格式、书写和解答过程,对这些方面要严格要求。有些年轻教师,批改作业时只要学生做得全对,都给满分,也不管学生的字写得有多潦草,格式对不对;或者是批改应用题时只要得数对,不管计算过程合不合理也给对,这样批改作业是不严格、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写数学作业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把字写端正、整齐,书面要干净,格式要规范。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里都有优、良、中、后进生,让优秀的学生当小组长。一是教师批改好小组长的作业,再由小组长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最后小组长收集典型错例向教师汇报。教师再对典型错例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二是由小组长做出答案,然后组织本组成员一起批改,批改完后小组成员对作业分别做出口头评价,如:“这个同学作业书写很好,计算很认真等。”这样批改,学生的积极性高,他们对其他同学、对自己作业的评价很在意,往往能听取意见,把做得不好的地方及时改正过来。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及时反馈给教师。这种方法比较省时,而且能在课后完成,也没有增加学生过多的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和作业质量。
新课程倡导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对话,双方能很快地感知彼此的感受,因此这样的交流学生更容易接受。作业批改也是一种师生的对话,平等商讨性评语其实就是学生作业中有了缺点,教师不是用批评的、呵斥的语气,而是用一种相对平和的商讨的口吻指出缺点、指明方向。
这样的聊天式评语不会让学生感到难堪,它既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批评又接受得心服口服,还能用中“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同时也融洽了师生关系。《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是要将评价的结果以科学的合理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被评价者,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这也是评价的最大效益。有次我在一个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他把数字抄错了,而这种错误他至少犯了5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我没有发火,没有在他的作业本上打下一个大大的红叉,而是用平等的态度写了商讨型评语。“一个数字的错误导致了一条题目的错误,我记不清你这是第几次抄错了数字,如果仅仅把它看成是粗心,我觉得是隔靴搔痒,它的本质应该是学习态度。不知道你能不能同意我的看法。怎样才能杜绝这样现象的发生?我认为,认真点应该能减少你的这种错误,你试试看,好吗?”写了这么长的评语,虽然略带批评,但言辞委婉而恳切。这个学生确实也受到了感动,自此以后,他真的非常认真,数学的学习也有了自信。平等商讨型评语通过实际应用效果相当好,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志治学态度。小学数学新课程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语就像无声的老师,它能帮助学生指出错误、提示方法、点拨思路、激发潜能。
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评,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调动他的积极性。
适当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不仅可以弥补“√”“×”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批改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评估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
批改作业时除了要判断正误,还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因此,批改作业时要注意学生作业的格式、书写和解答过程,对这些方面要严格要求。有些年轻教师,批改作业时只要学生做得全对,都给满分,也不管学生的字写得有多潦草,格式对不对;或者是批改应用题时只要得数对,不管计算过程合不合理也给对,这样批改作业是不严格、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写数学作业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把字写端正、整齐,书面要干净,格式要规范。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里都有优、良、中、后进生,让优秀的学生当小组长。一是教师批改好小组长的作业,再由小组长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最后小组长收集典型错例向教师汇报。教师再对典型错例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二是由小组长做出答案,然后组织本组成员一起批改,批改完后小组成员对作业分别做出口头评价,如:“这个同学作业书写很好,计算很认真等。”这样批改,学生的积极性高,他们对其他同学、对自己作业的评价很在意,往往能听取意见,把做得不好的地方及时改正过来。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及时反馈给教师。这种方法比较省时,而且能在课后完成,也没有增加学生过多的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和作业质量。
新课程倡导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对话,双方能很快地感知彼此的感受,因此这样的交流学生更容易接受。作业批改也是一种师生的对话,平等商讨性评语其实就是学生作业中有了缺点,教师不是用批评的、呵斥的语气,而是用一种相对平和的商讨的口吻指出缺点、指明方向。
这样的聊天式评语不会让学生感到难堪,它既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批评又接受得心服口服,还能用中“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同时也融洽了师生关系。《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是要将评价的结果以科学的合理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被评价者,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这也是评价的最大效益。有次我在一个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他把数字抄错了,而这种错误他至少犯了5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我没有发火,没有在他的作业本上打下一个大大的红叉,而是用平等的态度写了商讨型评语。“一个数字的错误导致了一条题目的错误,我记不清你这是第几次抄错了数字,如果仅仅把它看成是粗心,我觉得是隔靴搔痒,它的本质应该是学习态度。不知道你能不能同意我的看法。怎样才能杜绝这样现象的发生?我认为,认真点应该能减少你的这种错误,你试试看,好吗?”写了这么长的评语,虽然略带批评,但言辞委婉而恳切。这个学生确实也受到了感动,自此以后,他真的非常认真,数学的学习也有了自信。平等商讨型评语通过实际应用效果相当好,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志治学态度。小学数学新课程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语就像无声的老师,它能帮助学生指出错误、提示方法、点拨思路、激发潜能。
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评,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调动他的积极性。
适当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不仅可以弥补“√”“×”判断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批改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评估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